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敢说真话的公共卫生学家

学术   2024-12-07 09:58   北京  
12.7‍‍‍‍‍‍‍
知识分子
The Intellectual

图源:上海医科大学苏德隆教授诞辰100周年纪念册


文 | 方益昉

 ●                   ●                    


前不久,苏德隆教授亲属函邀,请我为其纪念册撰写文章。苏先生是中国流行病学的奠基人之一,入室弟子众多且成就斐然,我充其量只算徒孙。


ZHISHI



首次聆听教诲,是在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新生入学典礼上,印象中的系主任苏先生伟岸洒脱;当年的自己,正在为上医招生办将我调剂到卫生系而忿忿不平,错过了与苏先生一生追求的卫生防疫理念的第一次共振。


我从理性上认识苏先生,真正走进其精神世界,严格说来要再等四十年,即全职从事医学史和人文医学专业之后。2020年初春,新冠流行之际,苏先生的大弟子俞顺章先生,从中山医院病房中,通过网络为我回忆总结了数小时的口述史素材,我们共同整理出有关苏德隆与预防医学的大众阅读文本,发表在《文汇报》上[1],为市民提供了一点精神食粮。我也第一次详尽研究了苏先生敢于当面答复领导人咨询的相关史料,当面直言血吸虫病防治初稿方案缺乏科学性的往事。


1955年,中央防治血吸虫病九人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确定,“加强领导,全面规划,依靠互助合作,组织中西医力量,积极进行防治,七年消灭血吸虫病”。具体步骤是“一年准备,四年战斗、两年扫尾”。


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发出“全党动员,全民动手,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



1957年4月20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消灭血吸虫病的指示》,卫生部初步制定15年消灭血吸虫病计划,但部分人声称农业生产需要和广大群众迫切要求,希望计划提前。卫生部将原定规划,改为7年基本消灭血吸虫病。


1957年7月7日夜晚,毛主席在中苏友好大厦接见上海科技界、文艺界、教育界、工商界36位代表人士[2]。著名的流行病学家、一级教授苏德隆是当时全国血吸虫病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央血防九人小组办公室及血防局顾问,也应邀参与座谈。据他回忆,“那天毛主席坐在一张小圆桌边谈笑风生,问我,’订了个七年之内消灭血吸虫病的计划,你的意见怎么样?’我说,’恐怕时间太短了。’毛主席又问:’十二年怎么样?’我说:’十二年比较好一点。’毛主席果断地说:’那么,农业发展纲要上就改为十二年吧![3]


所幸苏德隆的少数派观点,终于获得首肯。在《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中,消灭血吸虫病的年限调整为12年。


上述对话的历史背景相当关键,这是公共卫生专家医者天道的担当。关键时刻直言不讳,是苏德隆疫情之下以身作则的不二选择和榜样言行,也该成为每次公共卫生事件中,后辈医者学人传承发扬的精神核心。


前任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黄雨舜,上医卫生系1963届毕业生回忆恩师时写道:


“实事求是,不说假话,而且还在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急性肠道传染病流行规律等重大学术问题上,尤为突出地表现了一位科学家不屈服于“压力”,不随从于“一边倒”,坚持说真话,坚持真理的最为宝贵的品格。如果科学家多能像苏先生那样,官员们多能虚心听取不同的意见,那么政府对重大问题的决策,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失误”。


ZHISHI



向国家领导人直言,反映出他内心深植的生命至上的核心理念,最终展现于世人面前的,则是学术大师一生的直率真诚与无所畏惧。在重大医学问题上,他从来就事论事讲科学,而这样的人格养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力。


1906年,苏德隆出生于南京,自幼目睹母亲长期劳作,营养不良,患有严重胃溃疡的痛苦,包括一个妹妹因家境清贫,无钱买药施救而病故的悲剧,为此他立志学医。好在苏德隆天性聪慧,学业出众,仅靠奖学金和勤工俭学,最终于1935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国立上海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并赢得金质奖章。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于日军入侵。苏德隆立即应聘内地医疗防疫总队,出任医务主任及第一大队长,负责战地前方以及交通干线沿路的难民防疫工作。他辗转于武汉、衡阳、长沙、重庆、贵阳、桂林等地,进行天花、霍乱、伤寒、痢疾等急性传染病及虱患防治和调查,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扑灭了长沙、衡阳和桂林一带流行的霍乱。


