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首异处的神秘碑刻,为何康有为赞不绝口?| 方志江苏

文摘   2025-01-16 13:40   江苏  


在南京市夫子庙东市尊经阁后院的一座叫“卫山”土丘下,立着一块高180厘米、底座高30厘米、宽148 厘米、厚20厘米的石碑,名“吴天玺纪功碑”,也称“天发神谶碑”,因该碑在东晋时折为三段,故又称“三段碑”。石碑的前后和上面都安装有保护作用的玻璃罩,显得异常珍贵。



另外,在南京喣园内夕佳楼西侧廊道的墙壁上,也镶嵌着两块的“吴天玺纪功碑”。



究竟是什么样一块碑,为何会放置在两地?哪一块是原碑呢?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本文系“方志江苏”独家稿件,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和微信群,媒体及公众号转载烦请获得授权



东汉建安十六年(211),孙权把东吴的政治中心由京口(今镇江)迁到秣陵(今南京)。为了昭彰其创建帝王大业的雄心,次年改秣陵为建业,并对建业实施了大规模的规划与营建。建安十七年(212),孙权在建业石头山原楚国金陵邑的基础上修建石头城作为水军基地。石头城,位于长江右岸突出的制高点,此处古与清凉山山脉相连,是清凉山的一部分,西临长江,南控秦淮河入江口,诸葛亮指点此处曾言:“石城虎踞”,称此处非常险要。



石头城周长六里左右,东、南、北三面设门,城内驻屯军队,储存军械、粮食及其他物资。城基用清凉山天然岩石筑成。因清凉山时名石头山,所以该城就命名为石头城。当时,在石头城西南最高处和沿江上下游方向险要之处,建有报警烽火台,以互通军事情报。


今南京城西清凉山西南麓,还存有一段东吴石头城基的天然石壁。因史上曾历多年江水冲刷,砂砾质岩壁凹凸不平,酷似狰狞鬼脸,又名鬼脸城。唐武德八年(625)以降,长江逐渐西移,石头城的军事价值降低。唐代诗人刘禹锡作《石头城》诗云:“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此时的石头城,仅是一座隐约可以听见秦淮河潮声的寂寞空城了。




黄武八年(229)年春,孙权称帝,建都武昌。是年九月,孙权还都建业。将已故兄长孙策旧居改名为“太初宫”居住。不久开始扩建。扩建后的太初宫,据南京大学教授蒋赞初估计:其东界大约在今珠江路莲花桥到大石桥东口一线,南界在今估衣廊北口一带,西面靠中山路,北面到今唱经楼。太初宫正殿称“神龙殿”,大约在今鱼市街一带。



东吴末帝孙皓(242~284),字元宗,小名彭祖,是孙权的嫡孙。东吴永安七年(264)八月初三,大将军丁奉与丞相濮阳兴采纳大臣万彧等人建议,拥立二十三岁乌程侯孙皓为东吴第四代皇帝。孙皓即位之初,为笼络人心、粉饰太平,也曾颁布优诏安抚百姓,开仓廪以赈济贫乏,出(遣送)宫女以配无妻,俨然有“明主”之德。但孙皓登帝位不久,其“粗暴骄盈”等恶劣本质,都渐渐地暴露出来。



彼时位居楼下都督的何定,“侫媚得宠”,专为威福,东吴上下都为之切齿,而孙皓“昵近小人”,反以为“忠勤”,更为其晋爵列侯,加以旌表。孙皓“忌胜己者”,诛杀贤能。掌管机要的中书令张尚善于辩论,对答敏捷,孙皓自知不如,竟然积以至恨,借在一次宴会上假以“不敬”之罪,将张尚下狱处死。


孙皓更好酒色,除自己好饮酒外,还要求群臣不问能否,一律必饮酒七升,并于酒后责令诸臣互相揭露个人隐私丑事,以作玩笑。孙皓宠姬王氏死后,孙皓“哀念”不已,除葬送奢丽,还数月不理朝政。其后宫嫔妃已经数千,其还要到民间去选择,甚至规定:大臣之女岁岁造册上报,年及十五、六岁经选择未中者才能出嫁。孙皓如此“游戏后宫、眩惑妇女”,已经把东吴弄得“国无一年之储,家无经月之蓄”。




孙皓统治时期刑罚也十分残酷,甚至活剥人皮、凿瞎人眼。将近四年中对辖域内山越族人连连用兵掠夺人口。孙皓倒行逆施终于激起了东吴兵变和农民起义频仍不息,凡此种种,昭示彼时东吴政权国祚将尽、行将颠覆。孙皓为了苟延残喘,竟然玩起了“天示神诏”的愚民把戏。


