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这些关键点要一个一个抓落实、抓到位,努力在高基点上实现粮食生产新突破。
制度创新和科技进步是守牢耕地红线、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路径。耕地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各地情况千差万别,需要全面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努力,通过一系列改革创新推动构建更加系统化、精准化、协同化、数字化、智能化的高水平耕地保护监管体系。
前不久,自然资源部与共青团中央联合组建了首批自然资源系统青年突击队,耕地红线保护青年突击队入列14个科技创新类队伍。耕地红线保护青年突击队坚持以“两翼理论”为指导,依托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实体平台的体制、政策、技术、数据、系统五大优势,以及中国土地学会耕地红线科学传播专家工作室的开放平台优势,将科技创新、科学普及作为创新发展的两翼,同规划、同部署、同实施,促进耕地保护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比翼齐飞。世界粮食日当天,耕地红线保护青年突击队发布倡议书,致力于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参与耕地保护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共同守护好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耕”基。
合众人之力,办众人之事。倡议书发布后仅2周时间,就得到全国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各省土地学会、国内有关高校及科研院所迅速响应,20多个省份的50余家单位积极响应。有的地区自然资源系统、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还第一时间跟进组建了耕地红线保护青年突击队,为联合各方力量做好深层次耕地保护重大问题联合攻关研究、推动新时代更高水平的耕地保护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奠定了基础。
新时代新征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服务“国之大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根本目标,落实耕地保护领域各项重大改革任务、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耕地保护科技创新,耕地红线保护青年突击队大有可为:聚焦耕地保护制度创新与技术支撑、耕地保护科技创新、耕地保护科学普及三大重点板块,聚焦耕地保护基础科学理论以及系统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急需破解的“卡脖子”关键技术、“急难险重”的重大改革任务开展突击攻关,牢守耕地红线发展新质生产力,争做耕地红线保护的引领者、推动者、守卫者和践行者,为实现新时代更高水平耕地保护、建设美丽中国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一方面,做好耕地保护制度创新与技术支撑,推动耕地保护领域各项改革和“急难险重”的任务顺利完成。比如,全力服务保障耕地保护责任考核高质量完成,确保党中央提出的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要求落地见效;积极开展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改革的技术指导和监测评估,保障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地方精准执行;积极支撑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创新,做好“三区三线”管控政策评估,正确处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后刚性管控与弹性管理的关系,构建永久基本农田“优进劣出”动态调整机制,修订《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推动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有特殊成效;深入研究违规占用耕地整改复耕治本之策,研究制定相应的技术指南,科学规范引导过去流失的优质耕地有计划、有节奏、分类型、分时序地恢复耕种,坚决防止“简单化”“一刀切”。
另一方面,做好耕地保护科技创新联合攻关,牢守耕地红线保护新质生产力。比如,聚焦分析和研判全国耕地资源变化趋势开展突击攻关,全面精准解析我国不同地区耕地资源数量、格局、质量、生态等方面变化特征和驱动机制,科学提出应对建议,推动耕地红线越守越牢;聚焦耕地资源保护与利用,尤其是黑土地保护重大战略的科技创新开展突击攻关,研制黑土地多源多尺度异构数据融合关键技术,形成耕地大数据认知系统与综合评价技术体系,推动黑土地越守越肥;聚焦研究破解耕地细碎化问题、推动耕地集中连片保护开展突击攻关,研究耕地细碎化特征及驱动机制,分析产权重组和不同细碎化整治模式下耕地利用转型的过程、机制与效应,推动耕地格局越守越优;聚焦边际土地开发利用开展突击攻关,研究各类非传统耕地资源的障碍因子识别、消解、功能恢复提升与功能重建技术,推动耕地数量越守越多;聚焦新时代科学划定和优化耕地保护红线开展突击攻关,立足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等要求,研制形成新时代耕地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推动耕地保护红线越来越牢固、越守越精准。
此外,做好耕地红线保护科普宣传,凝聚全社会力量共同守护好耕地这一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比如,以权威媒体、讲座、开放课、图书、文章和展览等为载体,全方位开展耕地红线保护科普宣传;继续充分利用全国土地日、全国科普日、世界粮食日等关键节点广泛组织开展耕地保护科学知识宣传活动,推动全社会形成严守耕地的意识和责任感;呼吁更多有志青年投身到耕地红线保护事业中来,勇挑重担、冲锋在前、创新发展,动员各地、各相关单位跟进创建更多青年突击队,组建不少于100人的全国耕地红线保护青年突击队联盟。
来源:i自然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