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洱处处石榴红 籽籽同心爱中华】“老手艺”交到“新朋友” 大理彝族非遗作品“出圈”进博会

文摘   2024-11-10 16:43   云南  


“大理彝族是南诏蒙舍部落的后裔,其服饰蕴含着南诏宫廷风格,每个图案和绣片背后都有故事。”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上,云南大理彝族服饰代表性传承人瞿标祥正在向观众介绍华丽的民族服饰。身穿彝族传统新娘服饰的模特,以及色彩丰富、款式多样的结绳手链,引人驻足。



受“非遗上新扶持计划”邀请,瞿标祥带着他的“结绣门”非遗作品来到进博会,让更多人了解非遗、使用非遗、弘扬非遗。“我们会根据不同季节,设计非遗商品的款式和颜色。”瞿标祥说,在设计过程中,他会与国外设计师进行色彩和流行趋势的碰撞。目前,与多个国外品牌达成合作,商品远销英国、美国、墨西哥、加拿大等国家。



作为大理彝族服饰彝族刺绣非遗传习所的负责人,瞿标祥用心守护并传承着彝族传统文化。坐落在大理市吊草村的非遗传习所,先后培训彝族刺绣绣娘800多人次,接待海内外游客6000多人。



“透过非遗技艺和非遗商品,大家真正想要了解的是云南民族文化。”非遗策展人菜菜表示,进博会上,非遗展台很受欢迎,大家对服饰、编织手链非常感兴趣,这些非遗作品变成了商品,走向了世界。



在菜菜看来,要做好非遗传承与传播,技艺、平台、渠道一个都不能少,齐心协力才能办好事。当前正在探索的“公益+商业+平台”的模式,或许能让云南非遗市场化的路子走得更远。“一个人吆喝比不上一群人一起吆喝。”展会现场,在小红书发布带“大理非遗上进博”关键词的作品,即可参与互动活动。在这里,云南非遗被更多人“看见”。










来源:云南网

作者:张琦敏

编辑:方丽娟

我省印发《若干措施》加大旅游人才引育 助推现代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化润滇,让这方水土更添魅力

共忆初心感党恩 民族团结誓词碑的故事还在继续

【沿着边境看中国】 瑞丽沿边产业园:镶嵌在口岸之城的一颗明珠

【春融磨憨 幸福昆明】尚冈村的“蝶变密码”




云南民族时报
《云南民族报》创办于1992年,1995年被云南省委宣传部列为五家省级党政综合报之一,2001年7月更名为《民族时报》。是以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交流民族工作经验、普及民族文化知识、反映群众心声为己任的综合性时政类报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