“天发神谶碑”来历,颇为“神奇”。东吴天册二年(276),有人挖地,得一块长一尺、宽三分的白银,上面刻有年、月。又有人在吴郡临平湖边,得一石函,函内有一块青白色石头,长四寸,宽二寸,刻有“吴主作(做)皇帝”字样。于是孙皓据此遂改年号为“天玺”,并立石碑以载此事及孙权、孙亮、孙休、孙皓四代吴主功德,这就是“天发神谶碑”最初的由来。


天发神谶碑(局部)


“天发神谶碑”碑文刻有“上天帝言,天下步余明,帝曰大吴一统万方。”孙皓据之大肆宣扬,这是天降神谶,是上天册封孙氏一脉永做皇帝。唐代许嵩所纂《建康实录》也载:“县南三十里,西接牛头山、丹阳云岩,东路有大碣石,长二丈,折为三断,此纪功之碑也……可辨者二百余字,漫灭者五十余字。一说该碑在东晋时已折为三段,后人俗称之为“三段碑”。


“天发神谶碑”碑文虽然荒诞难读,但其书法则独树一帜,其笔法及体势可谓前无先例,后无继者。据传碑文是华核所编、黄象所书。黄象是我国三国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存世遗迹多为隶书、章草, “天发神谶碑”碑文非篆非隶,被称为“垂露篆”,是我国书法史上少有的由篆书向隶书转变时期的文字,存世极少。

天发神谶碑原在金陵天禧寺,也就是现在的在大报恩寺遗址附近,后移筹思亭,明代嘉靖年间再迁至江宁县学宫尊经阁下(今址南京夫子庙),历代都受到较好保护,原石上先后刻有胡宗师、石豫、耿定向、翁方纲题跋。1805年3月,校官毛藻在孔庙印刷《玉海》,不慎失火,“天发神谶碑”被毁,残片埋于卫山之下。


清代两江总督端方,于历代金石碑刻心追手摹,其人书法也颇有造诣,因之命人按宋代(一说自藏明代)拓本复刻“天发神谶碑”,并亲作题记详载其事。


其文曰:“吴天发神谶碑,旧在江宁县学尊经阁,嘉庆十年乙丑,校官毛藻命匠刷印王氏《玉海》不慎于火,并石烬焉。阮文达公曾摹刻两本,分置扬州、杭州两府学,而江宁顾阙如也。岁丙午(1906),余奉命再都两江,即思补刻,以未得良工而止。丁未(1907)冬,桐城张祖翼来金陵,为余言其门人同里姚京受善刻石,因属(嘱)为摹泐(描摹勾勒),凡六阅月而蒇事(完成),度之督署西园。二千年古物顿复旧观,雪夜评碑,与原石不啻(无异)。虎贲中郎之似,文达有知,当掀髯许为知己。宣统建元,岁次己酉月正元日,浭阳端方题记。”


端方


端方题记溯及天发神谶碑原来的存放地点、复制此碑的缘由、镌刻工匠姓名、此碑复制开始、完工的时间,端方题记言及复刻碑完工后曾细致观赏,思忖并考虑其安放地点“度之督署西园”,新镌仿碑端方评价其与原碑无异,兴之所至竟然“雪夜评碑”,欣赏之状溢于言表。


端方题记


复刻而成的“天发神谶碑”基本保存完好。特殊时期,原嵌于总统府(前两江总督衙门)煦园夕佳楼下龙墙之中的石碑,因被石灰覆盖保护才侥幸免于毁坏。存世的两块清碑底色黝黑,字迹清晰,手笔细腻,刀法老到。摹刻此碑者为清代书画名家姚京受。姚京受,字巨农,安徽同成人,精于书画篆刻,宋人拓天发神谶碑原碑碑文均经其人摹泐,重新镌成两块仿碑。


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煦园内仿刻的《天发神谶碑》 (王聿诚 摄)


至于“三段碑”的分段有几种说法。《善本碑帖录》所记:碑石上段21行,一行5字,“诏遣”一行6字,“大吴”一行7字,中段落17行,每行7字,下段存10行,每行3、2、1字不等。另外还有一说:首段20行,次段15行,末段29行,共存213字。上段石碑后刻宋代胡宗师题跋,又刻有宋代崇宁元年(1102)石豫安正题字,还刻有明代嘉靖年间耿定向跋等。


“三段碑”拓文局部(2)


保存于今址长江路总统府煦园内的两段天发神谶碑复刻碑石,尺寸均为长、宽分别为180厘米、80厘米,一块碑文18行、另一块16行,但有两行已漫漶不清。天发神谶碑碑文原拓本稀少,存世者多为翻刻本。故宫博物院藏有宋拓本(即原碑碑文拓本)。


