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思辨高分文章积累!摘抄打卡

文化   2024-10-13 21:47   中国  
这几年思辨类的作文选题多了起来,需要留意一下~
这种带有争议性或多维度的话题还是很有难度,考的是学生的思考和分析,写出来的东西深度和广度怎么样,不像一般的议论文,堆砌几个素材字数就够了。
事例:
禅宗智慧常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启发人心,其中“人生有三见: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便是如此。这句话被一些人理解为:只有真正认识自己,才能明白自己的价值所在;只有了解世界的广阔,才能认识到自己的渺小;而在这基础上,面对众生时,我们才能放下自我,以满足众生的需求为目标,实现自己的价值。然而,也有人对这三者之间的联系持有不同的看法。
人生三见,悟生命真谛
儒家经典有述:“学问有三达:达己身、达世事、达人伦。”此三达为儒家修行的三重阶梯,亦是求知探索的三个层次,更是相互依存共同成就智慧人生的三种途径。
达己身,意在明了自身之长短,是内省,是自我觉醒;经由自我觉醒而达世事,这是一个拓宽视野的过程,也是一个在浩瀚知识中寻得自我位置,不断精进自我的过程;明晰了个人之力所能及与力所不及的界限,再达人伦,便能更深刻地理解人际关系之微妙,也更懂得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结构中寻找自己的角色定位,从而和谐共处,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那么从起始之处启程,识内心,明轻重,不自卑自怜,不狂妄自大。
何谓识内心?如何才算真正洞察内心?其实,识内心看似是最基础的一步,却也是最难切实执行的一步。我们常常自认为深知自己,但实际情况往往大相径庭。正如李白年轻时才华横溢,自信满满,那时的他识得自己的内心了吗?后来的仕途坎坷或许才让他有了识心的迫切觉醒,于是,他开始深入内心、剖析、逐渐认清自己的才华与局限,这才真正做到了识内心。由此可见,识内心是通过对自我情感、志向的深刻剖析,让自卑的人重拾自信,让自负的人反省、谦逊。
当识内心得以成就,观世界,知渺小,增添了识内心之前所缺的一份从容,也能反过来完善识内心时的一些不足。
观世界,观的是自然宇宙,也是人生百态、社会万象。观世界获得的是广阔的视野与胸怀,在“感天地之无穷”后,叹“人生之短暂”,从而更加珍视“吾辈之所能为”,重新审视识内心所得是否全面;观世界还带来了心态上的宁静与豁达,观“世间万象”,方知“各有所长”,当然,这不是逃避与放弃的借口,而是更加坚定的奋斗与追求,是更有深度的自我定位。
识内心与观世界,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识内心让我们了解自己,观世界让我们理解他人与社会。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不断成长。
可以说,内省自我与外察世事皆是深化自我认知的过程,即从内心的深度挖掘与外在环境的广泛参照中塑造完整的自我认知。唯有历经此番磨砺,当我们面对芸芸众生时,方能以众生之福祉为自身之追求,将个人之力量融汇于服务社会的洪流之中。
此时的我们,已超越了个人中心的狭隘视野,不再以置身事外的冷漠态度“旁观”或“评判”社会。我们已深深融入其中,以一颗赤子之心,为民众的福祉而努力,这样的付出才显得尤为珍贵。如钱学森放弃海外优渥条件,毅然回国投身科研;如张桂梅扎根大山深处,倾尽全力点亮女童的求知之光。他们无一不是在深刻内省与广泛外察后,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未来紧密相连,作出了服务社会的抉择。而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着对自我、对社会、对时代的认知。
“自知者明,知人者智。”怀揣着内省自我时获得的深刻洞察,带着外察世事时积累的宝贵经验,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社会的需求与民众的期盼。我们不再局限于个人的得失荣辱,而是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社会舞台。
点评:
观点多元:作文围绕 “人生有三见:达己身、达世事、达人伦” 对这句话中的每个 “见” 都进行了深入分析,呈现出不同的看法和角度。
逻辑严密:
对于“达己身” 阐述了如何认识自己以及认识自己的意义。
对于 “世事”,分析了见天地能拓展自我认知,让人认识到自己的渺小,进而敬畏生命、珍惜时光。
在 “达人伦” 部分,论述了见众生是人生境界的升华,说明见众生能让人拥有慈悲之心,实现人生价值。
辩证思考:能够看到问题的两面性或多面性,指出见自己是基础,见天地是拓展,见众生是升华,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楚辞
语文学习 | 每天更新作文素材和解题思路等学习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