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火!被炒到上千,这一次“泼天的富贵”给到TA

时事   2024-11-29 23:01   广东  

一个可爱的新名词
在2024年悄然爆火
它就是——“捏捏” !


每天抠抠搜搜研究怎么省钱的年轻人们
却愿意花上千元排队购入“捏捏”
这种又省又花的“疑惑”行为
还因此登上过热搜
↓↓↓


这一小小玩具
到底为年轻人“解压”还是“增压”?





捏捏,点燃年轻人的钱包





年轻人的购物欲,往往从不小心“闯入”一个直播间开始。


随机点开某社交平台的捏捏直播间,主播正在按顺序一个个展示形状各异、色彩丰富的“捏捏”产品,时不时依据粉丝的要求“正反面展示”,一边捏一边形容“捏捏”的手感:“这个手感是厚奶油泥的,颜值高,克重大,手感好,如果你喜欢烂泥质感的,就买这个三明治……”



令人眼花缭乱的“萌物”们,不住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它可能是色泽诱人的蛋糕,可能是精致可爱的玩偶,也可能是自带天然呆属性的小动物……



如果有人提出其他需求,主播也会依照粉丝的要求推荐相应的产品,在捏捏爱好者看来,每个款式都有细微的差别,包括色感和形状,“喜欢有阻力的,就买吐司款,在20号链接……你就买它,拿到手不会失望的。”



弹幕不停滚动,“用户xx下单了一个xxx”的字幕每隔一阵时间就跃入视野,刺激着直播间其他用户的消费欲望。



一般来说,一个“捏捏”在几十到几百元之间,并不会非常昂贵。但随着“捏捏”的爆火,许多商家开始玩转饥饿营销,在这些直播间中,新品数量极为有限,许多只有个位数,买家们需要在评论区进行“报数”抢购,由于库存有限,新品往往很快售罄,买家们抱着“不快点下单就错过了”的想法迅速完成消费动作,又更加加速了抢单过程。



针对这种饥饿营销,一个新的市场在崛起:二手平台上,“捏捏代拍”悄然兴起,首页标着“单品10元一个,限量30一个”的代拍贴已属司空见惯,“115元代抢3个”的情况也并不罕见。


因为有些产品“一单难求”,部分用户甚至在二手平台高价转让自己的“捏捏”产品。



在某短视频平台上,#捏捏乐#话题播放量达132.5亿,相关的#硅胶捏捏#、#自制捏捏#等话题播放量也都过亿;在某社交平台,#捏捏#话题浏览超过21亿次。



某电商平台新生活研究所数据显示,2023年,“捏捏”已经成为淘宝2023销量快速增长的玩具品类之一。



不仅仅是线上火爆,在线下门店,“捏捏”也开始一跃成为门店“门面担当”。不少线下杂货类门店,将捏捏这类解压玩具作为重点拓展的品类。一进门店,最显眼的品类,是“捏捏”。



“捏捏”,不知不觉吸引了年轻人的关注,拿捏了年轻人的钱包。





进击的“捏捏





这么火爆的“捏捏”,有何来头?

”捏捏“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日本千禧年间。这款玩具最初由一家名为Bloom的公司推出,以记忆海绵为主要材料,具有慢回弹的特性。因可爱、逼真的外观和极佳手感,在日本学生中迅速流行起来。


现在活跃在大家视野里的捏捏是一种手工制品,它不太需要大规模的投入,很多初级玩家甚至可以自行在家制作。

网友分享DIY“捏捏”的方法和所需材料


2022年底,一种由果冻蜡及纳米胶制成的“捏捏”在手工圈悄然兴起,晶莹剔透有韧劲是那个时候的主流,捏起来的大致感觉类似于QQ糖。


2023年初,软胶成为主要材料,从这个时候开始,捏捏要隔着袋子rua,因为软胶具有一定的粘袋性。但是手感上没有特别多的变化。


时间来到捏捏初次爆发的2023年下半年,硅胶捏捏成为主流,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捏捏的款式呈现井喷式增长。

可爱的动物形象、仿真的食品样式、梦幻的装饰风格层出不穷,但因为硅胶具有一定的毒性,发展到2023年底的时候,捏捏买家改用食品级硅胶,伴随而来各种手感的出现。


今年,AI也搭上了“捏捏”的风潮,“AI捏捏暴打前任”、“捏爆渣男”……AI捏捏特效以其独特的方式为捏捏爱好者提供了全新的解压体验。简单粗暴的特效给用户呈现出一种“捏爆”的视觉效果,为观众提供了强烈的视觉和心理上的解压感受。



相比其他可以慢回弹的解压玩具,

AI捏捏带来的是一种“摧毁感”。


(声明:图片仅供娱乐,不是真的要捏爆狗狗)


压力太大?

那,捏爆它吧。


平时碰到都不敢碰的仙人球,也能一手捏爆!





打工人的精神布洛芬 





有人说,捏捏,是打工人的“精神布洛芬”。


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就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有人为了生计奔波忙碌,有人为了婚恋情感焦虑不安,有人为了学业夜不能寐,生活总少不了精神紧张和情绪波动的时刻。

面对快节奏生活、职场、人际关系等带来的疲惫和痛苦,像“捏捏”这样的精神布洛芬,能够在不知不觉安抚你、拥抱你,排解你的消极情绪。

简单的挤压动作,却能给精神紧绷的现代人带来短暂但放松的一瞬感官刺激,在注重情绪价值的当下,这样触手可及的小小疗愈显得尤为珍贵,在不断“捏捏”和拥有“捏捏”的过程中,人们也能得到一些微妙且满足的自我掌控感。这或许是“捏捏”跨越二十余年后,仍能在当下得到社会认同,成为文化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也是年轻人为什么一边理性审慎消费,一边又“一掷千金”的原因所在。


忙碌于生活四处奔波的时候,不要忘记停下来歇一歇。
愿每个沉迷于“捏捏”的人,都有一天不再需要依赖捏捏。


出品/广州日报媒重点实验室

文/刘成玉

部分来源:青春上海、澎湃新闻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刘成玉、王浩

扫码观看
广州日报视频号

一起“捏捏”,周末愉快

点个赞再走呀👇

广州日报
追求最出色的新闻 塑造最具公信力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