尽管天发神谶碑内容荒诞不经,但其书法艺术却颇具特色,康有为曾评价其“奇伟惊世”“笔力伟冠古今”。清代孙星衍等《寰宇访碑录·吴》书载:“纪功碑,篆书,天玺元年(276)八月,俗称三段碑。”《江宁县志·金陵金石考》载:“吴后主纪功三段石碑,一名《天发神谶碑》,又曰《天玺华覈文皇象书》。非篆非隶,最为奇古。在府学尊经阁下。”亦名“三段石”。清代叶奕苞《金石录补续跋·吴天玺元年纪功碑》书载:“此吴岩山纪功德石,在江宁府天禧(寺)门外,俗名三段石。”



就在孙皓“荒淫骄奢”,不修德政又多忌讳、伪托天命的时候,西晋政权司马氏已亡蜀,更进一步谋划了灭吴的军事部署。司马氏集团命贾充为前线大都督,除派司马伷、王浑等大将分别进攻建业外围的六合、当涂、武昌等地外,还令王浚等从长江上游四川顺流而下,沿长江全线发起对东吴进击。


东吴将士一触即溃,节节败退,至天纪四年(280)春,孙皓唯有选择依靠长江天险,在江碛要害处企图以铁链横断江航,又造丈余铁锥暗置江中,以阻拦晋军战船。晋军水师対之以方百余步的大筏以取铁锥,又灌以麻油,将长十余丈火炬置于船前,烧断铁链。经过激战,东吴的铁链铁索防线被突破。是年农历三月,晋军兵临建康石头城下。



孙皓走投无路,被围困在石头城内,内无粮草外无救兵,众叛亲离,无力抵抗。这时他才认识到:“天匪(非)亡吴,孤所招也”。最后只能让人把自己捆绑起来,用车子载着棺材向晋军投降(“备亡国之礼,面缚舆榇”)。司马炎封其为归命侯。泰康五年(284),孙皓在洛阳去世,时年42岁。


五百多年后,唐代长庆四年(824),诗人刘禹锡由夔州(今重庆奉节)刺史调任和州(治今安徽省和县)刺史,在沿江东下赴任途中,经西塞山时,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写下了《七绝·西塞山怀古》感叹东吴历史之兴亡。其诗曰: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索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再一次溯及孙皓亡吴的这段历史。著名的军事要地西塞山,位于湖北省黄石城区东部长江南岸。在其桃花洞右侧的矶头上,至今还留有一处铁桩,高8.2米、宽3米、厚1米,铁桩中间有槽,旁边还有一锲。据传是吴主孙皓铁锁横江以阻晋军水师顺江流东下的遗迹。


桃花古洞(图源:西塞山景区公众号)


END





张双全,男,汉族,生于1956年7月,南京市栖霞区志办原资深编辑、鼓楼区《挹江门街道志》特聘编辑,中学高级教师,长期专注史志、年鉴编撰等研究领域;多篇论文、论述被国家、省、市地方志学会收录并屡获相应奖项,先后在省内外各级报纸、期刊发表相关文史作品十余万字。江苏省档案文化精品一等奖——《原罪·补遗集》、“十三五”江苏省档案史料典籍研究与整理重点工程成果——《风雨如磐忆江南》等书执行主编,参编多卷《栖霞年鉴》迭获国家级、省级一等奖、精品奖、特等奖。

美编:计欣然

编辑:朱振鑫

发布:常雪寒

更多精彩  | 跟着总书记看江苏|胡阿祥|程章灿|葛剑雄|江苏名志|中国共产党在江苏 | 冷历史|江苏风物 | 江苏民俗 |清廉江苏|名人掌故|运河文化|苏商传奇|江苏名镇名村|海上丝绸之路之江苏寻迹|一城一诗长江行|古都南京|温婉苏州|徐州人文|镇江人文|美丽淮安|南通故事|泰州人文|美丽常州| 黄海之滨盐城|东海胜境连云港 |无锡史话| | 宿迁史志 | 美好扬州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部分图片视频来自互联网

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征稿启事

      征稿文章以弘扬传统文化、宣传省情地情、展示地域风貌、讲述江苏故事为主。来稿一经采用,即根据相关规定支付稿酬。
      公众号文章字数在1500~3500字,配相关图片。优先使用配音频、视频的稿件。投稿邮箱:jssdfzwxxz@163.com
      杂志文章字数在3500-10000字,配相关图片。投稿邮箱jsdfz@vip.163.com
      来稿文章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联系电话、通讯地址等以便联系。 

方志江苏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宣传江苏省情地情,展示地域风貌、讲述发生在江苏的中国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