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奖!奖!“挑战杯”国赛新突破+5!!

教育   2024-11-13 19:02   湖南  



近日,第十四届“挑战杯”秦创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终审决赛在西安交通大学举行。我校本次共有5件作品从校赛、省赛中脱颖而出,入围国赛主体赛终审决赛,其中1件作品进入现场终审答辩环节。经过角逐,我校斩获主体赛银奖1项,铜奖4项




获奖团队介绍
















项目名称:一“敷”当关——载中草药高分子纳米纤维伤口敷料开拓者



指导老师:王硕、龙南彪

团队成员:朱翔宇、欧阳博、李芳


项目简介:本项目是一项针对伤口治疗的创新性研究,旨在探索使用高分子复合纳米纤维材料制成伤口敷料,并将中药提取物包埋在其中以实现更有效地伤口治疗。这种复合纳米纤维材料能够有效吸附伤口脓汁,同时,添加了中药提取物,可以发挥中药的治疗作用,如消炎、抗菌、止痛等。同时,由于纳米纤维材料的特殊结构,中药提取物可以持续释放并渐进式地渗透到伤口组织中,加速伤口愈合过程。





项目名称:遥遥领“鲜”--豆制品生物保鲜技术开拓者



指导老师:陈浩、赵聃、周晓洁、黄展锐、周小虎

团队成员:何晓暄、黄建芳、邵紫煊、邓海情、肖文武、陶锦、张修竹、聂静文、吴杰、张蕊、曾文、钟秋丽、杜梦瑶、左知优、孙兿薴


项目简介:遥遥领“鲜”项目针对豆制产品保鲜困难、化学防腐剂存在健康隐患的市场痛点,项目团队深入湖南、云南等9省走访调研12家企业,提出了开发天然来源生物保鲜剂的解决方案。历时2年,上千次试验,精准定位了10余株豆制品特定腐败菌,有针对性地推出了以壳寡糖、活性肽和生物酶为核心的复合生物保鲜剂产品,并采用3项核心技术成功开发了2种高效率制备生物保鲜剂的独创工程菌,大幅度降低了成本。






项目名称:护粮先“蜂”--生态文明视野下生物防治排头兵



指导老师:李晓红、刘攀、姜敏、杨平

团队成员:伍肖瑶、章宁、李璐涵、王昭琦、林欣然、徐家豪、罗炟佳、蒋玉娟、李尚洋、杨洋、童鑫月、成慧伦、卢法利


项目简介:为解决农业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在生物防治研究和实践方面取得的成果,项目组选择了“斑痣悬茧蜂”作为粮食作物生物防治的突破口,并将之推广,产生效益。斑痣悬茧蜂是一种昆虫内寄生蜂,是斜纹夜蛾、草地贪夜蛾、甜菜夜蛾、粘虫等危害严重的鳞翅目害虫的优势寄生蜂,寄生寄主后可使寄主取食量迅速减小,最终死亡,极大地降低了害虫对寄主植物的危害程度。其具有寄主范围较广、寄生能力强、分布范围较广、繁殖能力强、适应性强等特点,对生态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项目名称:“粕”中取肽--糟粕废弃物高值转化开创者



指导老师:陈浩、伍强、翟忠英、谢乐、文明

团队成员:王正伟、王彪、张思杰、冉晓渝、贾桂鹏、王茜、张宇、李晨瑞、张思雨、周奕、盖晓洁、陈燕贞、黄晓爱、张美琪、伍建伟


项目简介:该项目基于传统酒糟加工处理过程中存在废水污染大、脱水耗能高、废气污染强等现状,创新地利用糟粕底物驯化菌株解决酒糟蛋白—多糖交联体难降解问题,通过基因重组生产酸性蛋白酶解决酒糟多肽难释放问题,设计小分子活性肽深度提取装置解决多肽难纯化问题,该项目开创了生物废弃物高值化利用的新路径,在食品加工、生物医药领域具有显著的创新意义。






项目名称:湘品出海,“布”出新路子--蓝印花布与老挝手工艺文化的创新性融合



指导老师:阳素云、刘丽华、唐永辉、林付泉、刘宏

团队成员:夏江、唐炎荣、王思淇、王思琪、刘鑫、刘凯锋、毛佳敏、李子菡、MAHACHITKETSANA、HOMSOMBATHKAISAKDA、王伟康、樊宇萌、袁婧怡、刘海心、伍鹏泽


项目简介:本项目作为非遗文化产品国际推广的先行者,在全国大学生中率先作为,大胆践行,成功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传播策略。加强与老挝手工艺文化交流与商业合作,展现“一带一路”倡议下文化交流合作的生动实践,增强中国对周边国家的国际与社会影响力及国际社会的和谐与团结,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贡献青年大学生力量,展现了当代青年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深厚热爱和担当践行!





“挑战杯”国赛银奖项目背后的故事














大一下学期,在一些机缘巧合之下,医学技术学院的朱翔宇同学进入了王硕老师的实验室。当时实验室的其他同学均是老师推荐或者挑选的一些优秀的同学,朱翔宇当时并不突出,但自从进入这个团队开始,朱翔宇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加速追赶。“其实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国赛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会站上这个大舞台。”朱翔宇同学说。

抱着充实大学生活的简单信念,一腔热血的朱翔宇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第一个课题——高分子载药纳米纤维药物释放研究。收到课题之后,他并没有急着投入实验,在准备的过程中,他查阅了很多国外的文献。当时的研究热点——用药物释放纤维促进组织伤口愈合,他十分感兴趣,于是便与老师讨论是否可以向这一方向继续深入研究,老师十分支持他的想法。“比起告诉学生怎么做,我更愿意多听听学生的想法,让他们在实践中去犯错去学习,充分尊重他们的试验思路和想法,我本人是相当支持学生们提出创新性想法的。”王硕老师说。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和实验,朱翔宇在王硕老师的指导下的实验结果,组成自己团队的同时也斩获了不少大大小小的奖项。


 

但被成功掩盖的背后,往往是无尽的辛酸与落寞。通常其他同学学一遍就懂的东西,他要重复三到四遍才能完全理解。这种落差感有时会令他感到苦恼,但更多的却激起了他心中的某种力量。“一遍不行就两遍,两遍不行就三遍!直到成功”回忆起那段磨砺的时光,朱翔宇显得斗志激昂。

一个全新的项目,想要在众多二代三代项目中脱颖而出有多艰难。其中的感受只有朱翔宇自己能懂,要知道,这是一个本科生自己提出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进行实验的新项目。在参赛过程中,几乎没有人看好这支队伍,然而在他们进行第一次比赛后,再没有人敢小看这支队伍。“我们的第一次大赛是在23年的夏天,当时我们的项目脱颖而出,一举获得了全省二等奖!这简直极大增强了我们的信心。”

后来,带着一“敷”当关这个项目,朱翔宇和队友们走过了许多大大小小比赛场地斩获了不少其他的奖项。

从灵感到落地,这一路走来各种困难不在少数。而此次“挑战杯”大赛能取得的如此优异的成绩,无不充分展示了我校学子在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方面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水平和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没有学校的支持,我们的项目无法取得如此进展,希望我们能带着对创新的热情和对未来的展望,为学校也为自己,争得更多荣誉!”



撰稿 | 江灿

图片 | 受访者 马煜寒

排版 | 李璐

终审 | 宣传部

邵阳学院官方微信投稿邮箱 | syxyrmtzx999@163.com



↓ ↓往 期 精 彩↓ ↓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 ↓ ↓点击关注↓ ↓ ↓





我就知道你也在看

邵阳学院
邵阳学院官方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