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他的,看完都TM哭了!

文化   2024-12-24 21:01   黑龙江  
今日BGM,《机器人》,傀儡乐队。
本文约2800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

时隔15年,我很庆幸,这部电影居然还“活着”。


它被誉为重口味版的《活着》,人兽版的《鬼子来了》。

2009年国庆前夕,这部《斗牛》上映,电影又名《革命牛》、《八路牛》。

凭借此片,黄渤在当年的金马奖斩获人生中首个影帝。


很多人会用“黑色幽默”、“人性反思”来概括这部影片。

但在我看来,这部影片就是彻头彻尾的荒诞。

不少影迷说观影过程中“笑着笑着就哭了”,究其根本原因,我想是因为我们渐渐发现了这样一个真相:

荒诞的,是每一个人的人生。

深刻的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点:不故作玄虚,几句话就能讲完。

《斗牛》同样如此,用一个三言两语可以概括的故事,四两拨千斤地解构着如今被抗日神剧们不断神话的历史。

城头变幻大王旗,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还是沧桑。

战争中,没有天降的拯救者,活下来的每一个人都踏过了无数尸骨。

故事设定在抗日战争时期,村民“牛二”受八路军和乡邻嘱托,照顾奶牛,因此承诺在战争中饱受摧残。

战争,充满了欺骗。

八路军骗牛二,说:

部队最多不超过十天半个月,就能再重新打回来。

最后鬼子扫荡,杀光了所有抱着希望、没有逃难的村人。



鬼子互相骗。

鬼子的伤员请求和大部队一起行军,健康的鬼子拒绝了,说不久后就会有人前来接应,其实心知肚明是想甩掉这几个累赘。

伤员不从,但只能被逼迫着接受命令。

领导留给他们一本书,上面写着:

忠诚是军人的本性。

最终,他们被战争吞噬,被谎言吞噬。


农民也互相骗。

握有威望的村内郎中把村民们骗去别的地方逃难,再骗牛二去抓药治病,自己留下来企图杀牛吃肉。

在欺骗中,仅存的良知无数次泯灭。

战争如同一台绞肉机,一旦开动,不管是猪肉、羊肉还是牛肉,不管是新肉还是腐肉,统统搅碎。

善良,只是绞肉机中的佐料。

牛二善良,即使因为摸了一下奶牛的奶子就要被抓去游街示众,他依旧信守他按下手印的诺言,誓死保护奶牛。

村里人欺负他,说:

奶牛的奶子,除了八路,谁也不能摸。

因为摸了一把奶牛奶子,牛二被扣上“反革命”的帽子。


游街的村民们喜气洋洋,围拢站着,双手插兜,无聊的日子中终于迎来新鲜事。


九儿是善良的。

她是封闭山村中最旺盛的生命力。

作为一个总被人戳脊梁骨、骂她克夫的寡妇,她几次振臂高呼:

妇女解放、婚姻自主。

最后却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显然,她喊出的那两句口号,在那个年代还为时尚早,听上去像个笑话。

战争顾不上她的死亡,更顾不上她的思想。


只会养牛,不会杀人的日本窝囊兵是善良的。

来中国三个月没有杀害一个中国人,他说:

人和人没有道理杀害彼此啊。

良心未泯却被发配战场,窝囊兵的胸口装着妈妈的相片。

当然,穿上侵略者的衣裳,再大的善良也会被危险和仇恨刺杀。

最终这位“无辜”的窝囊兵也死于枪下,正如众多无辜的村民同样死在日寇的扫射之下。

影片在切面中展现出个别日本人保有的人性,一个日本底层人成为炮灰的故事。

一个庞大的群体中,不可能只有好人,也不可能只有坏人。


如果非要给影片设定一个立场,那一定是反战。

战争搅碎了所有人:八路军、日本人、蝗虫般的难民。

杀戮的、行骗的、善良的,无一幸免。

慷慨激昂、值得纪念的功劳簿之外,流尽了无名的鲜血。

枪林弹雨中穿梭,所有人都想做那个刮中彩票后有名有姓的人,却看不见彩票店门口的垃圾桶里废纸早已堆积如山。


牛,是农耕民族的象征。

而奶牛,在影片中成为了农村妇女的隐喻。

战场之外,女人们正以另一种方式参与战争。

片中,奶牛的嗓子被下药,哑巴了。

战争初期,女人也没有话语权,在战场后方默默劳动。

直至奶头被拧出血来,被完全榨干,也任劳任怨。

产不出奶了,身上还有肉。


奶牛被土匪拉来与黄牛强行交配。

战争中期,女人在扫荡中丧失性的主动权,沦为纯粹的享乐工具。

战争末期,杀戮带来的兴奋退潮,谎言不攻自破,一切都令人厌倦,女人又成为最后的安慰和寄托。

随着战争的推进,牛二对奶牛的称呼也逐渐演变:

从一开始的“八路牛”,到后来唤其为“九儿”、“娘”。

一开始,牛二对战争习以为常,甚至抱有一定的希望。

希望体现在牛二唯一记住的一句口号:

人人平等。

可惜的是,八路承诺的“10天之后”,牛二足足等了七年。

战争中,哪有什么公平可言。


随着八路军的远去和女人九儿的死亡,牛二开始改变对奶牛的称呼,称其为“九儿”。

九儿还活着的时候,他摸不着九儿的奶子,所以只能摸奶牛的奶子。

但那时候日子还有盼头,九儿还是寡妇,而不是死人。

九儿死后,念想彻底断了,牛二取下送给九儿的银镯子,改口叫奶牛“九儿”。

人杀光了,牛就成了人。


牛二几乎见识了那个时代所有的势力角色:

八路、国军、日军、共军、土匪、郎中、游民…

没有一个能拯救他。

于是他带牛上山,喝牛奶,种青菜。


他躺卧在奶牛腹部,心满意足地评论道:

这才叫男耕女织,这才叫人过的日子。

他把曾给过九儿的银镯戴在了他如今唯一的伴侣、家人,奶牛的牛鼻子上。




可是,这真的叫男耕女织吗?这真的叫人过的日子吗?

他喊奶牛作“娘”,在他心目中,自己真的过上了花好月圆、阖家幸福的日子。

一头奶牛,既要做他的老婆,又要做他的娘。


影片的最后,硝烟散去,牛二终于遇上了解放军。

但他已经不在乎对方军装上的颜色,只为自己讨要了一幅碑文。

“牛二之墓”的碑文顺序被大风吹乱,牛二不识字,抓瞎着重新排列后为自己的一生盖棺定论。

悬崖之上,生命尚未终结,但终点已经书写:

二牛之墓。

活了一辈子,活成了一头牛。


胜利真的属于他吗?

似乎不是。

因为他早已在战争中退化,退化成了一头牛。

这是一部远看嬉皮笑脸,近看鲜血淋漓的影片。

战争中,谁能保证自己不成为牛二?

谁又能保证,自己的幸运能超过牛二。


影片《斗牛》上映于2009年9月初,建国60周年前夕。

9月中旬,大咖云集献礼的主旋律影片《建国大业》上映,避开了国庆档。

当年国庆档真正的主打作品是影片《风声》,于国庆节首日上映。

《建国大业》让位于《风声》,如今看来实在不可思议。


目光回到现在。

《斗牛》的豆瓣词条显示全片109分钟。

而我在各大平台搜索此片,只能找到105分钟的版本。


影片中,牛二永远挂着一张洗不干净的脸,顶着鸡窝似的头发,套着四处漏风的大棉袄,蹬着掉裆大棉裤。

他经历过的磨难简单数来有这些:

被鬼子的刺刀捅过肚子、被土匪扔下过深井、被自己开的枪打中过大腿、荒野求生般一个人在洞穴里过了六七年。



或许你会说,牛二带有死不掉的主角光环。

的确,这样的经历过于离奇,以至于难以用运气和意志力来解释。

可是一旦将牛二代入中国农民这个群体,一切又显得合理起来,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总在逃出生天之后哼起那不知名的歌谣:

上西南,宽宽的大道,足足的盘缠,走过了一山又一山。

因为要活下去,所以不能埋怨。


麦子无法责问镰刀,麦子只能拼尽全力躲避镰刀。



即便最后他停下脚步,不再翻山,躲进一个洞穴,却也依旧说着:

别害怕,什么都能过去呀!

因为来年,春还会来,草还会长,牛会再产奶。

而这复苏的一切,不仰仗八路,更不靠土匪皇军, 全凭自己的手,和牛一样生生不息的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END -
策划:滚君
作者:滚君
排版:小鱼干
欢迎关注


摇滚客
有态度地听歌看剧,有力量地记录故事,为所有Rocker发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