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深圳年度经济数据里的新趋势 | 深政一周

政务   2025-01-26 22:31   广东  

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1月24日,2025年深圳市迎春茶话会举行,各界人士代表欢聚一堂,互致祝福、共话收获、展望未来。


会上,市委书记孟凡利以“数说深圳2024”和“事说深圳2024”的方式,与大家共同回望过去一年深圳高质量发展的成就。


距离2025年春节还剩两天,深圳如何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透过深圳本周一系列的政事要事,或许你会有一个答案。


不“破”则不“立”


1月26日,深圳经济交出年度答卷:2024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36801.87亿元,同比增长5.8%。消费、投资、出口等一系列经济指标表现均超预期。


面对国际环境风高浪急、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等复杂形势,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窗口的深圳,承受着比以往更大、更直接的冲击,但是深圳经济依然用一份漂亮的“年度成绩单”展示了自身的非凡韧性。

深圳经济的韧性,体现在哪里,又从何而来?


先看量与质。2024年深圳坚持工业立市,从体量看不但稳住了经济大盘,且“家底”越积越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跃上超5万亿元的新台阶,连续第三年蝉联全国“双第一”,工业第一大市的地位更加稳固。从质量看结构不断优化,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1.5万亿元占GDP比重进一步提升至近45%可谓成色十足。


1月24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刊发任平署名文章《中国经济,未来可期》,解读中国经济未来走势。文章开篇提到,“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超过1200万辆,连续十年领跑全球。”


数据显示,2024年,深圳凭借超29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产量,问鼎全国汽车产量第一城,全国每5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是“深圳造”。以新质生产力之“立”,“破”汽车产业转型发展之困,深圳经济在创新引擎的助推下,迸发出更为强劲的生命力。



再看外与内这一年,全球经济复苏“浪头”不小,忽高忽低,交织涌来。但不管什么样的风浪,都不能阻挡深圳经济破浪而行。2024年深圳市进出口首次突破4万亿元,时隔9年后重返内地外贸城市首位。


向外看,在国际市场疲弱的背景下,深圳对外贸易逆势进位,出口2.81万亿元,增长14.6%,实现32连冠。尽管来自外部的不确定性呈现复杂样态,但深圳经济经受住了国内外各种“压力测试”。


向内看2024年,深圳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点燃消费热潮,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两年实现破万亿。同时,贸易方式和业态不断与时俱进,跨境电商、保税贸易等数据均达两位数以上增长,民营企业进出口同比增长24.2%,成为拉动深圳外贸增长的主要动力。


1月24日,央视《新闻联播》新春走基层专栏播出《订单如潮背后的“智”变突围》报道,讲述的就是两家深圳民营外贸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和政府的牵线搭桥拓订单、找订单的故事。



帮企业找市场、搭场景,优化营商环境,深圳从来不遗余力。为何在这件事上,深圳要永不满足?


何以解“忧”,唯有更“优”


有人说:拼经济,拼的就是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对于各地而言,分量越来越重。笔者梳理今年地方两会发现,多地都在打造更好营商环境上下足了功夫。


上海将实施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58条改革举措;


重庆将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和拖欠企业账款清偿机制;


广西将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


辽宁将强化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建立健全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机制……


在1月21日深圳举行的台商台胞迎新春座谈会上,市委书记孟凡利这样介绍深圳:深圳是一座产业和经济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现代化经济中心城市,拥有一流的营商环境众多的市场主体和强大的创新创造能力,初步形成了具有深圳特点和深圳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用实实在在的政策持续加码营商环境,让企业可触可及,便是深圳敢说一流的底气所在,台商在深的发展实践可见一斑。近年来深圳共推出191项政策,累计引进台资企业近9000家。

全国台企联会长李政宏表示,深圳营商环境一直都非常好,台商在这里投资兴业都取得很好发展,希望台商紧跟深圳高质量发展脚步取得更好发展。


去年6月,深圳更是连发3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提出105项重点任务,为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全球高端要素不断汇聚提供更好保障和支撑。



那么,深圳如何吸引更多全球高端要素,更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

1月20日召开的市委常委会给出了答案。会议强调,要坚持全球视野、国际惯例、国外经验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相结合,坚持市场国际化、产业国际化、企业国际化、园区国际化、城市国际化同步发力,全面推进城市软硬件环境建设,不断提升各领域各方面国际化水平。


在笔者看来,作为对外开放的经济大市,深圳必须主动对标国际一流的经验做法,主动接轨最高标准、最佳模式,把更多世界一流企业引到深圳,也让更多深圳企业去国际市场闯荡翱翔。


“营”在当下,方能赢得未来。真正推进好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需要深圳拿出一流的干劲,施行一流的举措,对标一流的标准,最终努力呈现一流的成绩。


民生“事”,最关“情”


要在“软环境”中用心,更要在“硬件”上发力。本周深圳交通、医疗、文化等多个城市民生项目也频传“捷报”,在汇聚新动能的同时,也释放出城市的新活力。

妈湾海底隧道通车,实现前海片区客货分离和过境交通分流,大大提高周边交通效率,实现城市发展空间拓展与整合。

市儿童医院科教综合楼封顶,计划于2026年10月竣工,规划床位600张。

深圳书城湾区城项目“湾区之眼”通过竣工验收,计划今年投入使用,预计年接待读者数量将超过1000万人次。


这些发生在深圳,让老百姓可知可感的事情,构成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回望2024,成绩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每一个实干笃行的深圳人。展望2025,深圳如何更好、更快发展,同样也离不开每一个深圳人的共同努力。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所说: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


来源: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深圳卫视深视新闻运营


-END-

有用就扩散

有用就点在看

i深圳
深圳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