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永远是成功的开始,行动永远是成功的一半,坚持永远是成功的彼岸。
让我们携手同行并肩作战,让思考、行动、坚持照亮幸福人生,让生命之花璀璨辉煌。
——许世英
”以德修身,恪守师德;以德修己, 弘扬师魂;以德育人,桃李芬芳。“
——郭英
《孩子有了错,要立即纠正吗?-—谈家庭教育的契机》心得体会
在繁忙的工作与生活中,能够静下心来深入学习家庭教育技术,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精神洗礼。近日,我认真阅读了张巨河博士的《孩子有了错,要立即纠正吗?——谈家庭教育的契机》一文,感受颇深,受益匪浅。这篇文章不仅为我解答了在家庭教育中的许多困惑,更为我指明了正确的教育方向和方法。
一、文章核心观点回顾
张巨河博土在文章中主要探讨了孩子犯错时, 家长是否应该立即纠正的问题。他强调,家庭教育的契机并非总是显而易见的,有时过于急躁的纠正可能会适得其反,而恰当的时机和方法才是关键。文章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分析,阐述了以下几个核心观点:
1.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其心理特征和认知能力各不相同。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一点, 避免用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和要求孩子。
2.把握教育的“黄金时机”:孩子犯错时,并不一定需要立即纠正。有时,适度的等待和观察,可以让孩子在自我反思中认识到错误,这样的教育效果往往更为持久和深刻。
3.采用正确的纠正方式:纠正孩子的错误时,家长的态度和方法至关重要。既要严肃认真,又要充满关爱和耐心,避免使用简单粗暴的方式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4.培养孩子的自我纠错能力:家长应引导孩子学会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纠错能力,这将使他们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更加自信和独立。
二、学习心得与感悟
1.增强了对孩子心理发展的认识:通过阅读文章,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需求。这使我意识到,在教育孩子时,必须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2.学会了把握教育的“黄金时机”:以前,我在孩子犯错时总是急于纠正,生怕错过了教育的机会。但现在我明白了,有时候, 适度的等待和观察,可以给孩子更多的自我反思和成长的空间。这样的教育方式, 不仅有助于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还能培养他们的自我纠错能力。
3.改进了纠正孩子错误的方式:在纠正孩子的错误时,我更加注重自己的态度和方法。我努力做到既严肃认真,又充满关爱和耐心,避免使用简单粗暴的方式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更加愿意接受我的指导和帮助。
4.重视培养孩子的自我纠错能力:我意识到,培养孩子的自我纠错能力,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更加注重引导孩子学会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鼓励他们主动发现并纠正自己的错误。这样的教育方式,将使孩子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更加自信和独立。
三、未来努力方向
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认识到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未来,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实践张巨河博士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家庭教育水平。具体来说,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理论学习:继续深入学习家庭教育相关理论和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2.注重实践探索: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不断探索和实践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3.加强家校合作:积极与家长沟通交流,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4.关注孩子心理健康:更加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困扰和障碍。
总之,这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实践家庭教育知识,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启智润心,和美而行”教育的使命与价值就在于培根铸魂,润泽生命。德育无形,润心有声。德育教育如细雨之水,无时无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张素敏
