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思辨类的作文题,值得一览~
有人将得失视为旅程的终点,有人则视为新的起点,还有人认为得失本身就是一段旅程。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得失之间,成就人生
起伏跌宕绘性情,胸中丘壑化毫翰。翻开书页,往昔的欢笑与泪水穿越岁月的洪流,在笔尖潺潺而出,凝结成《尘梦七章》的墨香纸韵,低吟浅唱着生命的盈与亏。或许,生命的盈与亏不应仅仅被视作旅途的休止符,而应被构想为“以变迁的姿态,为新的旅程铺路”。
时移世易,盈与亏常被视作一种结局与论断,但其内核实则是外界环境与个人意志相互交织与激荡所引发的阶段性融合与分歧。诚然,将其视为终点自有其正面价值。正如艾米莉·狄金森的深邃诗行,以站在终点的姿态,用洗练的语言概括生命的盈与亏。这是一种面对困境时的超脱,也是一种面对人生盈亏的宽广胸怀。然而,当“盈与亏”扬帆起航,驶入时代的洪流,在其本质构造上愈发细腻而深邃,将其仅仅视为“终点”是否显得粗疏而激烈?倘若如此,那么尼采笔下的“超人”是否便沦为仅有消极意味的表述?
而且,人生充满了变数,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会发生什么,把得与失看成终点,很容易在遭遇挫折时陷入绝望。正如苏轼所说:“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人生的得失并非最终的定论,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得失而否定整个人生。
把得与失看成起点的人,有着积极进取的心态。他们把每一次的得到和失去都当作新的开始,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地提升自己。这种观点有其可取之处,它能让我们在面对失败时不气馁,勇敢地重新出发。但是,如果仅仅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我们可能会过于频繁地更换目标,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难以在一个领域深入钻研,取得更大的成就。
相比之下,把得与失看成过程的人,更能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起伏。他们明白,得与失是人生的常态,在得到时不骄不躁,在失去时不怨天尤人。得与失的过程,是我们成长和进步的阶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学习、反思、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态度。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但他始终没有放弃,把每一次的失败都当作一个新的起点,不断地改进实验方法,最终成功地发明了电灯。
然而,有人云:生命的河流在我们周遭与内心,滔滔不绝地奔涌。在盈与亏的交织中,个体的主动力量不容小觑。正如悲剧英雄的精髓:“吾心兮不慕乎永恒,竭力兮世事之所及。”激情与磨难并存的“超人”之路,英雄历经巅峰之盈、低谷之亏,在外界看来或许满是艰辛,但其实攀登高峰的奋斗历程,本身就足以丰盈灵魂。假如唐吉诃德每一步都踏着必胜的信念,那他的挣扎又从何而起呢?将盈与亏视作过程——于是,风车依旧旋转;于是,唐吉诃德不再是纯粹的悲剧英雄;于是,“我孤独前行”的哀歌终将转变为“我战斗,故我生存”的奋进之歌。
叶嘉莹先生曾道:“对于个体与世界而言,所谓坚韧,便是在浮沉起伏间能够泰然处之。”由此观之,盈与亏具有延展性与共通性。而村上春树笔下的“无尽的奔跑”,更映证着生命的盈与亏以变迁的形式贯穿人生的全部。
揽星河于掌心,倚桥听风。忽念及蕴含坚韧之韵的杨绛女士,怀揣着几代人的淡然与执着,以洞察世事的态度撰写《我们仨》,她立于生命另一番境地,从容地再品人生路上的喜与忧。而吾辈青年,恰似春日初生之苗,或许尚未收获显赫成就之喜,也未经历深渊挫折之忧,但仍应怀有杨绛女士的那份淡然与坚韧,将“喜忧”沉淀于心。
所以,我不愿将人生的喜与忧仅仅看作旅途的休止符,我渴望赋予其“新征程”的意义。愿我们能秉持倚桥听风的生活哲学,怀揣那份淡然与坚韧,领悟喜忧赋予我们的深刻启示,行走在喜忧交织的历史脉络中,站在喜忧转换的新起点上,自风雨洗礼后的彩虹中走出,与世界展开无畏的对话,再次绘就属于自己的生命画卷。于是乎,我们便能静观林间叶落叶生,淡看天边云聚云散,再次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