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不设限:王晓 | 浙疆同心,山海万里只为你!

美食   2024-12-18 14:30   浙江  

青年永不设限

因为路就在我们脚下!


12月6日

一场洋溢着无限激情与活力的

“青年不设限”分享会在台州科技职业学院精彩上演

9名来自各行各业的青年主讲人

分别带来了15余分钟的精彩分享

“哪里可以收看回放?”

“想看视频回放呀!!”

来啦来啦!!

本期我们回顾的主讲人是

黄岩区实验中学英语高级教师王晓~

一起来看吧!


本期内容来自青年不设限分享会

分享主题

▼▼▼

|山海万里 不负相遇|


分享嘉宾:王晓

王晓,黄岩区实验中学英语高级教师,台州市教坛新秀,黄岩区名师,黄岩区英语学科带头人,黄岩区优秀德育导师,黄岩区优秀教师、优秀党员,曾获台州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台州市教学大比武一等奖。援疆期间组建名师工作室,开设示范课70余节,听评课百余节,开展送教下乡、兵地融合、云教研等活动,培训教师500余人次,被评为优秀援疆教师。


一键回顾“青年不设限”



山海万里 不负相遇





YOUTH

大家好!

我是黄岩区实验中学的英语教师王晓,也是浙江省第十一批第一期援疆教师,很高兴跟大家分享我与新疆的故事。

一提到新疆,你会想到什么呢?是香甜多汁的哈密瓜,洒满孜然的羊肉串儿,还是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的俊男美女?的确,这些都是大多数人对新疆的印象。2011年夏天,我跟着我的维族同学回他的老家吐鲁番游玩。我们在吐鲁番博物馆的地图前合影,俩人伸直双臂恰好覆盖地图上台州到吐鲁番的距离。当时,博物馆的灯光打在地图上,恰好是一个心形,我笑称这张照片可以被命名为“浙疆同心”。

没想到,十几年后,这四个字居然成了我教学生涯的神预言。只不过这一次,我去了比吐鲁番更远的地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这座位于阿克苏地区附近,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边缘的南疆城市,是台州市的对口支援城市。我工作的学校叫一团中学,位于阿拉尔市的金银川镇,距离阿拉尔市区足足有两个半小时车程,距离阿克苏市区也要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团镇的中心区域很小,10分钟便可从东走到西,从北走到南,周围是大片的小麦田和棉花地,再往外走,便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和连绵起伏的沙丘了。

就是这样一个紧挨荒漠、偏僻落后的小小团场,却有一个无比响亮的名字——“天下第一团”,这与其背后光辉灿烂的革命史息息相关。大家应该知道《南泥湾》这首歌吧?唱的就是三五九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而一团就是著名的三五九旅718团在新疆屯垦戍边的第一站。当年,官兵将士们一手拿镐一手拿枪,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扎根下来,创造了奇迹。

一团中学也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优质师资力量和生源涌向了市区。目前这所学校在校生1659名,60%以上是少数民族。这些孩子大多来自距离团镇20分钟车程的民族农场,原先在纯维语教学的村校里学习,2018年才被并入一团中学。学校实行民汉合班,A、B分层教学。很多维族家长不会说普通话,家校沟通无法实现。相对落后的环境导致很多家长并不重视孩子的教育,导致孩子不知为何要学习,也不知道如何学习。这些孩子精力充沛,加上缺乏规则意识,破坏力很强,有时甚至需要联合民警来校配合教育。

学校安排我负责七五班的英语教学。这个班有42个学生,其中26个是维族,全班平均分只有二三十分。在正式上岗之前,我听了三天的课,发现上课时,除了三四个学生在学,其余孩子各忙各的,发呆,聊天,嗑瓜子,甚至还有上课突然站起来闲逛发出怪叫的,仿佛教室里只要多几根树藤,他们就可以上演一部《疯狂原始人》。被逼无奈的老师只能靠频繁发火或者将几个特别过分的学生赶出教室才勉强把一节课上下去。而上课内容就是反反复复地围绕着几个词句读、背、听写,以致于我这个英语老师在听英语课时也差点睡着。课间在走廊溜达一圈,总能听到此起彼伏的训斥声和戒尺打手心的声音。在这里,教”与“学”仿佛陷入了一个死循环,学生学得很没劲,教师教得很吃力,互相折磨,痛苦不堪。