学习了视情教育的《孩子内向,不愿意跟别人打交道怎么办?》后,收获较多,与大家进行分享。
一个孩子的性格的形成由几个因素形成。一个是父母自我,有遗传因素。第二个自我是成人自我。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逐渐长大的过程中形成的自我形象、自我意识,由世界观、方法论、价值人生观、梦想等逐渐构成了他的对自我的约束、影响、自律、自主、判断、选择、包容、合作,这是他的品格的形成。第三个自我是儿童自我。是他接触的教育,他的环境,每个孩子都有个性天赋,家长最重要的任务是发现和挖掘他的个性天赋,找到孩子的兴趣点,为他提供有准备了的教育资源和环境。
视情教育倡导用智能迁善的方法:当我们给他更好的教育资源、教育环境,孩子在追求目标,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他就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人格。家庭教育的核心素养:父母要给孩子一些好习惯,健身的好习惯、健康饮食的好习惯、作息的好习惯、预习的好习惯、阅读的好习惯、按时写作业的好习惯等关键素养。还有一些素养也是要让家长给的,比如说信任、赞赏、激励、挑战,让孩子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价值观、朋友观,这样的孩子往哪个方向走,这是我们带给孩子的。
当我们把这些因素解决了以后,会发现,孩子不管个性内向还是外向,都不影响他的健康成长。内向的孩子也一样成功,也一样幸福。
家长焦点不要放在内向、外向之上,而是要放在孩子是否健康地跟别人打交道和沟通、交流上面。家长关键不在于改变孩子的内向和外向,而是在于要解决问题。孩子成长中,遇到问题,我们就解决问题。培养孩子的自我效能感,成就感,自信心。家长解决问题的时候要锁定我们培养孩子的目标,就是把孩子培养成有创造能力的健康人才。长大了,能解决问题,能创造作品和产品,这就是创造能力。有了创造能力,就能帮助孩子成功。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健康,道德健康。跟社会环境相融,孩子就会很幸福。家长培养孩子关键词就是“幸褔”,如果四个字就是“成功幸福”。一句话就是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有创造能力的健康人才。
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王丽花
学习德育高地心得体会——心灵的灯塔,人格的基石
在人生的浩瀚征途中,我们每个人都是一艘航行于未知海域的小船,时而遭遇狂风巨浪,时而沐浴和煦阳光。而在这片广袤无垠的人生海域中,德育高地如同一座屹立不倒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照亮着心灵的每一个角落。我的目标,便是深入探索这片高地,理解其深远意义,让德育的光芒成为我人格成长的坚固基石。
德育,绝非简单的说教或规则的堆砌,它是灵魂的滋养,是品德的锤炼。在这个信息爆炸、价值多元的时代,我们面对的诱惑和挑战前所未有。有人因一时的贪念迷失自我,有人因缺乏责任感而逃避担当,更有人在道德的十字路口徘徊不定。这时,德育高地的重要性便凸显无遗,它不仅是行为的准则,更是心灵的指南针,教会我们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保持清醒,坚守本心。以我身边的一个小故事为例。我曾见证过一位老师如何以德育的力量感化一个叛逆的学生。这位学生起初对学习毫无兴趣,甚至在课堂上捣乱,但老师没有选择简单的惩罚或放弃,而是耐心倾听他的内心困惑,用真诚和关爱搭建沟通的桥梁。通过一次次的谈心、一次次的鼓励,学生逐渐感受到了尊重与价值,开始转变态度,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进步,更重要的是,他学会了尊重他人,懂得了责任与担当。这个故事深刻地告诉我,德育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贴近生活、温暖人心的力量,它能触及人心最柔软的部分,激发向上的潜能。
在我看来,德育高地不仅是对外在行为的规范,更是对内在品质的塑造。它教会我们善良、诚实、勇敢、坚韧,这些品质如同璀璨的星辰,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迁,都能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同时,德育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当每个人都能够以高尚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时,社会自然会充满正能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加和谐融洽。
因此,我深感德育高地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个人成长的必需,更是社会进步的源泉。我将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德育的学习与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同时影响身边的人,共同营造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社会环境。德育高地,不仅是我心灵的灯塔,更是我矢志不渝的追求。
“做扎根的教育”为使命,以“人、爱、创新”为核心价值观,为营造利于学生成长的家、校、社和谐共生教育环境赋能。
——杨越辉
