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艺术普及 · 我的艺时光 · 云课堂丨【文化慕课】中国古建筑欣赏与设计

文化   2025-01-22 16:54   浙江  

中国古建筑

欣赏与设计

课程简介


建筑是一门艺术,甚至还不只是艺术,其中还包含有哲学、政治、宗教、文学艺术、生活方式等等各种文化因素。“建筑是石头的史书”,是比文字的历史更真实、更直观的看得见的历史。中国文明是世界古代六大文明之一,而中国古代建筑就是中国文明的直接代表。中国古代建筑文明影响到了整个东亚、东南亚,包括朝鲜半岛、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在世界古代历史上独树一帜,成为东方文明的代表。本课程用通俗的、普及性的知识讲解,从艺术的、文化的角度解读中国古代建筑,让非建筑学专业的人士了解建筑艺术,读懂建筑文化,并通过建筑这部活的历史更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




讲师介绍



柳肃,1956年6月生,博士,毕业于日本鹿儿岛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科。现任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建筑历史与理论、文物古建筑修复和保护、传统民居村镇保护规划。


主要学术兼职: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建筑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委员会委员;住建部传统村落民居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南工作组组长;中国建筑学会资深会员;日本建筑学会正会员。


教学工作:从事教学工作33年,长期担任本课生、硕士生、博士生教学,开设课程有《中国建筑史》、《古建筑设计》、《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建筑》、《日本建筑》、《中国建筑史论》、《古建保护与营造法》、《地域建筑文化概论》、《东西方建筑文化比较研究》。教学深受学生欢迎,2007、2009年两度在全国“评师网”上被学生自发投票评为全国百佳教授。


科研成果:有学术专著14部,分别在国内、韩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出版。有学术论文100多篇,分别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发表。承担过10项国家级重点文物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30多项省市级重点文物建筑和历史村镇的保护规划和修复保护设计。



中国古建筑

从古代文献记载,绘画中的古建筑形象一直到现存的古建筑来看,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

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家中主要人物,或者应和外界隔绝的人物(如贵族家庭的少女),就往往生活在离外门很远的庭院里,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


宋朝欧阳修《蝶恋花》词中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字句,古人曾以“侯门深似海”形容大官僚的居处,就都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征。 


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 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北京故宫的组群布局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体现这一组群布局原则的典型实例。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 的。它最便于根据封建的宗法和等级观念,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在住房上也体现出明显的差别。 

中国的这种庭院式的组群布局所造成的艺术效果,与欧洲建筑相比,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一般地说,一座欧洲建筑,是比较一目了然的。而中国的古建筑,却象一幅 中国画长卷,必须一段段地逐渐展看,不可能同时全部看到。走进一所中国古建筑也只能从一个庭院走进另一个庭院,必须全部走完才能看完。北京的故宫就是最杰 出的一个范例,人们从天安门进去,每通过一道门,进入另一庭院;由庭院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一院院,一步步景色都在变换,给人以深切的感受。故宫的艺术形 象也就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脑海中了。



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结构上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因为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木构架结构,即采用木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而不是承担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墙倒屋不塌”这句古老的谚语,概括地指出了中国建筑这种框架结构最重要的特点。 


这种结构,可以使房屋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满足生活和生产所提出的千变万化的功能要求。


同时,由于房屋的墙壁不负荷重量,门窗设置有极大的灵活性。此外,由这种框架式木结构形成了过去宫殿、寺庙及其它高级建筑才有的一种独特构件,即屋檐下的一束束的“斗拱”。它是由斗形木块和弓形的横木组成,纵横交错,逐层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托座。这种构件既有支承荷载梁架的作用,又有装饰作用。


只是到了明清以后,由于结构简化,将梁直接放在柱上,致使斗拱的结构作用几乎完全消失,变成了几乎是纯粹的装饰品。 



装饰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非常讲究装饰,所谓“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等这些词都是用来形容中国建筑的艺术装饰的。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手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有木雕、砖雕、石雕、琉璃、泥塑、彩画、壁画等。




获取更多内容,

识别下方二维码进入线上课堂吧~






责编丨朱诗炜

审核丨刘鸿飞


上虞区文化馆
繁荣群众文化,保护文化遗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