于是,我暗暗下决心,我要带给孩子们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在援疆第一节课上,我先给孩子们看了央视为台州创作的主题曲《山海万里只为你》MV,让他们了解台州的美食美景,见惯了大漠戈壁的孩子们显然对此很感兴趣,我让他们谈谈台州和阿拉尔的不同之处,孩子们说“台州真漂亮,好多高楼大厦,到处都是绿绿的树木,还有大海和各种各样的海鲜。”我问孩子们:“那一团呢?有没有什么好吃好玩的?”孩子们顿时很兴奋,一个男孩说:“老师,我烤的羊肉特别香!”另一个孩子说:“我会做拉面!老师你来我家!我给你做!”其他孩子一听,也来劲了,抢着邀请我去他们家做客。不得不说,维族人真的非常热情好客。

我给他们讲和合二仙的故事,让他们讨论和合文化的精神内涵。令我惊喜的是,他们居然真的听懂了,谈到了互相尊重,我便借机引导他们谈谈师生之间如何互相尊重,就这样,在热烈有序的讨论中,我们达成了关于课堂行为常规的共识。我还和他们分享了我在国外求学和在世界各地旅行的经历,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孩子们的眼神里开始有了光。

那节课的最后十分钟,我鼓励孩子们用英语向我做简单的自我介绍,只要有学生举手发言,我就会走过去和ta握手,孩子们很激动。有些孩子的手很粗糙,明显是干过农活的手。轮到一个男生的时候,他原本很期待地伸出了手,下一秒又犹豫着缩了回去,我留意到他的手特别黑,估计是没洗手吧,在他迟疑的瞬间,我主动握住了他的手,他有点不好意思却非常开心。这位维族小朋友叫穆拉迪力,后来每次英语课他就像个保安大队队长,要是有学生在英语课上调皮捣蛋,还没等我发话,他会瞬间用犀利的眼神平定一切。

那节下课,学生们还意犹未尽,围着我问这问那。看着他们一脸兴奋的神情,我突然意识到:这些孩子是多么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啊!

接下来,我又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我跟学生承诺:我要在三天内记住他们所有人的名字。大家知道,维族孩子的名字特别长,且重合度很高,各种买买提,各种古娜,但我做到了。实际上,从第二节课开始,我便开始不用座位表,直视孩子的眼睛,微笑叫出他们的名字。这让孩子们很高兴,觉得他们在我心里很重要。

第二件事就是调整教学难度和方式,让基础再差的学生也能学有所得,乐在其中。比如:当我发现孩子们记单词全靠死记硬背。我就用他们感兴趣且擅长的方式带他们重新学习26个字母和发音规律。我教他们唱自然拼读的歌谣,配上跟单词有关的动作,鼓励他们发挥创意,进行改编。几节课后,学生就跟我说:老师,我觉得我英语进步了!

在课堂上,我采用发言积分制,鼓励他们根据课文对话进行情境表演。孩子们的模仿能力非常强,课堂上总是惊喜不断,掌声不断。渐渐地,学生开始爱学英语了。有个叫依克帕尔的小男孩,每次英语课都要搬着小板凳主动坐到第一排正中间的过道。每次我抛出一个问题,他就高高举起他的手,声嘶力竭地喊“老师,我我我!给我一次回答的机会吧!”每次下课,他都会跑到我眼前嘚瑟地说:“老师,今天的上课内容对我来说也很简单”。其实,当时的他也只能考三四十分,但那又如何呢?只要他喜欢并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他会变得更好!

每周五,我都会根据学生的课堂和作业表现评出纪律之星、发言之星、进步之星、书写之星等等,给他们颁发小奖状和小奖品。孩子们对此简直不要太喜欢!每次快到周五,孩子们便开始迫不及待问我:“老师,有没有我的奖状?”我的学生买买提告诉我,每次我给他一张奖状,他的妈妈就会给他存100块钱,将来给他上大学用。他跟我说:以后,他想来浙江上大学。等他18岁拿到驾照了,他就要开着车子来台州看我。我不知道等他18岁的时候是否还会记得自己的诺言,但我期待着他通过学习,走出那个小小的天地,拥有选择的自由。

