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台湾省唯一的开国大校,当年在江苏威震敌胆|方志江苏

文摘   2025-01-16 07:05   江苏  

蔡啸(1919—1990),台湾台南人,曾任台湾民主自治同盟总部第二届主席。是中共第十、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第六届委员会常务委员。抗战时期,蔡啸参加新四军,奔赴苏南抗日前线,参与创建和巩固茅山抗日根据地的斗争。皖南事变后,他担任茅山抗日武装短枪队队长,杀敌锄奸,威震敌胆。解放战争时期,他作为解放扬中的解放军先头团副团长,在渡江战役中光荣负伤。在他光辉的人生履历中,写下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峥嵘岁月。1960年他晋升大校军衔。




辗转投军  参加革命


蔡啸本姓苏,1919年出生于台湾台南一个名叫“四鲲鯓”的小渔村。祖孙三代都是渔民。当时台湾处于日据时代,蔡啸从小到大饱受日本人的蔑视和欺凌,这种连“二等公民都算不上”的屈辱生活,使他萌生了“赶走日寇,光复台湾”这样朴素的爱国思想。


日本殖民台湾


1934年春,15岁的蔡啸坐船从台湾来到厦门。满怀一腔报国热情的他,原本打算报名参加国民党军队,不料竟被国民党当局当作台湾日本殖民统治者派遣到大陆的特务,将其抓捕入狱,并使用严刑予以拷打。这让蔡啸感到极度委屈和不解,他在后来的自述中这样表达了当时的心情:“我到了大陆也是中国人的地方了,也是中国人的部队了,为什么他们还要就是欺负我?我对国民党真是太失望了。”


民国厦门港口


出狱后,蔡啸辗转在厦门、福州、台州、温州等地谋生。然而他内心最渴望的还是从军,期盼能够掌握军事技能,有朝一日能随中国军队把日本侵略者赶出台湾。


1937年7月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加快了合作抗日的步伐,全国范围内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形成。在福建,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等领导的闽西南红军游击队改编为闽西南抗日游击支队。蔡啸在挚友廖青的介绍下,加入了这支抗日队伍,从此参加了革命,找到了正确的人生方向。


 闽西红军游击队经常活动的地区—— 永定金丰大山


1938年初,闽西南抗日游击支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随即北上开赴抗日前线。蔡啸就在这支雄壮的队伍中。随军到达皖南后,蔡啸在革命熔炉里快速成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先后在新四军军部教导总队第一、第二、第三队担任副队长。


新四军第二支队司令部布告


转战茅山  威震敌胆


1940年秋,蔡啸受组织委派从皖南来到茅山工作,任镇(江)句(容)金(坛)丹(阳)四县抗敌总会独立营第二连连长。四县抗敌总会是陈毅率新四军第一支队挺进茅山后成立的,起初是具有半政权性质的群众抗日团体,后代行抗日民主政权职能,其各级机构及所属武装一直处于我党的绝对领导之下。



蔡啸到茅山时,苏南新四军主力已在陈毅、粟裕率领下北渡长江,前往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茅山地区仅有新四军新二支队等少量主力部队坚持斗争。独立营作为地方武装的骨干力量,既要保卫总会机关,又要协同主力作战,任务十分繁重。蔡啸很快适应了新的战斗环境,带领第二连转战于茅山地区,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



1941年1月,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爆发,苏南抗战风云也为之骤变。国民党顽固派重兵进逼苏南新四军,日伪军借机对茅山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日、伪、顽沆瀣一气,联合夹击,妄图一举消灭我抗日军民。茅山上空黑云压城,形势空前严峻。新四军新二支队主力已在皖南事变前转移,留守茅山的新三团和独立营在反“扫荡”中战斗频繁,两个月内作战达50余次,部队无休整机会,大量减员得不到补充。



3月初,中共丹南中心县委在句容樊古隍村召开扩大会议,中心议题是研究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坚持斗争。会议作出了隐蔽干部、积蓄力量的部署,并决定撤销独立营,抽调排以上干部建立短枪队,全队15人,由蔡啸任队长。



