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雕22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传世珍品展
2024
“匠心古韵 艺海流芳”本次展览汇聚寿山石雕界22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百余件传世珍品,代表了当前寿山石雕艺术的最高水准,是一次全面梳理寿山石雕独特艺术风格与卓越发展历程的深入探索。
这不仅是一场高规格、顶尖水平的雕刻艺术盛会,更是对寿山石文化国际品牌影响力的又一次显著提升。我们期待通过这次展览,让更多人领略寿山石雕艺术的非凡魅力,共同发扬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大师风采
精品预览
郭功森 第一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1921~2004)
福建福州后屿乡人。早年跟随著名石雕艺人林友竹、林清卿、郑仁蛟学习寿山石雕刻,在继承东门派精髓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郭功森雕刻技艺全面,集圆雕、镂雕、链雕、薄意、钮雕于一身;题材多样,聚古兽、花鸟、人物、山水于刀下,无一不形神兼备,气吞万象。其作品内涵精深,承文化气脉,得山水清气,又集天地之大观,既有“东门派”的华丽雄健、刀法凌厉,又有“西门派”的典雅古朴、意韵传神,是当代雕刻艺坛的一面旗帜。方宗珪先生曾评价郭功森:“从他所走过的艺术创作道路和成长历程中,可以看到寿山石雕半个世纪以来发展的缩影”。
郭懋介 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1924~2013)
福建福州后屿乡人。幼年受教于私塾,又与金石书画家沈觐寿、潘主兰、郑乃珖等人结识,打下良好的国学基础,后师从“东门派”代表人林友竹。
郭懋介虽师出“东门派”,却“出圆雕、入薄意”,不仅是圆雕圣手,亦为薄意巨擘,完成田黄薄意“借色法”的理论建构。石卿薄意独具风格,与“西门派”神似形异,技法纯熟到随心所欲,跳脱了传统薄意“勒线”、“铲地”的模式,能“依石就势”自由发挥。他以刀为笔写物:韵味传神,灵妙生动;写山:山灵水秀、精美绝伦,每一件作品均出神入化,意趣天成,是自清代以来闽中少有的全能雕刻家。
林元康 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1925~2015)
林发述 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1929~2018)
福建福州后屿村人。师从林友竹,又得林友清指导。擅长人物圆雕,尤以弥勒、罗汉见长,独创人物“含苞”雕刻技法。
林发述学识渊博,他擅长书法、绘画、音乐、历史,由于长期受绘画的浸润,使其对线条拿捏游刃有余,石头在他手中是画纸,心中藏笔,起刀成画,作品形神兼备。他以线条简洁和大块面的方式,创新“东门派”雕刻技艺,保留“东门派”特有的力量感,结合白描的线条感,讲求对比,手法洗练,让作品呈现布局紧凑、结构饱满、画面清新、古朴凝重、诙谐自然的视觉效果,丰富了寿山石雕刻的艺术表现。
王祖光 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1942~ )
福建福州人。出生于一个雕刻世家,从小耳濡目染,对雕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6岁随父亲进入福州工艺石雕厂,先后师从“东门派”传承人林友清、周宝庭,擅长人物、钮头、古兽雕刻。
古往今来,雕刻观音者,百种万千。王祖光以现代审美理念与独辟蹊径的艺术语境,在观音塑形上植入个人风格,在寿山石雕艺坛获“观音王”之誉。他认为:“没有时代感的作品就没有个人风格,没有个人风格的作品就没有审美价值,一件优秀的艺术品不仅要有思想性,还要有时代感”。他以真情写意,刀笔烘托内心情愫,将传统技艺提炼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叶子贤 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1950~ )
福建福州后屿村人。早年学习木雕、牙雕,1980年转入寿山石雕。精通传统题材,历史典故、宗教人物、吉祥图案,皆得心应手。
叶子贤擅长人物圆雕、高浮雕,以清灵犀利的刀法和多变的技艺,使作品矫健富丽、玲珑剔透、精妙典雅,有深邃的文化底蕴和内涵。他在传统寿山石雕基础上不断寻求艺术构思的突破,集典雅精妙之大成。他不断追求创新,尝试在原始刀具使用中结合牙雕设备,不但提升了雕刻速度,作品效果也更加精细。
(来源:榕宝轩艺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