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提供国际先进的医院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
能够提供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医学技术和设备;
可以补充或改善当地在医疗服务能力、医疗技术和医疗设施方面的不足,拓展多元化服务供给格局。
医院的经营性质可以是营利性或者非营利性;
医院类别为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康复医院,医院级别为三级,不得设立精神病医院、传染病医院、血液病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少数民族医医院;
医院的诊疗科目不得登记血液内科;
医院不得开展医疗和伦理风险较高的诊疗活动,主要包括: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技术,精神科住院治疗,肿瘤细胞治疗新技术试验性治疗等;
允许医院按规定聘用外国医师、港澳台医师、港澳其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短期执业,全院管理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中方(内地)人员占比均不得少于50%;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应当接入属地医疗服务监管平台,电子病历、医用设备等信息存储服务器应当位于我国境内。
一是从医疗服务需求角度考虑。外资医院的功能定位主要是为人民群众和在华外籍人员提供多元化医疗服务。这9个省市对外开放程度较高,外资企业和外籍人员较多,外籍人员医疗服务需求相应较多。同时,在9个省市开展试点,也为满足我国居民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需求提供了新的途径。
二是从医疗管理水平角度考虑。医疗活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们稳妥有序推进医疗领域扩大开放。2000年,我们发布《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从中外合资医疗机构设立情况看,相当一部分设立在这9个省市。这9个省市积累了丰富的外资医疗机构管理经验,管理水平相对较高。因此,在这9个省市开展外商独资医院试点,更利于政策落地、总结经验、完善制度。
三是从促进外资投资角度考虑。这9个试点省市,不仅人口多、医疗服务需求大、医疗设施基础好,而且营商环境较好,占我国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45%以上,是吸引外商投资较多的区域,有利于吸引外商独资医院落地。9省市外商投资企业和外籍人员较为集中、国际航线密集,有助于试点深入推进。
第一,我国医院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2023年我国医院数量达到3.8万所,其中三级医院有3855所,服务体系比较健全,服务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公立医院诊疗人次数占全国医院诊疗人次数的83.5%。
第二,外商独资医院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有多元化医疗服务需求的国内居民和在中国学习、工作、生活的外籍人员,与其他医院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是互补关系。
第三,引进高水平的外商独资医院,有利于优化营商环境。在试点地区,进一步提升外商投资环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同时,独资医院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对国内其他医院的发展也能够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第一,我国医院保持着较高的就业吸引力。近年来,我国医院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三级医院在学科建设、服务能力、技术水平、医疗管理、人员梯队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广大医务人员干事创业提供了广阔空间。特别是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两个允许”(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稳步提高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待遇,科研、教学和学术环境条件不断优化,就业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截至2023年末,全国公立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数量达到772.3万人,保持了连续增长态势。
第二,我国对医务人员有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各级医院对医师外出会诊、多点执业、人员流动等都有明确规定,能够保证医院稳定运行和长期发展。
第三,从中外合资合作医院20多年的发展来看,未对其他医院人员流动产生重大冲击。我们对外商办医有着较为成熟完备的管理经验和制度。目前,我国共有中外合资医疗机构60余家,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上海等省市。从各地整体情况看,这些中外合资医疗机构对当地医院医务人员队伍流动影响并不大。
一方面,申请设立外商独资医院的境外投资者应当是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具有直接或间接从事医疗卫生投资与管理的经验。
另一方面,要求投资主体能够提供国际先进的医院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能够提供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医学技术和设备;可以补充或改善当地在医疗服务能力、医疗技术和医疗设施方面的不足,拓展多元化服务供给格局。
首先,外商独资医院应当符合我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生物安全法》《数据安全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一般性要求,同时还应当符合《方案》规定的试点条件。
其次,在审批准入方面,对外商独资医院的投资主体、级别类别、诊疗科目、诊疗活动、人员构成、数据安全等提出了专门要求。例如,明确要求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应当接入属地医疗服务监管平台,电子病历、医用设备等信息存储服务器应当位于我国境内,从而保障医疗信息数据安全。在审批程序上,由地市级卫生健康部门初审,报省级卫生健康部门审批。
最后,在执业管理方面,要求外商独资医院应当与国内医疗机构同样实行医疗质量管理,遵守法律法规、诊疗常规和规范等。将外商独资医院纳入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范畴,鼓励外商独资医院参加医院评审评价。属地卫生健康部门对外商独资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一视同仁、同等监管。
一方面,持续优化引资政策。2023年8月,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报请出台《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也就是“外资24条”,提出了优化境外已上市药品转移至境内生产的相关注册申报程序、加强药品等采购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相关部门已出台配套文件。今年,协调推动出台了医疗领域扩大开放试点、生物制品跨境分段生产等举措。
另一方面,建立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自2023年7月建立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以来,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已召开3场医疗主题圆桌会,累计80余家企业参会,重点针对医疗领域外资企业集中关切的“外资24条”落实情况、平等参与政府采购、大规模设备更新、数据跨境流动等问题,进行“面对面”解读,答疑解惑。上线了问题诉求收集办理系统,外资企业可以随时反映困难问题。同时,通过督促、评估、调研等方式,以实绩实效推动各部门、各地方政策落实。
一是落实好扩大开放试点。通过外资企业圆桌会等加强与外资企业的沟通交流,做好政策解读。同时指导9省市商务主管部门配合卫健等部门,做好独资医院试点政策落实工作。
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根据我国医疗领域实际需求和国际医疗技术最新发展情况,在《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修订中研究增加医疗领域鼓励条目,支持外资企业将更多资源投向科技创新,促进我国医疗领域高质量发展。
三是加强外商投资服务保障。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对包括医疗领域在内的各领域重点外资项目,及时解决用地、环评、能耗、融资等环节遇到的困难问题,全流程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投产。
一是执行统一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按照现有政策,外商独资医院如果要纳入基本医保定点范围,则需参照执行所在地区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
二是执行统一的医药服务价格政策。目前境内公立医院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为保障公平,外商独资、社会办医疗机构申请纳入医保定点的,也应承诺执行相同的医疗服务价格,同时按不高于公立医疗机构药品耗材的价格水平向患者收费,以更好保障参保人权益、维护基金安全。
三是执行统一的医疗保障范围。纳入定点的外商独资医院,应当严格遵循卫生健康、医保等部门关于药品、耗材使用的相关规定,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医保目录内药品和医用耗材,特别是质优价宜的集中带量采购中选药品和耗材,确保所使用的药品和耗材符合国家标准。此外,还要落实当地按病组(DRG)、按病种分值(DIP)等支付方式改革要求,做好医疗费用结算清算工作。
四是接受医疗保障部门监督管理。纳入定点的外商独资医院,应当接受医疗保障部门的监督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医保协议管理、接受飞行检查、药品耗材追溯码采集上传、全面满足对接智能监管系统、医保支付的药品耗材在医疗保障行政部门规定的平台上采购并真实记录“进、销、存”情况等医保信息化要求,在其中执业的医生还要遵循医保相关规定,接受医保支付资格管理。
建立健全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或制度,设置专门部门(或指定专人)负责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对本单位药品医疗器械购进、储存、使用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负责;
使用放射性药品等特殊管理的药品,应当按规定取得相关的使用许可;
严格采购验收管理,从具备合法资质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或医疗器械注册人、备案人、经营企业购进药品、医疗器械;
依法开展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建立健全有效的监测体系,及时发现、收集、分析和报告药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扫码观看 广州日报视频号
引进国际高水平医疗资源
丰富国内医疗服务供给
转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