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电厂全景
暖灯熠熠 总有电力守护长明
1月31日,大年初三凌晨,站在国家能源集团浙江公司宁海电厂锅炉顶层,烟花爆竹的脆响不时传来,瞬间点亮夜空。电厂内灯火通明,机组的轰鸣声交织成一曲单调乐章,与外面的热闹形成对比。
宁海电厂建厂22年,累计发电量超4000亿度。22年来,从火电主业到“两翼”发展,从浙江省“十四五”电源侧储能示范项目电化学储能电站全容量投运,到正在建设的国内首个煤电万吨级低压吸附碳捕集示范项目产出合格产品气,电厂积极拥抱新质生产力,打造“5G+数智化电厂”。
碳捕集示范项目建设现场
此刻,这座电厂的运行三值正迎来春节首个夜班。“春节期间机组用电负荷波动会很大,要特别注意盯紧系统设备,千万别放松。”交接班会上,值长王建亮着重向大家交代。巡操员徐健翔一边听,一边记录着关键信息,还在写有“主机油箱”字样旁边画了个重点符号。
运行三值正在开交接班会
深夜的集控室,除了交接班时的短暂热闹,只剩下不停点击鼠标翻看系统画面的声音。大屏幕上,负荷曲线在不断变化。
电厂运行集控室
“叮铃铃……”凌晨2:30,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划破了寂静的集控室。操作员董全道迅速接起,得知锅炉配电间声音异常。董全道一边查看控制画面,一边回复:“盘上画面没显示异常报警,我安排其他人过去配合查看,你继续就地观察。”经过电气专业人员半小时的排查,原来是由于机组负荷变化引起的,操作员朱立刚这才放心巡检下个区域。
徐健翔(右)和顾昊巡检电机本体温度
凌晨3:15,徐健翔、刘洋开始例行巡检。自电厂实现无人值守后,巡检人员已经不需要到煤场操作检查了,坐在煤控室远程操控堆取料机、智能巡检机器人作业,工作效率提高了30%以上。但对机侧、炉侧、灰硫、储能这些区域,还坚持例行巡检,每个区域巡检1到2个小时。
春节这个特殊时期,班上安排增加巡检次数,对小机机房、密封油泵、主机油箱等设备重点巡查。徐健翔、刘洋穿梭在炉侧设备间,不时查看数据,又时不时地停下脚步,蹲下来听设备运转的声音,对重点部位反复确认,确保春节保供万无一失。
值班人员正在吃饺子聊天
清晨6:30,运行餐厅飘来饺子和汤圆的香气,桌上还摆放着公司送的春节慰问品。在这里,几人围坐在一起,也互相道了新年的问候。
李然和李言蹊检查光伏站系统运行情况
近年来电厂转型发展,将闲置空地打造成新能源示范基地。早班会后,班员李然和李言蹊前往光伏基地,检查箱变、逆变器指示灯,查看后台数据。李然介绍:“我们厂在大力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有了光伏管控系统,还有智能清扫机器人、无人机巡检,工作效率更高了。”当问及新年愿望时,两人一致回答:“希望设备少出问题,运行更稳定。”
正在进行清理作业的智能机器人
海拔800米的东海云顶之巅,国电电力宁波风电茶山风电场,同样活跃着一群热情可爱的风电人。初三这天,两组检修人员是39台风机正常运转的“标配”。上午9:00,运维主管连洲带着一组人员出发。
国电电力宁波风电茶山风电场
车上,连洲和大家强调,要根据上个周期的巡检照片对照检查,“张学谊组要添加发电机油,施磊组要着重观察接地碳刷的磨损情况……还有碳刷和集电环的结合面平整情况也重点查下。”
到了今日预定巡检的风机,张学谊带着工具包下车开始工作。车子又向前行驶了40分钟,到达最远处的C31风机,连洲也下车开始了一天的作业。
山上的风很大,巨大的叶片在风中转动,发出呼呼的声响。站在风机下,连洲不停地来回搓手,“风大好啊,电量有保证,保供更稳定”。望向连片转动的风机,他迈出步子,心中满是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