临沧沧源:产业兴旺村子美,村民生活更幸福

健康   2024-10-16 11:53   云南  


金秋十月,漫步回归之乡,草木苍翠,山野清新,一条条蜿蜒的农村公路宽敞通畅,民族特色鲜明的佤家小院亮丽整洁,青山绿水间的美丽乡村弥漫着丰收的喜悦……


近年来,沧源佤族自治县班老乡坚持“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协同推进,不断强基础、谋发展、惠民生,切实夯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多亏了帮扶政策,帮我家渡过了难关。”上班老村村民保树芬说,因丈夫被确诊为肺癌,医药费让全家人发起了愁。关键时刻,乡上通过防止返贫监测信息系统掌握了情况,经上门走访核实后,及时调整完善帮扶措施,还帮助解决10亩坚果产业地的提质增效问题,让生活没有后顾之忧。


班老乡下足“绣花”功夫抓衔接、促振兴,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扎实推进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紧盯监测帮扶、“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群众增收、资金资产管理使用等问题,持续做好“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切实提高防止返贫监测的及时性、有效性;对照户情人情制作惠民政策“一张图”,确保各项政策落实落细、双向认可,让群众真正成为政策“明白人”覆盖式开展脱贫户、监测户走访核查,细化“一户一策”精准帮扶措施,持续开展易地搬迁后续扶持,重点实施好农房抗震改造,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走进位于新寨村的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在农特产品展示区,各类“土特产”琳琅满目,由返乡大学生组建的助农直播平台热闹非凡,助力家乡好物“出圈”,电商直播为土特产插上了“云翅膀”。


“我们村种的临沧坚果口感、品质都很好,今年产量和价格实现双丰收,特别是通过就地精深加工,让农特产品变成旅游伴手礼,借力‘线上+线下’双渠道销售,再也不愁好东西走不出大山。”上班老村村支书杨林欣喜地说。目前,通过以“五化”力促“五变”,推行“六统一”模式,全乡实现2210亩坚果挂果丰产,惠及农户561户,直接带动农户182户户均增收超2.7万元以上,解决“家门口”务工31人次,实现创收超1000万元,让“小坚果”变身“小金果”。


一大清早,下班老村民田大昌就开始“幸福”地忙碌着,割胶、喂牛、管护百香果……直到中午才有时间歇口气,下午接着还要到辣椒地除草施肥。


“通过乡党委、政府的产业项目扶持,肉牛、蔬菜、百香果等特色产业越做越好,特别是把精深加工企业和销售平台引了进来,让我们不单只是卖原料,还能有更多收益。”田大昌兴奋地说。



班老乡始终把产业兴旺作为兴边富民的“主引擎”,瞄准“小、精、全”产业链目标,加快构建“1+3+N”产业发展体系,扩面推动以坚果、辣椒、无筋豆、百香果、鲜食玉米为主的热区特色产业示范建设;继续做好橡胶、茶叶、甘蔗等传统产业节本增效;以上班老坚果加工厂、南海果干加工厂“链”式运营为突破,实现“土货”变“俏货”,“小”特产做出致富“大”文章;激活班老通道的联通作用和“回归之乡”边民服务中心支点作用,拓宽用好“农特产品进百大”、东航消费帮扶、直播带货等渠道,从供销两端发力,助农增收出实招;大力推行班搞勐弄辣椒产业“五金”模式和坚果产业“532”利益分配机制,有效巩固集体经济、公司收益、农户收入“三增三赢”局面。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一环。


走进班搞村南海自然村,硬化道路干净整洁,烟火气满满的农家庭院错落有致,各色花木争相绽放……


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过程中,班老乡以提升村庄品质为目标,夯实固边兴边富民基础,从环境美到内涵美,从田园乡村里的乡愁诗意,到生态资源优势释放的发展红利,小山村变了样子,村民成为美好生活的主人。“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幸福的生活就在眼前。”村民肖兰花高兴地说。



班老乡以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找准工作载体、激活比较优势、抓实具体举措,加快建设“人气和旺产业美、生态和谐环境美、乡风和畅人文美、共富和顺生活美”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着力打造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升级版”,奋力探索新时代“千万工程”班老新实践。


沃野美如画,佤山好“丰”景。放眼回归之乡,产业更旺了,村子更美了,村民更富了,延展兴边富民幸福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探索与实践正由“愿景图”变为“实景图”。




通讯员:罗羚友

编 辑:杨文灿   罗岚剑   马云梅

审 核:杨晶晶

 审:彭 

投稿邮箱/lczbd123@163.com

温馨提示:如转载请注明“今日临沧”




今日临沧
临沧市本地新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