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欢去物价很低的地方生活
财富
2024-12-30 18:43
海南
上次在清迈,我在酒店大厅里认识一个来自英国的老大爷,一看就是特别善良的那种。
后来聊到高中生gap year这个话题时,我说修学旅行这种事情在我们那里行不通。因为我们的高中生一天可能需要学习14个小时,每个月顶多放假3天。我跟他说,我上高中的时候,早上6点起床,晚上睡觉的时候基本上也得10点以后了,这期间除了吃喝拉撒之外都是学习。初中生的学习时间也很长,基本上都在12个小时以上。他首先是觉得特别不可思议,然后他感到特别伤心(因为英国孩子每天的学习时间大概是我们的一半)。他的原话是:我今天一整天都会因为这件事而感到伤心。上个月,我在国内某个还比较出名的所谓“二线城市”旅行,当时那里的低物价把我震惊了。根本不是偏僻路段,随便找一家饭馆,一碗面条才10-12元,一碗盖饭也才十几元钱,而且里面的肉还不算少。然后我就猜测,这个城市的发展肯定很差,平均工资肯定很低。后来我通过跟酒店打扫卫生的阿姨聊天得知,这边的保洁员,一个月也就不到3000元的收入,不包吃住,而且没有什么五险一金。我知道,有的人会说,工资低、物价也低,生活得也可以很不错。吃饭可能很便宜,但是如果你想买衣服、手机、电视、汽车,或者你去医院使用医疗器械、购买药物的时候,这些商品可都是“国际价格”。同样是亚洲地区,韩国和HK的物价就算是很高的了,在普通地段随便吃一碗面条,至少都要五六十元人民币。但是呢,他们的最低收入、平均收入也要比我们高很多,而且越往底层(比如保洁员、刷碗工)差距越明显。最重要的是,他们的底层工作人员的医疗和养老,是由gov来托底的。我记得有位经济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劳动力是一种会说话的商品。
只要是商品,就是要根据供求关系来定价。当就业岗位很少、劳动力很多的时候,那么必然会压低劳动力的价格。而且还会因此出现一种内卷现象:工资就这么低,你爱干不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我之所以不愿意在物价很低的地方生活,是因为在这种地方,各种商品的材质、各种服务的品质都要大打折扣。因为人家工资本来就低,自然不会给你用好材料、给你提供好的服务态度。况且,这类地方的营商环境极差,都不用远羊捕捞,只要你敢在这里做生意,稍微做大一点,你就成了他们眼中的肥肉。上次在知识星球里有个小伙伴问我,马上就要毕业了,不知道进厂打螺丝好,还是做门卫好,还是去社会上做销售员好。我的回答是:如果当某个地方的“标准化”劳动力极度冗余时,你可千万不要再跟他们去内卷。因为这种廉价劳动力的价格只会越压越低,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如果自己不是名校毕业,进不了那些高大上的公司,那就尽量找一个弹性比较大的岗位。比如,去一家初创小公司里跑腿,就赌这个老板能做大;或者,去那些普通人都不愿意做的行业(比如殡葬业);或者,但凡能自己搞钱,哪怕开始很少,只要能养活自己,就先自己做。同时,多跟行业前辈交流,多关注行业动态,力求在几年内赚到远高于同龄打工人的收入。总之呢,无论如何也不要成为标准化、商品化的劳动力,那样就永无出头之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