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材料:叶嘉莹女士在一次采访中提到,现代社会普遍推崇强者的道德观,强调夺取和争取,甚至不惜打倒他人、不择手段地去追求一切。然而,她提出了“弱德之美”的概念,认为弱德并非指软弱无力,而是在逆境中承受和坚持,不与他人争斗,而是坚守自我,尽到自己的责任,保持自己的操守。在她看来,完成这种品格才是真正的弱德。
材料观点:
1、弱德非弱:非懦弱无能、任人欺凌之态
2、承受坚持:展现坚韧不拔、内心力量之核(完善自我)(注:“承受坚持”蕴含着深厚的内在力量,不仅体现对困境的忍耐,更象征着精神上的坚韧与不屈,是自我修养与品格的锤炼)
3、持守尽责:
①坚守信念、尽责尽力的“自我实现”(完善人格)
②过程词,人生旅途更稳,历尽沧桑
4、不单...也是...表明承受坚持(完善自我)和持守尽责(完善人格)同样重要,在文中两者相互支撑,缺一不可。弱德之美,不仅在于面对困难时的坚韧,更在于对自我信念与责任的坚守,两者共同构成了弱德精神的完整面貌。
弱德之美,别样力量
弱德并非弱者的代名词。弱者,往往只趴在那里挨打,逆来顺受,毫无作为。而弱德是一种承受与坚持,是在艰难困苦中坚守自我,尽到自己的责任,秉持一种操守。它不是软弱无力的屈服,而是一种内敛却坚韧的力量。
苏轼一生历经坎坷,多次被贬,却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他在困境中坚守自己的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他以诗词为寄托,抒发自己的情感,关心百姓疾苦。无论是在黄州、惠州还是儋州,他都尽到了一位官员和文人的责任,为当地百姓谋福祉,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贡献。苏轼的弱德之美,在于他在逆境中的坚守与担当,成为了后世敬仰的楷模。
相比之下,那些一味追求强者之名,不择手段去争取的人,往往在追逐的过程中迷失了自我。他们为了达到目的,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破坏社会的公平正义。这样的“强者”,即使一时得逞,最终也会被人们所唾弃。
弱德之美,是一种别样的力量。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它如同一股清泉,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