做一个合格家长的秘诀
学习德育高地以来,又学习了张博士的《做一个合格家长有什么秘诀》这一章节。张博士给我们做了个小结,做一个合格的优秀的家长,有什么秘诀没有?其实做好一个家长,还是有基本的做法的。
第一个是基本理念:家庭教育要有教育目标,要有教育理念,视情教育技术给我们提供的家庭教育的教育理念就是培养有创造能力的健康人才。那么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在哪里?如果简单说,只用两个字说就是一一幸福。如果四个字说就是成功、幸福。那么没有成功就没有幸福,但是不是所有的成功都能让我们的孩子变得幸福。所以做家长的,如果培养的孩子一生幸福,我们就心满意足。所以,做家长培养孩子的教育目标就是成为一个有创造能力的健康人才。创造能力是指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指解决问题额能力,孩子长大以后遇到什么困难,遇到什么问题,都能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能够解决问题。这是他走向成功的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就是能创造作品和产品,创造能力,包括创造财富的能力,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两个方面。第三个方面,要想幸福还需要做到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第二个基本就是基本心态。这里包括5个关键。信任、喜悦、赞赏、激励、挑战,这五个关键融合使用,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帮助。批评和指责这两个关键词要慎用,这是内功基本心态。
第三个基本就是职责。 为人父母有三个基本职责:一是保障供给职责;二是保护身心安全职责,(包括身体安全和心理安全)
第四个就是基本理论。就是家长要掌握家庭教育的基本理论,这个理论就是视情教育理论。
学而时习之,只有经常交流和反复听才能真正的掌握家庭教育技术,惠及孩子,惠及家庭,惠及事业,惠及家族,惠及未来。
“以真正其心,以善诚其意,以美修以行。”将整个爱心给孩子,将美好德行传给孩子。让孩子们做一个“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的“四好学生”。
——刘海静
学习张巨河博士的《孩子有了错,要立即纠正吗?—谈家庭教育契机》这一议题,我深感家庭教育的复杂性和微妙性,同时也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启示。
张巨河博士在探讨孩子犯错时是否应立即纠正的问题时,实际上是在引导我们思考家庭教育的最佳时机和方式。他强调,家庭教育并非简单的对错判断,而是需要细心观察、耐心引导和适时介入的过程。
在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犯错是不可避免的。这些错误既是他们探索世界的产物,也是他们成长的必经之路。因此,当孩子犯错时,我们不应立即急于纠正,而是应给予他们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去自我反思和修正。
同时,张巨河博士也提醒我们,家庭教育需要注重契机。这个契机可能是一个具体的情境,也可能是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作为家长,我们需要敏锐地捕捉这些契机,并以此为出发点,引导孩子正确认识错误,积极改正错误。
此外,我还从张巨河博士的讲座中学到了许多具体的家庭教育方法。比如,他提到在家庭教育中要善于运用“焦点法则”,找到孩子当下的焦点,从而助力孩子设定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努力。他还强调了家长要学会倾听孩子的问题诉求,引导孩子表达自我真实想法,以及建立切实可行的家庭会议制度等方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反思了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不足。以往,我常常在孩子犯错时立即给予纠正,甚至有时过于严厉。这样的做法虽然看似有效,但实际上可能抑制了孩子的自我反思和修正能力。通过学习张巨河博士的观点,我意识到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耐心和信任,让他们在实践中逐渐学会自我成长。
总之,学习张巨河博士的《孩子有了错,要立即纠正吗?—谈家庭教育契机》让我深刻认识到家庭教育的复杂性和微妙性。我将在未来的家庭教育中更加注重观察、倾听和引导,努力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更加宽松、和谐的环境。同时,我也将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家庭教育方法,以更好地陪伴孩子走过每一个成长的阶段。
立师之德,树育人大计;正师之风,扬浩然正气;铸师之魂,洒无悔人生。
——王丽婷
孩子有了错,要立即纠正吗?——谈家庭教育的契机学习心得
在我们的身边,经常有这样的现象,有的孩子平时表现很好,特别是在父母父母身边,也是个自律的乖宝宝,但是一旦来了客人或去别人家做客,孩子就变得和平时不一样,比如家长平时不让孩子玩手机,孩子也遵循这条原则。而在客人在场的情况下,孩子就会无休止的去哭闹,以达到玩手机的目的,和平时表现一点也不一样,还有些情况,当众发现孩子做错了事情,要不要立即纠正,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指出他的错误?是当面说教好,还是回家以后教育孩子比较好?
