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一轮审核评估选择第二类第二种评估套餐(B2),由评建办牵头负责。2024 年10 月21日—2024 年11 月6 日开展线上评估。暂定2024 年11月11 日—2024 年11 月14 日开展入校评估(具体时间等通知)。评估工作涉及听课看课、深度访谈、调阅材料、考察走访等环节。
学校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7 个,二级指标26个,审核重点73 个。
(1)宣传发动阶段(2023 年9 月-2023 年11 月)(2)自评自建阶段(2023 年11 月-2024 年6 月)(3)预评整改阶段(2023 年6 月-2024 年9 月)(4)接受评估阶段(2024 年9 月-2024 年12 月)线上评估(2024 年10 月)入校评估(2024 年11 月)(5)总结整改阶段(2024 年12 月-2025 年12 月)
邵阳学院创建于1958 年,2002 年由原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原邵阳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升本,2016 年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医学类专业办学可追溯到1906 年的湖南邵阳私立普爱高级护士职业学校;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具有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资格的省属本科院校;2018 年被确定为湖南省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
校训:明德,求真,共生,超越。
校风:共生共荣,唯实唯新。
学风:明德明理,笃学笃行。
教风:修德修身,敬业精业。
把邵阳学院建设成为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坚持发展为本、师生为本、务实为本“三为本”,“三步走”分阶段实现学校战略目标,大力实施党建引领、人才集聚、卓越育人、创新驱动、开放融合、和美校园“六工程”(简称为新“三三六”战略),全面建设更高质量的育人邵院、创新邵院、开放邵院、和美邵院、清廉邵院(简称为“五个邵院”)。围绕学校战略目标,在“十四五”期间,我们要努力实现:
贯穿一条主线。围绕建成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目标,把深化改革创新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办学治校全过程。
把握两个重点。把握好立德树人这个根本点,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和人才质量;把握好“双一流”建设这个关键点,确保省“双一流”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建设取得新成绩。
实现三个突破。一是办学层次新突破,实现申报硕士授予单位指标高质量达标争先,确保达到省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二是办学成果新突破,实现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和国家级科技成果奖重大突破。三是服务能力新突破,打造在全省和全国有影响的产教融合、协同创新、成果转化示范基地。
学校坐落在国家卫生城市、湘西南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邵阳市。这里人文底蕴深厚,诞生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思想家魏源,“再造共和”的民主革命家蔡锷,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吕振羽和德艺双馨的人民音乐家贺绿汀。宝庆竹刻、邵阳布袋戏、滩头年画和花瑶挑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湖湘文化中熠熠生辉。学校是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文明高校、湖南省“花园式单位”。
学校有22 个教学学院,有“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机械、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学位类别;有6 个湖南省应用特色学科,55 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 大学科门类。学校面向3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全日制在校学生27836 人。
学校践行“立德树人、学以致用”办学理念,坚持“明德求真共生超越”校训,坚持“立足邵阳、面向湖南、辐射全国、放眼世界”服务面向,坚持“以理工类学科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学科定位,坚持“以本为本”,扎实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升。获批国家级新工科项目2 项、新农科项目1 项;省级新文科项目2 项、新农科项目1 项。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 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8 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级精品在线课程和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68 门。有院士(专家)工作站、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35 个。有教育部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省级现代产业学院、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基地等各级各类教学平台60 个。有三甲综合直属附属医院2 所、协作型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5 所。
学校先后与邵阳市人民政府及所辖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签署了校地合作协议,与中科曙光、湖南湘窖酒业等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成立了智能制造学院、湘窖生态酿酒等5 个产业学院和老挝研究院、魏源研究院等7 个研究院。近5 年主持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309 项及横向科研和成果转化项目910 项;获各级教学、科研成果奖193(其中科研133)项;发表学术论文46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39 部。
近3 年,学生主持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24 项,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等各类竞赛获奖1155项,其中国家级251 项。发表论文、调研报告195篇,参与导师团队获批国家专利31 项。学校多次被评为“湖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湖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示范校”。
学校占地面积2496.60 亩,校舍面积94.39 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5.22 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38 亿元,馆藏图书350.68 万余册,其中电子图书129 万册,中文纸质报刊1471 种,各类数据库及平台50 个。
生态酿酒现代产业学院(湖南省现代产业学院,原为湘窖生态酿酒学院)、智能制造学院、伟大特色小镇学院、华立竹木制品创新设计学院、怀仁大健康学院。
