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钱装修的年轻人,决定入住毛坯房

百科   2025-01-15 12:41   北京  

“95后”杨星早早拥有了自己的房产——大学还没毕业,父母就帮他付了一套房子的首付。

这意味着,毕业后,他每月要还8000元贷款。由于买房时还没交房,他只能同时在外租房,为了省钱,和男性朋友睡在一张床上。即便这样,每月还完房贷再交房租,手上可支配的也只有几百元。在父母的帮助下还完房贷后,他又开始为了装修攒钱。终于有一天,杨星意识到,既然房子都是自己的了,还不如先住毛坯房。

文 × 李禾

辑 × 雪梨王

一张实木床、一个书桌、一台空调,一个简易衣架、一个黄色充气式露营沙发和露营茶几——这几乎是这套三室两厅房子里的全部家具。房间里绝大部分墙面和地面裸露着,清一色的水泥子。由于厨房窗户密封不好,天气一热,总有蚊子飞入,有时需要和它们奋战到凌晨两三点。

这是26岁的杨星在这套毛坯房里住的第619天。

毛坯房里的露营设备都是朋友送摄影:李禾

每次回到家,他要先喊“小爱”打开屋里所有的灯——实际上,每盏灯都有独立开关,可杨星更喜欢用智能语音操控,他认为这样显得“精致”。玄关处的星星灯、厕所和厨房的吸顶灯是杨星自己买的,总共花了不到50元,其余都是朋友送的。他最喜欢星星灯,微弱的黄色灯光,像是在欢迎他回家。

总有人问杨星为什么不装修,原因很简单,因为穷。杨星说自己讨厌借钱和贷款,于是他只能尽最大努力让毛坯房显得灵动、丰富。他把这种态度叫作“精致穷”。

在“小爱”的吩咐下,家里的灯全亮了,这时杨星会先在黄色露营沙发上瘫一会儿——露营设施也都是朋友送的。瘫在沙发上,他总会想起湖水和海边。为了进一步营造这种“假象”,他在阳台上造了一棵假椰子树,“树干”是下水管道,叶子是塑料的,“树下”种着真的草莓和薄荷。杨星享受这种亦真亦假的组合,这让他觉得像在海边露营,有海风轻柔地拂过。但回到现实里,他只是住在毛坯房,随风溜进房间的也只有嗡嗡叫个不停的蚊子。

再后来,杨星在社交媒体上找到了更多“同类”。他们很多都是靠父母买房后,因为没钱装修,又迟迟攒不够钱,索性入住毛坯房……

这届年轻人们为什么会选择毛坯房?

他们的日常生活又是怎样的?

毛坯房中的年轻人,未来又将去向何方?


点击下方,关注「冷杉Record」

回复【鹤岗】,看看这些年轻人的真实生活

大家好,今天这篇文章来自我们的好朋友“冷杉RECORD”

凤凰周刊特稿团队,以独家重磅的选题视角和品质上乘的特稿文本见长,用文字记录时代洪流中人与社会的变迁。

推荐大家关注。

除了入住毛坯房的年轻人们,你还能看到更多时代故事

当代年轻人,正在寻找下一个“鹤岗”。

将小树带上车,意味着六六决定彻底离开北京了。

小树是她捡来的狸花猫,四岁了——六六自己的游戏ID叫大树,便给小猫取名小树。带猫不方便上火车,六六就花1100块钱租了辆厢式货车。于是这个夏天,小树被装进一个浅灰色猫包,忽闪着眼睛,不吵不闹,安静地陪主人赶往下一个城市。

六六的目的地是阜新,一座资源枯竭型城市,在它所在的辽宁省GDP排名倒数第一。

但在年轻人活跃的社交媒体上,阜新是他们的遁世之选。这里充斥着全款买房的传说——有人花2.8万拿下了人生中第一套房子,有人感叹终于找到了躺平养老的好地方,并在刚装修完的房子里拍下落日,说进门的一刻被完全治愈了。和“低价房鼻祖”鹤岗相比,阜新的地理位置更为优越——距北京600多公里,有高铁,两个多小时就能到。气候上,也不似鹤岗那样有着漫长而寒冷的冬季。

六六就是在这些帖子的“感召”下前往阜新的。今年2月,她花3.5万块钱在当地买了一套50多平米的老房子,每平米700元。她说这个价格算是捡漏,但如果运气更好些,还能寻到300多元一平米的房子。

我是今年6月在阜新见到六六的。这个20多岁的女孩当时正在为装修忙得焦头烂额,她用了一半时间给我讲述为什么选择阜新,剩下的一半时间则用来吐槽在阜新遇到的糟心事。那天吃过饭,她带我绕了大半个阜新城才找到家,好几次还差点走错路——显然,她对这座城市还不够熟悉。

像六六这样不熟悉阜新的新移民太多了。他们组成了一个个500人的微信群,东一句西一句地聊着天,偶尔也会组织线下聚会,用自己的方式寻找归属感。移居阜新12年的百万哥告诉我,这些年来阜新的新移民陆陆续续几万人。

这其中,几乎每个人都有着不能轻易言说的往事。在阜新,除了拥有一套房子,他们还希望开始一段新的生活。“我们不是来阜新躺平,也不是在摆烂,我们只是以一种新的方式在隐居。”百万哥在朋友圈写道。

……

这届年轻人们,为什么致力于寻找“鹤岗”?

便宜的房价背后,“代价”又是什么?


点击下方,关注「冷杉Record」

回复【鹤岗】,看看这些年轻人的真实生活


推荐阅读


网易数读
网易旗下栏目,用数据说话。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