比较分析起来,上医著名老教授中,国难当前不假以种种理由躲避在上海租界孤岛,内迁歌乐山共度时艰者众多,主动前往抗战前线者包括苏德隆、荣独山等一级教授。他们甚至被编入准军事单位,并在晚年为此付出程度不一的人生代价。现在看来,民族危机降临时刻,医学前辈义无反顾投身其中,与他们追求科学与民主的人格养成息息相关。


在学生时期,苏德隆加入“中华自然科学社”,并长期担任上海组织负责人,参与《科学世界》创刊,发表了数十万字的科普文章,为服务大众打下良好基础。行医后他自备摩托车,每周奔波于教育家陶行知创办的“山海工学团”宝山大场农村基地,国民党元老钮永建创办的马桥俞塘民众教育馆,教育家黄炎培创办的赵家塘乡村实验学校等处,义务为学员讲解卫生急救和疾病处理常识,同时为村民治病。所作所为丝毫不取报酬,自断开业行医的致富路径。

 

此后,苏先生先后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牛津大学求学,曾师从诺贝尔生理学奖奖得主霍华德·沃尔特·弗洛里。


新中国成立之际,他谢绝了导师弗洛里院士的挽留,回国重建了上海医学院卫生系。


ZHISHI



苏先生的人格魅力,不仅在于面对重大科学问题的直言不讳,更在于面对历史的波涛时体现的智慧与胆识。


已故祖述宪教授遗作中提到[4],1966年9月,苏先生被作为“反动学术权威”遭遇批斗时,校内“积极分子”贴大字报,指出研究生与导师接触较多,呼吁划清界限。时为研究生的祖述宪,某晚去苏先生办公室,见其正写检查,学生比老师还要沮丧,但苏先生却对情不自禁抽泣的学生,反而言语安慰。大意是,外面揭发的材料没有什么重要东西,运动不会太久的。开会批斗时,“你可以attack我,不要紧的”,对年轻人充满谅解,对社会与人性洞察通透。


从大量苏先生家属的回忆中,我们也得以看见更加活生生的学术大师,从来不会屈服于外界干扰,以“疾风不终朝”自勉,坚信困难终将过去,活得通透潇洒。


他白天挂牌挨斗,利用在动物房养狗“劳动改造”的机会,偷偷做实验。晚上回家继续读书工作,动员夫人和女儿,帮着一起做实验。家人们一边帮他誊抄稿件,一边劝他好好休息不要再写,以免再遭批判。但他认为写文章就是休息,现在没有人看,将来总会有用,科学终将战胜愚昧。他利用这十年成稿二十余万字,文革后为主编新版《流行病学》所用。


1985年,苏先生为我班大学毕业纪念册,留下最后题字,“为了人民的利益,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未料恰似自拟墓志铭与人生写照,二天后苏先生不幸遭遇车祸。学术大师身后洁净,他拒绝违背科学原则,为医学和人生留下最有价值的历史借鉴。

 

本文图片均来自上海医科大学苏德隆教授诞辰100周年纪念册



 参考文献:下滑动可浏览) 

    [1]俞顺章,方益昉等“苏德隆和上海公共卫生往事”《文汇报》2020年4月3日

    [2]新华社:“毛主席接见本市文教工商界人士”《解放日报》1957年7月7日

    [3]本报记者:“一次难忘的谈话——苏德隆教授的回忆”《解放日报》1978年12月20日

    [4]祖述宪:《苏教授影响了我的一生》,《九三学社》2016年(夏刊)


亲爱的读者们,不星标《知识分子》公众号,会错过每日科学新知!星标《知识分子》,紧跟前沿科学,一起探索科学的奥秘吧!


  请戳上图卡片添加星标


关注《知识分子》视频号
get更多有趣、有料的科普内容




END

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由非营利公益组织北京市海淀区智识前沿科技促进中心主办,以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促进科学文化为使命,致力于关注科学、人文、思想。我们将兼容并包,时刻为渴望知识、独立思考的人努力,共享人类知识、共析现代思想、共建智趣中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