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卖花女郎》,有古风!

文摘   2024-10-21 00:02   湖南  




徐悲鸿的《卖花女郎》是他早期人物画中的一幅重要作品,立轴 设色纸本1938年作。徐悲鸿在1938年春月的经历相当不顺,事业、婚姻、爱情屡屡遭挫,所谓“心烦虑乱、寂寞寡欢”。

画面以一位身姿高挑的背影女郎为主角,她没有复杂的背景铺陈,仅通过简洁而有力的笔触勾勒出女郎的形态。女郎身着深衣、白裤、兰鞋,右臂挎着花篮,左手执花,身体微微向左倾斜,头颈随着身体的转动而左转。她的头发前端略挽作型,其余部分则用红绳束起。

画面右上方,徐悲鸿以四行行书补空,题写“清贫为本色,创作有奇能。不尽缠绵意,分与好德人。廿七年春日写于渝州,悲鸿。锦南兴宝号补壁。”这段题跋不仅展现了徐悲鸿的书法造诣,也寄托了他对这幅作品的情感和对观者的期望。

徐悲鸿还用红笺作签条,并题写“卖花女郎”四字以定画名,显示出他对这幅作品的满意和珍视。

徐悲鸿通过简洁而精准的笔触,生动地塑造了卖花女郎的形象。女郎的衣着虽不华丽,但拾掇得相当干净,配饰虽非昂贵之物,却搭配得颇为妥帖。她的面容纯淡平静,无阿谀乞求之色,流露出一种平静而超脱的气质。

徐悲鸿在《卖花女郎》中运用了他擅长的中西绘画技法融合。在人物面部和手部的处理上,他引入了西方绘画的写实因素,使五官更加真实立体、比例得当。而在服饰和环境的表现上,则依然取用中国传统技法,体现了对笔墨的追求。

这幅作品不仅展现了卖花女郎的形象,更寄托了徐悲鸿的情感和思绪。他在题跋中提到的“清贫为本色,创作有奇能”或许正是他对自己和当时社会环境的写照。而“不尽缠绵意,分与好德人”则表达了他对观者的期望和祝福。

《卖花女郎》作为徐悲鸿早期人物画中的代表性作品之一,不仅展现了他在人物画创作方面的造诣和风格特点,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他艺术思想和创作历程的重要资料。

该作品自问世以来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它不仅在艺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激发了人们对现实生活和人性美好的关注和思考。

作为徐悲鸿的代表作之一,《卖花女郎》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它不仅代表了徐悲鸿的艺术成就和风格特点,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徐悲鸿  卖花女郎 题跋


卖花女郎局部


手部特写


花篮特写

徐悲鸿其他人物作品欣赏



徐悲鸿  占尽风情向小园



徐悲鸿  落花人独立



徐悲鸿  扶馀国主



徐悲鸿  观音



徐悲鸿 费宫人



徐悲鸿人物



徐悲鸿人物

西窗晚读
品鉴书画,韵赏墨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