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我从雪域走过》>>
编者按:2024年4月,俞敏洪老师自成都出发开启了21天的藏地之旅,经马尔康、色达、德格、昌都到那曲,再到阿里,再从阿里前往日喀则,返回拉萨,来到林芝、墨脱。
今天是藏地之旅的第十二天。
今天的路程比较辛苦,要从噶尔经札达到普兰,全程700多公里。目的地有两个:札达土林和古格王国遗址。习惯了在路上,你就不会停下脚步,分享的快乐也让我愿意不断地探索未知。不断前行既为了丰富自己的内心,也为了满足对世界的好奇。
衰老和年龄无关,生无可恋、心如死灰才是真正的衰老。人人心中皆有天线,只要你愿意接收美好、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你就青春永驻、风华长存。
早上起来,阳光灿烂,白云朵朵。我们一早从狮泉河镇出发沿着 219国道一路向南,走上县道,从海拔5400米高的垭口翻越冈仁波齐的余脉阿伊拉日居。
来到札达县,这里有雅鲁藏布江的源头马泉河。这片地区有三条以动物命名的河:马泉河、象泉河、狮泉河。马泉河发源于玛旁雍错,象泉河发源于冈底斯山脉南坡,狮泉河则发源于冈仁波齐北坡的一个冰湖。
我们中午参观了札达县霞义沟的土林。霞义沟没有什么历史事件流传,纯粹是自然奇景,是一大片土丘森林。札达土林分布面积有2446.5平方公里,核心区域有800多平方公里。
土林的整体风貌有点像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像一支扛枪的军队保护着圣地。格桑说这些土柱有的像兔子,有的像狗,还有的像匍匐在地上的老虎,甚至像布达拉宫。在这里就是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看到它们像什么就是什么。我想象力不够,觉得都像是土柱子。
古格王国遗址的位置,是在喜马拉雅山北麓札达县扎布让村象泉河畔的一座土山上。我们把汽车停在了停车场,乘坐接驳电瓶车去遗址。一路上导游格桑为我介绍了古格王国的历史和文化。
公元七世纪初,松赞干布统一了西藏,建立了吐蕃王国,但200多年以后,吐蕃王国开始内斗,四分五裂。当时吐蕃王国末代赞普朗达玛的曾孙们为了争夺王位,打得不可开交,其中一个孙子吉德尼玛衮就从拉萨跑到了阿里。阿里王很重视他,就把王位让给了他,还把自己的亲妹妹嫁给了他,为他生了三个儿子。吉德尼玛衮不想让儿子们重蹈父辈王权内斗的覆辙,就把他们分去了三个地方,成为现在常说的“阿里三王”。其中,大儿子统治拉达克、日土等地;二儿子当了古格王,统治现在整个阿里地区;三儿子则统治现在萨嘎县附近的区域。他们三个中,地盘最大的是二儿子古格王。从公元十世纪到公元十七世纪,古格王国一共存续了七百多年,经历了十六代国王,最鼎盛的时候管辖区域有10万多人。
望着这片河谷,我在心里再次印证自己的推测,十世纪古格王国在这里建立的时候,这里一定山青水美,河水奔腾,河谷地带一定种着郁郁葱葱的庄稼,不可能像现在这样荒凉。我并非气候研究专家,无法说明气候到底是如何变化的,但稍微用脑子想想就能明白,统治者绝不可能把王宫建在光秃秃的荒山野岭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