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荆州区积极推动全域国土整治 引领乡村振兴新航向

文摘   2024-11-22 16:20   湖北  






在荆州市荆州区的广袤田野上,一场深刻的土地改革正在悄然进行。根据国家和湖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荆州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荆州区分局在八岭山镇积极推动全域国土整治项目,以“小田并大田”的创新模式,引领着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的新浪潮,书写着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壮丽篇章。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重塑乡村版图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的核心在于“综合”与“整治”。荆州区八岭山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计划总投资约6.06亿元,规划实施土地平整6.7万亩,新建沟渠460公里,新建道路189公里,配套各类型水工建筑物4700座,拆旧农户647户,新增耕地指标约5000亩。在充分调研和规划的基础上,通过土地平整、灌溉系统升级、道路硬化以及配套水工建筑物的建设,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高效利用。这一系列措施不仅提升土地的产出能力和农业生产效率,还为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重塑乡村版图的过程中,荆州区始终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充分尊重自然地形地貌,保护生态环境。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实施,项目不仅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还推动乡村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为村民提供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

同时,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也为荆州区八岭山镇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道路硬化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改善村民的出行条件,也打通农产品销售的“最后一公里”,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灌溉系统的升级和配套水工建筑物的建设,进一步提升乡村的防洪排涝能力和抗旱减灾能力,为村民的生产生活提供坚实保障。

荆州区八岭山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的成功实践,充分展示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它不仅重塑乡村版图,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还为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以及村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小田并大田”:土地集约化经营的新模式

在“小田并大田”模式实施之前,八岭山镇的农田面临着诸多挑战与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与农民的收入增长。首先,农田灌溉“引水难”是一个突出的问题。由于地块分散,灌溉系统不健全,农民们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引水灌溉,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成本高昂。在干旱季节,水源更是紧张,许多小块田地因无法及时灌溉而减产甚至绝收。

而“小田并大田”模式的实施,正是针对这些痛点与难题,通过整合零散的农田地块,形成连片、规模化的大田,有效解决土地碎片化问题。这一模式的推广,不仅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还促进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为农民增收开辟新路径。村民们纷纷将自家小块田地流转给合作社或农业企业,既解放劳动力,又获得稳定的土地流转收入。同时,通过参与合作社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农民们还能获得额外的务工收入,实现从“靠天吃饭”到“多元增收”的转变。


产业升级与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在“小田并大田”的推动下,八岭山镇的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步伐加快。一方面,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装备,提升农产品品质和附加值;另一方面,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兴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以八岭山镇的北湖桥村为例,这里不仅拥有连片的优质农田,还保留着古朴的乡村风貌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近年来,通过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当地餐饮、住宿、农产品销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展望未来: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


展望未来,荆州区将继续深化“小田并大田”模式,推进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的深入实施。同时,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等机构的合作,引入更多先进的农业科技和管理理念,推动农业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此外,还将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打造宜居宜业、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在荆州区八岭山镇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小田并大田”不仅是一项土地改革举措,更是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来源:荆州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荆州区分局

湖北自然资源
提供湖北省自然资源相关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