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圆圆装满箱 搬迁生活天天好
强化顶端设计,精准岗位谋划。印发《关于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模式促进农村群众就业增收的通知》,明确农村生产生活、交通、水利、文化旅游、林业草原、产业发展六个方面乡村建设项目,采用“以工代赈”方式实施,大力拓展就业渠道,吸纳农村群众特别是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就近就地务工。
项目倾斜支持,拓展增收成效。从项目库中筛选5.89亿元的项目开展以工代赈,实现以工代赈项目与衔接资金项目库、乡村重点建设项目有效衔接,扩充以工代赈就业岗位,合理确定以工代赈劳务报酬标准,尽力增加劳务报酬发放规模。
凝聚部门合力,协同抓实推进。发改、财政、交通、水利、农业农村、文化旅游、林草等部门建立以工代赈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工作会商、实地督导、联合调研、定期调度等方式压实各级各部门工作责任,统筹推动全州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领域以工代赈项目。
怒江绿色香料产业园
建立产业园区,让群众成为产业工人。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与怒江州人民政府签署“建筑产业园”产业帮扶框架协议,帮助怒江州培育发展建筑产业,促进产业、就业双提升。在中交集团的技术、资质支持和专项资金帮扶下,建设怒江州建筑产业园区,实现建筑业产值21.13亿元。2023年,中交集团向建筑产业园提供58个项目,签约合同4.43亿元,吸纳务工群众1100余人,其中脱贫群众800余人,人均增加收入3000元/月。
成立建筑公司,让搬迁群众成为“月薪族”。把发展壮大公司和搬迁群众增收作为长远目标,不断提高以工代赈项目的带动力。贡山县茨开镇幸福社区成立云常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承接全县服务设施建设等项目,2023年,幸福社区累计务工超320人,发放务工工资近90万元,实现户均增收5000余元。短短两年时间,幸福社区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就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100万元的倍增发展。
组建劳务合作社,让脱贫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组建村级集体经济控股的劳务合作社,实现劳动力与以工代赈项目精准对接。对技术要求不高的乡村建设项目,按程序交由劳务合作社实施,最大程度带动务工增收。独龙江乡下辖的6个行政村均成立劳务合作社(建筑队),合作社承建了12个村容村貌打造、村居房舍修缮等项目,项目金额超300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利润翻两番,2023年的分红金额达到236万元,独龙江乡6个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全部突破30万元,完成村级集体经济倍增目标。2023年,建筑公司带动独龙江乡群众务工784人次,发放务工工资超420万元。通过实施“以工代赈”项目,人均工资性收入达8202.79元,同比增长34.96%,带领村民在“家门口”务工增收。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组建村级集体经济建筑队或建筑公司,并将定点帮扶项目优先交由建筑公司实施,吸纳村级集体经济入股,不断做大村级集体经济“蛋糕”。依托中交集团帮扶单位资源优势,以“党建+”模式,成立建筑公司,贡山县秋那桶村成立云南烁雍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发展旅游服务业,开展特色农产品加工,2023年,秋那桶村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可纳入年度收益分配的收入有120万元。三年来,村级集体经济从零收入到突破百万元,并且连续两年收益达到百万元,让当地群众从中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培育致富带头人。坚持“既扶上马又送一程”,培养一支能征善战的致富带头人队伍,激励他们发挥带头作用,带领脱贫群众增收致富。福贡县上帕镇珠明林村傈僳族“女工头”胡秀花,在中交三航局帮扶下成立建筑工程公司,到中交都香高速、宁夏银川文化园等项目承接工程,三年来累计实施1亿多元的项目,发放工资717万元,带动600余名福贡群众务工增收。
激发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按照“以群众为主体,坚持群众参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的思路,采取“培训+上岗”的方式,联合施工单位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实施“中交助梦·促进就业”高标建筑产业工人培训暨“万名产业工人”培育工程,助力3000余名农村劳动力通过专业技能培训、获得相关资质证书,1300余名群众实现点对点输出广东就业,及时帮助1400余名返乡群众就地就近就业。
稿件来源:中共怒江州委宣传部 怒江州乡村振兴局
怒江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靖生整理
扫描上方二维码
关注怒江传媒微信公众号
编辑:李莹
责编:李莹
审核:王靖生
终审:陈洁
投稿邮箱:26949763@qq.com
新闻热线:0886-3622566
FM107.4 怒广新闻播出时间
首播:周一至周日20:00
重播:次日7:30、12:00
NJTV 怒江新闻播出时间
首播:周一至周五19:35
重播:22:00 次日7:30
次日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