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烽少
Casa del Libro (图书之家)
它位于市中心,坐落于GRAN VÍA 29号,Callao的地铁口附近, 据我所知是马德里最大的书店。
还有一家就是良友书屋,它是位于Plaza De España(西班牙广场)的一家中国人开的小书店。
在国外买纸质的书不便宜,一般价格都要十几二十欧左右,中文书也是一样,比如一本中文版的《百年孤独》在中国卖39元人民币,这里就要17欧元(将近125人民币)。
我也有用电子书阅读,然而每次去书店,拿着纸质的书,闻着书香,抚摸着书页,便会沉下心来,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
也有一看到就想买回家的书,比如《平凡的世界》我先看的电子版 后来在一家马德里Usera的中文书店看到就花了二十多欧买下来了。国外的书不便宜,想看纸质的中文书不但不便宜而且不容易。当初看到孙少平这样一个过着艰苦生活仍然不忘读书,即使身边没人可以交流倾诉仍然认真对待自己精神世界的主人公内心真的很有共鸣。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不管在哪里,生活都不是童话,但仍要心存美好。吃苦是一定的,但有些快乐自己可以创造的。打工结束以后用赚来的钱去咖啡厅看一会儿书,听上一首喜欢的歌曲都是一种幸福的享受。许多时候越是感到生活的重担,越是要让自己保持轻松良好的心态。
而《平凡的世界》中的田晓霞,应该是路遥心目中最完美的女性形象了吧?充满理想,独立自主,温柔高尚。只是这平凡的世界是不允许太完美的人的,路遥终究还是把她给写死了,以另一种方式拆散了孙少平和田晓霞这对现实中“门不当户不对”的情侣。也因此成为了许多读者心中的意难平。
仔细想想。孙少平一路走来也是不容易,但至少他曾经和田晓霞这样优秀温柔的女孩相爱过,也是一段值得追忆一生的美好时光吧。三毛说其实活着还真是件美好的事,不在于风景多美多壮丽,而在于遇见了谁,被温暖了一下,然后希望有一天自己也成为小太阳,去温暖别人。田晓霞就是孙少平生命中曾经遇见的那个小太阳吧。
记得小时候读过一首狄金森的诗,名为《没有一条船能像一首诗》
诗歌的内容如下:
没有一条船能像一本书,
使我们远离家园。
也没有任何骏马,
抵得上欢腾的诗篇。
这旅行最穷的人也能享受,
没有沉重的开支负担,
运载人类灵魂的马车,
取费是何等低廉!
的确,阅读能让你忘记周遭的一切,能让你和作者一起领略另一个世界的喜怒哀乐。那是灵魂最深处的陶醉,也是内心深处的喜悦。
然而越长大越发现,当别人用“文艺”这个词形容你的时候,他们的言下之意就是你这个人有点不大一样,特别是现在大部分人更喜欢玩手机,刷微博和朋友圈,看琐碎的信息和大量的视频来打发时间,读书更像是少数人会做的事情。而我所在的西班牙华人圈子又小,多以商业餐饮业为主,加上自己也是属于比较内向的性格,身边有共同爱好的人也是很少。
每当有新认识的人加我微信看到我在朋友圈发的东西,就会时不时就有人用“文艺青年”来形容我,事到如今我都已经分不清他们眼中的“文艺青年”到底是褒义还是贬义,唯一可以证明的是他们觉得和我这样闷骚的人似乎没有什么可聊的,而且我这个人原本就比较内向沉默被动。
虽然如此,打工上学之外的闲暇时间看电影、听歌、看书以及写作是我至今仍然在坚持的爱好。
在国外的我一度面对着五个世界。一个世界是遥远的有关故乡的记忆,那里的一切在回忆里平静安宁,朦胧温馨,有我的父母等着我哪天回去,每当收到父母发来的微信或语音时,我就会被带回那里,回想起过往的点滴。一个世界是在中餐馆打工的时候面对的现实生活,也是不少华人在西班牙甚至欧洲的生活方式。每天工作十来个小时,没有假期,比较封闭单调的生活,身边的人常常为了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吵,日子过的重复又琐碎。另一个世界是在学校里的自己,因为学的是西班牙语专业,文学类的课程还稍微有些兴趣,至于语言类的课程比如Fonética (发音)和Lingüística (语言学)不是一知半解就是觉得枯燥乏味,然而既然选择了这门专业也只有硬着头皮读下去。第四个世界是老外的世界,对于这个世界,我更多的时候只是远观,却无法接近,有时候看着周末餐馆一家人过来吃饭的西班牙客人或者晚上下班后见到酒吧里交头接耳的情侣,甚至平时看着学校里没有语言障碍,不用担心生计,飞快的做着笔记的老外同学,就会感到自己自身的缺陷和遗憾,想着自己应该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席之地,却好像手脚被束缚着,本该畅行无阻的道路被阻塞,一些至今无法实现的憧憬,感到不快对自己不满的同时却也只有忍耐、坚持和努力。
