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为人民服务为己任,对待交通管理工作有一种执着的热情,急难险重,身先士卒,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人民警察的神圣使命,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就是哈巴河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大队长张龙。
然而,在张龙无私奉献、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背后,却隐藏着他对家庭深深的愧疚与不舍。夏天担心交通秩序、事故安全,冬天考虑路面情况、恶劣天气,他就坚守岗位,不知不觉在家庭中缺席了。
——每一份关于工作的事他都会尽心尽力
张龙身处以哈萨克族为主体民族的偏远县城,为解决好农牧区少数民族语言不通、办事难的问题,他虚心向身边同事请教,利用下基层开展便民服务时机,主动强化自身对哈萨克语的运用,通过坚持不懈地学习,从一名不懂少数民族语言的“小白”成长为精通汉、哈、维三种语言的“达人”。“到这里来没有办法,你不学,你就和群众交流不了,就这么简单。你说我想给你办个事儿,他跟你说哈萨克语,听不懂,你就没有办法解决群众问题,这对工作来说就很被动。”张龙用简单的阐述表明了学习哈语的初心,而哈萨克语的学习使他与群众交流更亲切,办事效率更高。
随着迷你剧《我的阿勒泰》热播,前往哈巴河县“彩虹布拉克村”、白哈巴景区旅游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张龙仔细分析哈巴河县交通亟须整治的问题,紧盯易发、多发、突出交通违法行为,紧盯辖区重点区域、重点路段、重点路口,加强夜间道路整治管控力度,通过严查严处酒驾醉驾、无证驾驶、飙车炸街等突出交通违法行为,交给了人民群众敏感时期交通案事件0发生的满意答卷。
——每一次紧急情况他都会挺身而出
2024年1月10日,喀纳斯景区至布尔津县方向多路段发生雪崩,下山道路被阻断,300多辆车只能从白哈巴村到铁热克提乡再至哈巴河县、布尔津县。呼啸的大风裹挟着雪片,纠缠着地面,G219线K91—K196路段地处山区,垭口风吹雪在车灯照射下如同一堵白花花的雪幕墙。在询问到张龙此次救援活动最惊险的部分时,他回忆道:“在当时,能见度几乎为零,滞留车队中很多自驾车游客来自疆外,应对冰雪天气和冬季行车缺乏经验。在救援过程中,雪崩直接把车队分成了两节。在当时的情况下必须依靠大型机械救援,我们借着等待救援的时间一个车一个车地走过去安抚群众,等到救援机械赶到的时候风雪已经越来越大了,路上的垭口还特别的多,前面的旋刨机刚刚把雪吹走,后面的雪就又顺势堆积起来,我们就这样一点一点的往前走,能过几辆车算几辆,走动了再清,直到所有被困车辆成功脱困”。
——每一件服务群众的工作他会秉持初心
张龙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足本职工作,从细微入手,从人民群众需求出发,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工作十余年来,张龙办理群众实事好事1000余件,组建首支交通文明志愿服务队、桦城义警应急救援队,为提升全县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架起了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被周边群众亲切地称为“当代的活雷锋”。
自从走上管理岗位,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始终在抓重点、攻难点上下功夫,他认真研究交警业务,努力为全县各族群众提供便民利民服务,积极谋划良策,创新推出的车管部门“线上+线下”宣传法和“点线面”办理法,真正把车管所打造成为“受理一站化、流程标准化、过程人性化”便民服务站,从源头上坚决杜绝“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现象发生。针对哈巴河县交通事故频发“黑”摩托屡禁不止的现象,张龙从问题根源抓起,首先提出送学下乡,上报阿勒泰地区公安局向公安厅交警总队申请办证下乡送考服务,组织摩托车驾驶证的考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下乡送考的同时现场答疑解惑,做实反馈答复,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张龙对于自己工作的创新点是这样说的:“驾驶员在长时间的驾驶中,比较容易瞌睡,让驾驶员们停下来,喝点水,吃个薄荷糖,一边进行宣教聊天,一边对车辆进行安全检查,让驾驶员换个环境,休息一下,就能很大程度减少疲劳驾驶的情况。”用简单的小措施,解决关乎生命安全的问题是张龙用心为群众考虑,用时间为群众服务的成效。他总是站在群众的角度进行考量,“我们在县城五处建设了交通平安驿站,就是将一些轻微违法行为人不进行处罚,安排在平安驿站中学习,根据违法程度学习20分钟或者1小时不等,不把处罚当作目的,为的是让群众知法懂法不违法。”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应用,已实现查扣无牌无证摩托车1300余辆,全年交通事故较去年同期相比下降65%,避免数十个家庭因交通事故返贫、家庭破碎的悲剧发生。
编辑丨夏特克
审核丨卢志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