来听课的老师问我:“怎么B班的学生在你的课上,比A班的学生还积极。你站在那里,就像个小太阳,学生的注意力全都围着你转。怎么做到的?”其实,学生还是那群学生,只是我愿意相信他们可以很好,并总是告诉他们很棒!很多时候,老师的工作不一定是马上教会,而是给孩子创造学习的环境和机会,持续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并逐渐教会他们如何学习。

我的英语课堂被一位前来听课的老教师拍成了视频,做成了美篇,发在了一团中学的工作群里。这一波广告打得我猝不及防,来听课的老师越来越多,除了英语老师,还有很多其他学科的老师。每一天,我都感觉自己在上公开课。说实话,压力是有的,但内心是开心的。我一边告诉学生:“因为你们表现特别好,所以其他老师都想来看看你们有多优秀!”一边告诉自己:要用这样的方式影响一些愿意改变的老师。

实际上,教学只是援疆支教工作的一小部分,为当地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教师队伍,才是援疆支教工作的主要目的。

在一团期间,我担任学校教研室的副主任。针对许多中青年教师在专业发展上的瓶颈,我多次开展专题讲座,先后组织了现场教案设计比赛和单元作业设计大赛,每次做到赛前有培训,赛后有针对性反馈,不厌其烦地帮助有需要的老师反复修改、打磨。最终,多名教师的教案设计和作业设计案例在兵团省级刊物《塔里木教育》上发表,极大地鼓舞了老师们的信心。  

了解到很多教师教科研能力不足,多年来相关成果几乎空白的现状,我将学校图书馆的期刊资料盘活,专门布置了两间集体备课专用教室,供老师们在集体教研时学习交流。在英语组集体教研时,我组织老师们以“微观察”的方式,从教学目的、活动设计、问题设计等不同维度评课议课,既要发现亮点,也要指出不足,给出建议。老师们开始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青年教师的教科研成绩有了显著突破。其中,英语组的张旭峰老师和李静莉老师被评为阿拉尔市“教坛新秀”;张旭峰老师还在浙江省教育援疆“青蓝工程”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得二等奖,我帮其修改的论文也获得了市一等奖。工作才第二年的李苗霞老师也在赛课中获得了二等奖。我所在备课组执教的英语成绩也从历年的全市倒数跃升至全市中游。

为了扩大传帮带的辐射范围,应师市教育局和台州援疆指挥部的要求,我成立了初中英语援疆名师工作室,招募了来自阿拉尔市10所不同学校的15位中青年骨干教师,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同课异构等专题研训活动。每次学员上课前,我都耐心帮助其理顺上课思路,精心打磨课堂语言,反复磨课指导,直至其自信地站上舞台,超越自己。令我特别感动的是老师们的学习热情。阿拉尔真的很大,一团也真的离哪儿都很远,有些学员不惜当天来回开车八九个小时,只为来听一节课或一场讲座。一年半的时间里,我也曾多次到阿拉尔市、阿克苏市、阿瓦提县的不同学校,以公开课、专题讲座、云教研等形式开展送教下乡、兵地融合教研共建等活动,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并不是我工作室的成员,但一听说有活动,不惜在忙碌的教学日常中,大费周章地调好功课,在不能报销的情况下驱车前来参加,在频繁的交流中我与许多当地教师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一年半的援疆生活过得很快,有时回想起来都觉得像做梦一样,但微信和QQ上时不时传来的关心和问候,相册里数以千计的照片,还有时不时从新疆寄来的特产,都是我在那片土地上真实生活过,和那些可爱的人们相遇相知的证据。忘不了古道热肠的同事,带我们摘桑葚、捡核桃、挖荠菜;忘不了我可爱的学生,在棉花地里就地取材给我做红柳烤肉;忘不了我一起援疆的好同事,一路相互鼓励,相互扶持。10月时,我收到学生发来的信息,说一团的棉花开了,他们很想念我。我想说:我也很想他们,山海万里,不负相遇,终会相逢。

本次分享到此结束

我们下期不见不散~

往期回顾:

“青年不设限”主题分享会完美落幕 | 在黄岩,你可以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

青年不设限:陈小露 | 大国“小”匠是怎么炼成的?一起来看→




END




黄岩青年
听取青年人的意见和需求,发布最新资讯和青年感兴趣的话题,加强与青年人的沟通与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