第五个世界是闲暇的时光一个人呆着的自己,玩手机,看电影,读书,听音乐,想自己的事情,于此同时捕捉体会到了事物新鲜的样貌: 泪水灼热温暖,香气四处飘散,女孩美如梦幻。是音乐,书本,电影陪我度过了许许多多个孤单深邃而又撩人烦恼的日日夜夜,在我心中构筑了属于自己的小天地。不过,身边喜欢读我读的书,听我喜欢听的歌,看我喜欢看的电影的人一个都没有,于是我也就慢慢失去了和别人谈论书籍电影和听音乐的体会心得的欲望。我就是我自身,不是别的什么人。对此我反倒感到心安理得,别无他求。在这个意义上,我或许是一个孤独而傲慢的人。 常常会觉得书中的世界比周围的一切要生动有趣得多。里面有我从没看到过的风景,未曾有过的有趣的经历。
记得鲁迅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过“人感到寂寞时,会创作;一感到干净时,即无创作,他已经一无所爱。创作总根于爱。创作虽说抒写自己的心,但总愿意有人看。创作是有社会性的。但有时只要有一个人看便满足:好友,爱人。”一个人即使再怎么热爱音乐、电影或是文字,如果没有一个人共同欣赏或者可以彼此交流,也是寂寞的。
是书籍让我感觉自己不再那么孤单,因为我发现了里面有不少和我兴趣相投的人,让我明白原来我的一些兴趣爱好不是那么的与众不同,有些想法和观点也不是那么的离经叛道,而此刻的情绪感受并不是我一个人在经历或是经历过的,这种感觉就好像当我觉得自己是在一片空无中,或是一片茂密的森林中独自行走时,突然发现一些脚印,一些生活用品,甚至骨头,而原来许多人也和我一样,在人生的路上曾经彷徨,孤单,痛苦过。于是我觉得孤独的重量减轻了,内心感到兴奋和某种程度上的鼓舞。因为我明白了,这世界有许许多多的另一个我,他们被命运或历史分布在不同的时空,我或许我永远遇不到他们,哪怕其中的一个,但我们的心境是相通的。
人的内心是一个神秘幽暗,独立于现实的奇妙场所。在那里有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结存在,而书籍就是这样一个奇妙的温暖所在,所谓的文学其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创造梦幻的虚构场所,但是它让我们的内心可以得到休憩,调整了粗暴世界袭来的力量的冲击。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对我而言,书籍和文字就是容纳我想象和仅存美好的空间。不管你活在哪个城市国度,过着怎样的生活,也能和古今中外的作者进行交流,即使有时候只是默默阅读着别人的文字,也不失为一种精神上的交流。而每当我看到文章写的很好的大神,除了心生钦佩羡慕以外,更是感到一种莫大的鼓舞。
马尔克斯在他的唯一自传《活着为了讲述》中说道:“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我们为了讲述而在记忆中重现的日子。”
但愿我有一天我也有好故事可以讲,虽然不知道在那之前我要过完多少日子,读完多少书籍。
我写的半自传体中篇小说《秋梦—我在西班牙的这些年》:https://read.douban.com/ebook/36231981/
我完结的专栏文章《纷乱的思绪》:https://read.douban.com/column/7528584/
我更新中的专栏文章《孤独者言》:https://read.douban.com/column/32978739/
欢迎扫描或搜索关注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烽言烽语
期待你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