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导读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体现。那么如何做好垃圾分类?做好垃圾分类有何社会意义?中宏网邀请了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为我们做深度解读。
HWZS
中宏网记者:
目前我国的垃圾分类存在哪些问题?
刘建国:跟发达国家相比,我们最大的短板就是在可回收物的规范回收上。我们的垃圾量其实不成问题,但是这块儿没有做到现代化,比如垃圾焚烧发电,那些设施其实都高大上,但是回收的规范程度包括一些分拣中心的作业水平确实是不敢恭维,未来要实现垃圾分类全面的提质增效,可回收物一定是重中之重。
管理的水平没有跟上我们时代进步的步伐。很多前端还是一种自发的个体的行为,游离于我们的监管之外。目前这个行业一些灰色的利益链条的存在,好端端的一些东西去卖废品的时候,可能有人就要在当中掺一些杂质、加一些水分,那就是因为整个这个过程是粗放的、原始的、不透明,所以到了后端就会增加整个再生利用的成本,同时降低再生利用产品的品质。
市场机制在低附加值可回收物这一块儿是失灵的。过去它完全是市场行为,什么值钱我就收什么,不值钱的时候我就不收,所以抗市场冲击的能力是比较弱的,这样就导致我们在整个可回收物当中相当一部分并没有得到回收。比如像现在大量的玻璃瓶如果能够得到回收,以某种方式重复使用,它的环境效益、资源效益还是比较显著的,但是这些东西现在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回收。低附加值的可回收物实际上并不在现在的再生资源回收的系统当中,这个就是它的一个缺陷。我们在一些市场经济的制度、经济杠杆这些方面进度和力度我觉得还是显得有一点缓慢,需要去加强。
中宏网记者:
针对这些问题有哪些解决措施?
刘建国:完善监管体制。 再生资源回收很重要的就是要把它纳入到我们的监管当中来,要有相应的制度作为保障。比如说收费的制度,它是一种经济杠杆,通过收费要让大家强化这种意识,要做好分类,可能分类了就少付费、不分类你就要多付费。对于企业来讲,还有一个生产者责任延伸的制度,就是企业对于产生的废物也应该承担相应的回收责任。法律还要不断地去完善,法律规定的涉及到税收的一些优惠、绿色产品的一些采购,很多并没有完全落到实处,那这些我们也要逐步去落实。
要把我们现在新一代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会使很多产业发生深刻的变革,对垃圾分类这个产业来讲也是一样的。我们要把新技术给我们带来的这些优势及早地做预判,做好相应的一些布局,充分地把它应用到垃圾分类、供给再生资源回收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的提升上面去。靠人是不可能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只能靠这些信息化的技术去实现。
未来一定是一个社会协同、多元共治的局面,当中其实大家都要承担共同的但是有区别的责任。居民要承担分类投放、减量、付费的责任;企业有主体责任、有对产生的废物回收的责任,还有社会责任;政府有领导的责任、监管的责任、出台相关法规制度等方面的责任;还要有一个特别活跃的社会的力量,各种社会组织能够广泛参与志愿者队伍,因为这也是社会文明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志。所以未来我觉得归根到底是责任分工体系的构建跟多元共治系统的形成。
中宏网记者:
推进垃圾分类的社会意义是什么?
刘建国:第一个层面是在资源循环跟环境保护上面,最直接地给我们带来正面的一些效益。很多东西回收了以后,它就进入到循环利用的渠道当中去,减少了或避免了环境污染物的排放,现代化的设施建成了就比过去我们原始的比较粗放的那些设施的排放低得多。垃圾分类其实是一个体系的构建,它一定会让我们整个垃圾处理的水平得到提升,从投放、收集、运输、处理,这些设施都要去更新,要实现垃圾分类的现代化就意味着在这个过程当中,污染控制的水平、资源回收的水平都会得到提高。
第二个层面是对我们社会治理的能力跟水平的提升。其实它就是一项具体的基层社会治理的工作。在社区当中怎么能够让居民做到分类投放,怎么去做到监督管理,怎么建立协商意识这样的一些制度,让大家共同来去做这件事情。如果能把这个工作做好,相关部门社会治理的工作水平就会得到提升,精细化管理的水平也会得到提升,也密切了党群、干群、部门跟基层社区、基层社区跟居民之间的关系。
第三个层面,我认为在文明层面上的意义是最为重要的。大家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做垃圾分类的过程当中,其实就会提升环保的意识、公民的意识、法治的意识,它本身就是一个教育的过程,它是个人文明的培养基,也是生态文明的助推器,也是社会文明的试金石。
现在垃圾分类已经创造了很多的产业价值,分类垃圾桶就是一个很大的产业,很多的车辆也都在更新。处理设施也是一个很大的产业,过去这几年我们建了很多厨余垃圾处理的设施。我们国家的人口基数和垃圾量都很大,所以整个产业的规模是巨大的。有很多地方需要通过信息化的技术构建智慧管控的平台,那就为现在的物联网、大数据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应用场景,因为各个城市都需要把它纳入到管控当中,整个这一块儿的产业机会也是巨大的。
未来我们国家的生活垃圾分类一定是前端在人普遍充分参与的基础上,还要利用一些机械的、自动的、智慧的手段来解放人。资源的回收循环可以为我们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做出巨大的贡献。
THE END
《环卫之声,天下环卫是一家》
---环卫之声 六周年记录
环卫品牌推介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