这里面实际有一个教育契机的问题,孩子有错,当然要纠正,如果不纠正对他的成长不利,关键是在什么情况下纠正,立即纠正,对孩子不一定有利,比如有的家长当众批评孩子会让孩子觉得没有面子。或者是自尊心受挫。这样时间长了,孩子就可能会逃避这种环境。家长的纠正对不对?不是看出发点,而是要看它的效果。家庭教育要以结果为导向,关键要把握住契机,衡量做的对不对的,一个基本依据:对孩子是否更好?
纠正孩子的错误,一定要找到错误的原因,就像医生一样,找到病因之后才能对症下药,而这个药在什么情况下去吃?则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来决定,什么时候吃这个药,吃药的药量,这样才能做到药到病除。也就是孩子犯了错,我们要找到错误的根本原因。采取正确的方式,合适的契机给孩子纠正,这样孩子才能得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孩子有错要纠正,但不一定立即纠正,如果不把握好家庭教育的契机,纵然有很好的愿望。和很高超的技巧。都可能好心办坏事,不仅不能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不能让孩子变得更好,还可能给他带来新的问题。所以说家长要真正的对孩子未来负责,为了顾及别人的感受或是不丢面子不当众教子,采取不当的行为给孩子造成伤害。
我们一定要抓住孩子成长的契机把握好家庭教育的契机,给我们的孩子带来成长的助力。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巧为善教者也。
——李洪霞
《不要让“惩罚”们压倒孩子》学习心得
学习了不要让“惩罚”压倒孩子,我收获良多。在教育孩子的漫漫长路上,我们需要给孩子正确指引。
对于挫折,我们要教会孩子巧妙规避,比如提前做好准备,判断风险。当挫折不可避免地来临时,要让孩子有足够的心理防线,不被其伤害。这需要我们培养孩子积极的心态和坚韧的精神。而当伤害已经造成,引导孩子从中走出是关键,鼓励他们倾诉、反思,把挫折变为成长的阶梯,避免心灵灾难。
同时,家长要让孩子明确责任。在合适的范围内让孩子担当,比如自己整理玩具、完成作业,这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但对于不属于孩子的责任,不能强加,避免他们因过度承担而产生心理负担。如此,孩子在面对生活中的“惩罚”时,才能不被压倒,茁壮成长。
“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尚伟燕
《关于在父母看不见的地方监护人也要勤勉尽责学习心得》
听了张博士这段关于“在父母看不见的地方监护人也要勤勉尽责”的论述,我深受触动并收获颇丰。
作为家长,我们首先要明确监护职责是不可推卸的底线。孩子在成年之前,其安全、健康等多方面都依赖于我们的守护,不能随意脱离监护。即使在某些情况下需要临时将监护权委托他人,也应谨慎安排并确保万无一失。而在教育孩子的原则方面,我们不能被“在父母看不见的地方孩子才能真正成长”这种片面观点误导。我们要致力于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能力,如适应、交往、管理等能力,但这一切并非以是否能看见孩子为前提。相反,与孩子更多地相处才是关键。我们要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倾听者、支持者与理解者。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鼓励他们为目标努力奋斗,在这个过程中给予积极引导而非单纯放手。
我们的责任在于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无论在孩子身边与否,都能为其创造有利于健康成长的环境。不能错误地归因孩子的成长与否是因为自己在不在身边,而是要审视自己是否尽到了应尽的教育责任。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多与孩子交流互动,参与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引导他们正确面对困难与挑战,助力他们逐步提升各项能力。
总之,身为监护人,我们要坚守底线、遵循正确原则、勇担教育责任,用心陪伴与引导孩子,让他们在我们的关爱与教育下茁壮成长,成为有担当、有能力、健康向上的个体。
心守一抹暖阳,静待一树花开。
——王月英
《该不该让孩子养宠物》心得体会
一、养宠物对孩子的益处
1. 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责任感。养宠物需要孩子付出时间和精力,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在与宠物相处的过程中,孩子会学会关爱他人,这对孩子的成长具有积极意义。
2. 陪伴孩子成长。宠物可以成为孩子的玩伴,尤其在独生子女家庭,宠物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欢乐,减轻孩子的孤独感。
3. 心理疗愈作用。正如课程中所提到的,经过训练的宠物可以对孩子进行心理疗愈,帮助有心理疾病的孩子走出困境。
二、养宠物可能带来的困扰
1. 宠物寿命问题。宠物离世对孩子的心灵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家长需要在宠物离世时,引导孩子正确面对生死,学会珍惜。
2. 时间和精力投入。养宠物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家长要考虑家庭实际情况,确保能够承担起这份责任。
3. 卫生和安全问题。养宠物要注意宠物的生活环境和孩子的安全,定期给宠物进行体检和防疫,确保家庭卫生。
三、关于是否让孩子养宠物的建议
1. 充分考虑家庭实际情况。在决定是否让孩子养宠物之前,家长要充分考虑家庭条件、时间、精力等因素,确保能够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养宠环境。
2. 选择合适的宠物。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性格和喜好,选择合适的宠物。同时,要确保宠物经过训练,具备一定的安全性。
