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七号,老家的小镇逢集。每逢1.4.7逢集。
六点半起床下楼,便看到街上已经有商户开始摆摊了,乡下也有人来赶集了。老家的人,真是质朴又勤快。
现在的老家,基本都是五十岁以上的人,更多的是六十岁七十岁以上的人。岁月的沧桑在他们的脸上刻上了深深的印记。 七点多,赶集的人慢慢多起来了。有卖菜的,也有卖农村自产的农副产品的,都是随意的在街边铺一张塑料布,把卖的东西摆上,用自己的背篓作凳子,或者从旁边的住家家里借一个塑料凳,坐着等买家。也有卖日用品的,基本都是街上的原住居民,也有一两个临近场镇的商贩过来卖衣服的,主要卖老年人的衣服。 从十五岁离开老家去外地读书,回老家的次数便越来越少了。印象中老家的集市是人来人往,摩肩接踵。而现在的集市,稀稀落落几十个人,几乎看不到年轻人的身影。社会的变迁与发展,农村的机会越来越少,年轻人离乡背井,留下老人在家中独自守望,靠自力更生或者孩子们寄回来的一点钱维持生计,逢集的时候便来小镇买日用品或者卖一点吃不完的农副产品换钱。 一个个留守老人迈着蹒跚的步履,沧桑的脸上写满了坚强。 这个充满我儿时记忆的小镇,就这样在清浅的岁月中慢慢没落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