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四,接五路财神,吃折箩!

民生   2025-02-01 07:49   北京  

对于习俗这事儿,有句俗话说的好: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俗习惯本来就莫衷一是


过年这几天我们一直在聊风俗习惯,只是想让您了解一下老北京过去的讲究。


因为小编年纪还不算太大,所以特意找了一些关于老北京春节民俗的书籍和网上的一些资料进行了阅读。


初四这天吃折箩不仅是老北京的习俗,也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习俗。这个习俗来自于经济落后、食物匮乏年代,人们对食物的节省,从而逐渐的演变为一种民俗。


下面咱们聊聊大年初四的讲究:


 看姑姑 



传说,正月初四这天,灶王爷要查户口,不管老少都不宜离开家门。因此,老北京人在这一天有不出门的习俗,只有侄子可以去看姑姑。俗话说,“姑舅亲,辈辈亲,打断骨头连着筋。”


北京人的“姑奶奶”,在家有着特殊的地位,谁都让着姑奶奶,某种程度上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代名词。


 吃折箩 



除了侄子侄女看姑奶奶,全家人要在这天一起吃折箩。


《北京土语辞典》解释为:


“酒席吃罢,剩下的菜肴,不问种类,全倒在一块儿……也叫‘折箩菜’。”


过去老北京有专门出售折箩菜的,而且有人就专门好这一口,不仅是穷苦人,这其中也有名人。《老北京土语趣谈》有这样的描述:


“折箩”就是宴会酒席过后,伙计将餐桌上没怎么动过的菜混在一起,在加热出售,是处理残羹剩菜的一种好办法。然而折箩与残羹剩菜还是有却别的。首先,“折箩”的菜基本上是炒菜,盘内的剩菜较多。其次,“折箩”菜里不包括鸡鸭鱼及凉菜。“折箩”菜的有点是香,所以有些人专吃“折箩”菜。文史资料中,京剧名家郝先生(郝寿臣)专到馆子里定“折箩”菜,认为价格便宜,不浪费。“折箩”菜缺点是油大。在自助餐的饭馆和食堂里面,有些厨师出于节约,往往主动吃“折箩”菜。


老舍笔下《骆驼祥子》里拉洋车的祥子就好吃这口儿:


虎妞:“今儿收车怎么这么晚,家伙事儿都给拾掇了,现做晚饭可是不赶趟儿。” 


祥子:“不用费事,还有剩菜么,我就爱吃折箩!”


在过去吃折箩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儿。


过去人们不富裕,头天的剩菜剩饭舍不得倒,第二天“折”到弄个大杂烩,残羹剩菜混合到一起有一种特殊的味道。

北京郊区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还保留着这样的习俗:红白喜事剩下的菜肴混杂,一起由主家送给村里的街坊四邻,但也不是谁都能吃到的,村里不招人待见的主儿想吃“折箩”还吃不到呢。


北京人讲究勤俭持家,初四要把初一到初三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大锅烩!


这些年,大家日子越过越好,吃的、用的、穿的样样都不缺,“折箩”的味儿也很少有人再记得。


而且这个吃法也不太卫生,所以也不太提倡。所以这个民俗逐渐消失了。


说到折箩菜,那咱们有必要说一下“糕点折箩”。


在用粮票、副食本的年代,糕点折箩最受北京人的欢迎。据老一辈回忆:


那时候人们的物质生活非常匮乏,凭票购买的东西太多,唯独糕点折箩不要粮票还便宜,什么碎蜜供、核桃酥、江米条、酥皮等什么都有,味道非常不错。


 初四的包子 



过去初五开市,一般商家要在初四晚上宴请大小伙计,分发红包。和现在的开工饭相似。


过去北京有句老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初四晚上掌柜的说官话。


宴会有酒有菜,酒后惯例是吃包子。掌柜这时举杯祝贺,举杯向大家问候“过年好”,向大家道“辛苦”,这就叫“官话”。


然后让大家吃好喝好,便要以不同的方式宣布新一年的人事安排。如果生意好,东家会说:“过去一年风调雨顺,大家都辛苦啦!谢谢大家!今年人事不变,照旧”。大家便会开怀畅饮。


然而,如果生意不好,东家也会借此机会,用另一种方式宣布辞退人员。


按照商俗的老规矩,辞退人是十分注意礼俗的。在晚宴期间,东家会说:“过去的一年买卖不好,经营惨淡,生意也在艰难维持着,对不起大家了”。等东家念完“苦经”之后,包子便会端上桌。


此时,东家会亲自夹起一个包子放在要被辞退人的碗里,辞几个人就会夹几个放在几个人的碗里,暗示他已被辞退。这样做是为了双方不伤和气,而被辞退的人在饭后也会收拾自己的行李悄然离去。所以,店铺开市前的这顿晚宴,俗名叫做“吃滚蛋包子”。


 接财神 



正月初四是女娲创世神话的“羊日”。


晋人董勋《问礼俗》载曰:“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正旦画鸡于门,七日贴人于帐。”


在老皇历中占羊,故常说的“三羊(阳)开泰”乃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


正月初四需要在家迎神、接神。相传,大年初四是诸神由天界重回人间之时。多少年来流传着“送神早,接神迟”。


民间有接五路之说接五路本指接五路行神,后来演变成接五路财神。旧时商家春节休假后,一般都在初四晚上接请五路财神,初五开市,以图吉利。当晚要吃路头酒,一直要喝到天明,如此才显虔诚。

四九城
四九城,这里是北京!您可以喝着豆汁儿、嚼着焦圈儿,和我们一起扯扯闲篇儿,北京的规矩、北京的美食、北京的胡同,这些都能聊上半天儿;来说说北京话,和地道的北京人交友、侃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