3.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让孩子参与宠物的喂养、清洁等日常照料,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4. 正确引导孩子面对宠物离世。家长要在宠物离世时,及时关爱孩子,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生死,让孩子学会珍惜和感恩。
总之,让孩子养宠物既有利也有弊。家长在做出决定时,要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在养宠物的过程中,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让孩子在关爱宠物的同时,学会责任和成长。
用最初的心,走最远的路。
——陈亚飞
有幸聆听了张博士的《从小培养“合伙人”》课程,犹如经历了一场思想的洗礼,让我对家庭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深刻的感悟。
一、理念的革新
1. 对“合伙人”概念的全新理解
张博士提出的将孩子培养成“合伙人”的理念,打破了我对传统亲子关系的认知。以往,我们总是将孩子视为需要被照顾、被教导的对象,而“合伙人”的概念让我意识到,孩子其实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有着自己的想法、能力和潜力,能够与家长共同参与家庭的建设和发展。
2. 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与自主决策能力
课程中强调了从小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能力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习惯于替孩子做决定,忽视了他们的想法和感受。然而,张巨河博士指出,只有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他们才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二、方法的启示
1. 目标引领与梦想塑造
张博士提到,要帮助孩子树立明确的目标和梦想,并引导他们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奋斗。目标是孩子前进的动力,梦想是孩子飞翔的翅膀。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与孩子一起探讨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帮助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并鼓励他们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2. 沟通与倾听的艺术
良好的沟通和倾听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在课程中,张博士分享了许多沟通和倾听的技巧和方法,让我受益匪浅。我们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与他们建立起平等、信任的沟通渠道。
三、实践的思考
1. 家庭文化的建设
家庭文化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对孩子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有着深远的影响。张博士强调了家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让我认识到我们应该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的家庭文化氛围,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
2. 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家庭的责任,也是学校的责任。张博士指出,家校合作是培养孩子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与学校保持密切的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总之,这节课程让我收获颇丰,不仅让我对家庭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也为我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方法和技巧。在今后的家庭教育中,我将积极践行张巨河博士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与孩子建立起平等、合作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能力,为孩子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智慧来自勤奋,成功来自智慧。养成勤奋的好习惯,让智慧为你打开成功之门。
——李志梅
《在父母看不见的地方,孩子也不一定在成长——作为监护人也要勤勉尽责》心得体会
1.隐形的陪伴与影响
父母的存在不仅仅是物理上的陪伴,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支持与引导。即便不在孩子身边,父母的教育理念、行为模式、价值观等都会通过日常的交流、家庭的氛围以及孩子对父母的模仿,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因此,作为父母,时刻保持正面的形象,传递积极向上的能量,是至关重要的。
2.勤勉尽责的重要性
“勤勉尽责”这四个字,不仅是对工作态度的要求,更是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原则。它意味着父母需要投入时间、精力和心思去了解孩子的需求、兴趣、心理状态,以及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挑战。这种勤勉不仅体现在日常的监督和管理上,更在于能否在关键时刻给予孩子正确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3.培养自主性与责任感