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邵阳红”公共品牌研究院、南山国家公园研究院、吕振羽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院、邵阳市产业发展研究院、老挝研究院、魏源研究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于2022 年6 月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生物工程专业于2023 年6 月工程教育认证申请获得受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已通过师范类专业认证;汉语言文学、物理学、美术学3 个专业已完成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进校考查。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地理科学、英语、音乐学等5 个专业通过省预审。
(1)强化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修订《邵阳学院课程考核形成性评价实施办法》《邵阳学院本科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工作实施办法》《邵阳学院本科课堂教学听课制度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教学质量保障文件。
(2)积极推进专业认证工作。学校秉承“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强”的认证工作思路,坚持“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专业认证理念,坚持“全面推进、分类实施、重点突破、绩效奖励”的原则,构建“学校统筹、学院主导、专业主体、全员参与”的专业认证工作体系,扎实有序开展专业认证工作。出台《邵阳学院专业认证工作实施方案》,修订《邵阳学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实施办法》《邵阳学院本科专业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实施办法》《邵阳学院本科专业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实施办法》《邵阳学院本科课程体系合理性评价实施办法》《邵阳学院本科毕业生跟踪反馈和社会评价机制》《邵阳学院本科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实施办法》等文件,全面规划各专业认证工作的建设,有序推进专业认证工作。
(3)建立健全学校内部自我评估制度。学校高度重视教学质量信息的采集、分析、研究与应用,每年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中心《高等教育33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数据填报指南》,精心组织填报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监测数据,实现了教学质量数据采集的信息化全覆盖及对本科教学质量常态监测。完成了2020—2024 年高等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平台数据采集、上报,按要求编制发布了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组织二级学院编制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报告,强化对本科专业办学能力与办学水平的监控,完善学校自我评估体系。
(4)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和社会评价机制,开展毕业生培养目标达成与职业发展评价、在校学生学习体验与成长评价、用人单位评价等第三方评价工作;组织开展在校生、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等满意度调查工作并发布相应通报。2020—2023 年,利用易班网、学工在线开展在校生教育教学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全面了解学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满意程度,帮助相关职能部门和教辅单位改进工作;实施了教师教育教学满意度调查,分析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教师对学校本科教育教学的满意度情况。
积极营造“五自”文化氛围。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质量立校,重视将质量价值观融入育人和教学全过程,打造“一流专业、一流课程”教育品牌。广大师生员工树立质量意识,依据质量标准和质量制度实施教育教学各项活动,引导师生追求理性反思、自我评价、自我改进;约束各教学单位、职能部门严格依据质量标准和质量制度实施管理和评价工作,重视自我检查、主动改进。形成了“领导重视教学、教师潜心教学、管理服务教学、学生勤于学习”的良好质量文化氛围。
制度标准建设推动质量文化建设。自上一轮审核评估以来,学校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不断修订完善本科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围绕质量目标制定相应的管理文件、质量标准及质量制度,凝聚师生员工对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共识,持续内化为师生员工的工作质量目标内在诉求,不断外化为日常教育教学的自觉行为习惯,推动“五自”质量文化建设。
学校如何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牢办学治校的正确政治方向,守住意识形态主阵地,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落实校领导讲思政课,强化思政课程的主渠道作用;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做到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努力推动形成“大思政”格局。落实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设方案,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和“十大育人”体系,推进“五育”并举。坚持师德师风评价第一标准,出台《邵阳学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工作方案》,明确要求将立德树人成效纳入教师教学评价、职务(职称)评聘、评优奖励等各类教育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广大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教书育人工作上。
学校在本科教育教学中如何落实
“以本为本”,强化本科教育地位
一是学校党委会、校长办公会定期研究教学相关工作,校长办公会把教学作为重点工作研究,党委会每学期至少专题研究一次教学工作。二是落实二级学院的教学主体地位,学院党政主要负责人是学院本科教育教学的第一责任人,分管教学负责人是直接责任人;教研室对整个专业的教学承担主体责任,教研室主任(或专业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任课教师对所承担的课程教学承担主体责任,教师是课程教学的直接责任人。三是严格执行校领导联系教学单位、联系班级制度,研讨、解决学院相关问题。四是落实领导干部常态化听课制度,校领导和职能部门领导每学期不少于4 学时,教务处和二级学院领导每学期不少于6 学时。五是完善教学督导工作,修订出台《邵阳学院教学督导工作管理办法》,设立校、院两级本科教学督导,常态化开展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督查指导,保证落实“以本为本”。
图片|朱奕辉 麦梁君 黄冠棋
排版 | 傅艳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