尽管父母需要勤勉尽责,但也要避免过度干预,给孩子留出足够的空间去探索、尝试和犯错。通过设立合理的规则与界限,鼓励孩子自我管理和承担责任,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主性、独立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即便在父母看不见的地方,孩子也能依靠内在的动力和责任感,持续成长。
4.持续学习与自我提升
作为监护人,父母也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孩子不断变化的成长需求。这包括了解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学习家庭教育的新理念和方法等。通过自我提升,父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提供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支持。
5.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
最后,一个温馨、和谐、充满爱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土壤。父母之间相互尊重、理解与支持,以及对孩子无条件的爱与接纳,能够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避风港,让他们在面对外界挑战时更加坚强和自信。
总之,让我深刻认识到家庭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父母在各个方面都付出努力。只有当我们真正做到勤勉尽责,同时又不失灵活与包容,才能帮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成为更好的自己。
“守三尺讲台,春风化雨润桃李。做一支红烛,脂膏成灰映芳菲。”以欣赏的眼光和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是教育的灵魂,平等关爱学生是教师永恒的追求。
——贾永丽
《关于“为人父母,是做家长还是做老师”的课程心得》
听完这堂关于“为人父母,是做家长还是做老师”的课程,我感触颇深。
课程清晰地指出了家长与老师角色虽有交集但本质不同。老师的职责在于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开发如语言智能、数学逻辑等相应能力,并非简单传授学科知识。而家长常误将两者混淆,以为做好家长就等同于做好老师,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以英语学习为例,懂英语的家长即便能让孩子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可能因教学方法不适合孩子年龄阶段,导致孩子学习缺乏持续性。这让我明白,家长在家不应过度专注于学科知识的教授,否则可能适得其反,使孩子产生畏难情绪。
同时,课程强调了家长应担当的重要角色。家长要做孩子的倾听者、朋友和理解者,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与理解。当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积极心态时,能调动起自身的学习积极性。而随意指责孩子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它会对孩子造成否定,严重影响教育效果。
为人父母是一项专业的技术活,我们要明确自身角色定位。不能盲目地在家庭中充当老师的角色,而应更多地发挥家长的独特作用,以科学的方式引导孩子,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温暖、支持和鼓励,助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在未来的育儿过程中,我会牢记这些要点,努力做好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陪伴者和引导者。
时时做最好的自己 事事做最好的自己
——宫亚超
培养孩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调整方向,出现问题时,找到问题背后的原因,然后解决问题。
比如当孩子对设立目标表现出反感并且不配合没有动力时,家长需要采取一些策略来应对。
首先,要理解孩子的感受,尊重他们的想法,避免强迫他们接受自己设定的目标。可以通过倾听孩子的想法,了解他们反感的原因,然后与他们共同讨论,寻找更合适的目标设定方式。
其次,要引导孩子认识到目标的重要性。可以用生活中的实例来启发他们,让他们明白目标对于成长和进步的意义。同时,要鼓励孩子自主设立目标,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
最后,要设定合理的目标,并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鼓励。目标要具体、可行,并与孩子的兴趣和能力相匹配。在孩子努力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家长要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肯定,增强自信心,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克服困难。
本次学习,老师们深入领会并实践张教授的教育理论,提升自身教育能力,让我们的教育工作更加高效,让我们的学校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审核:许世英
来源:德育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