此时,新三团因在历次战斗中损失较大,奉命南开至长(荡湖)滆(湖)地区休整,蔡啸带领的这支短枪队,就成了当时整个茅山地区唯一仍在坚持的公开武装力量。上级给短枪队的主要任务是:保卫我方党政机关,保护江南通往江北的秘密交通线,护送电台、重要文件和高级干部通过封锁线,对敌伪人员进行瓦解和联络等。



短枪队主要在句容一、二区活动,有时也插到镇江、丹阳、金坛一带执行任务,不失时机地打击敌人,用行动表明新四军坚持武装斗争的决心。4月间,蔡啸率短枪队乘东荆塘据点日伪军外出“扫荡”之机,提前混入镇内,当日伪军归来毫无戒备之际,予以突然袭击,取得了皖南事变后我茅山抗日武装首次主动袭击敌人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军民的士气。



当时,由于我地方政权和群众遭到敌人的严重摧残,短枪队的供给难以保障,斗争环境十分艰苦,不仅经常吃不上饭,睡不好觉,而且有时一夜要转移三四个地方,随时会遭遇敌人发生战斗。一次,短枪队又断炊了好几天,蔡啸胆大心细,化装成日军军官,亲自潜入日伪戒备森严的镇江南乡重镇宝堰,摸到镇上的伪维持会长家中,向他筹集了一批经费,解决了队伍的燃眉之急。


由于短枪队神出鬼没,屡战屡捷,在茅山地区很快便威名远扬。一次,丹南中心县委青年部部长吴承等5名干部在金坛建昌圩开会时,被伪军抓捕到丹阳珥陵据点。组织上在动用秘密关系组织营救的同时,命令短枪队前往珥陵一带活动,给敌人施加压力。蔡啸他们刚到,消息便在老百姓中间传开了,说大名鼎鼎的新四军短枪队过来了,武器都是崭新的快慢机。伪军闻听胆丧心惊,再加上我方内线动员了地方乡保长作保,于是借势下坡,将我方被捕的人员全部放回。



1941年春夏间,蔡啸被组织上调到新四军第十六旅旅部工作。6月起,第十六旅回师茅山,在地方党组织和短枪队等武装的配合下,连续攻克了延陵、九里、西旸、包巷、南镇街等17个敌据点,使茅山抗日根据地基本恢复了皖南事变前的局面。


茅山乾元观(新四军抗战司令部驻地)


同年年底,蔡啸奉命渡江到苏北,改任新四军第十八旅教导大队大队长,从此告别了战斗了一年多的茅山。


解放扬中  光荣负伤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饮马长江,分成东、中、西三个突击集团,准备发起渡江战役。第三野战军第二十军在东突击集团编成内,部署在江北三江营至龙稍港段,任务是攻占扬中,而后渡过夹江,向镇江、丹阳地区进攻,截断京沪铁路。蔡啸此时正担任第二十军第五十九师第一七七团副团长,他和战友们枕戈待旦,随时准备履行“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光荣使命。


渡江战役


4月20日夜,渡江战役打响。21日20时许,第二十军首长下达了渡江命令。担任左翼突破任务的第五十九师率先行动,蔡啸所在的第一七七团作为先头团,抽出两个突击营担任全师先锋,从泰兴北沙港启航入江,由东向西向扬中进发。当船队接近南岸时,敌人的火力开始猛烈射击,一时间,江面上浪柱纷起,弹雨如注。突击营的指战员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奋勇前进,在扬中得胜港、铁匠港登陆,占领并巩固了滩头阵地,为后续部队打开了渡江通道。第二十军其余各部也先后登陆成功。22日12时,扬中主岛太平洲解放。23日,扬中全境解放。


1950年2月16日,《文汇报》第2版刊发了涉及蔡啸的相关报道


在渡江战役中,蔡啸作为第一七七团分管作战的团首长,除全程参与作战方案的制定外,还在战斗中身先士卒,冲锋在前,肩膀中弹负伤。弹片留在他的身体里,一直到去世都没有取出来。后来每当谈起这块弹片时,蔡啸都表示自己不后悔,而且很自豪,因为这是自己为了建立新中国而做出的努力。


1981年1月,全国政协举行新春茶话会,全国政协主席邓小平与台盟总部主席蔡啸亲切交谈。



END



作者:孟宪威



孟宪威,男,江苏镇江人,1975年7月出生,汉族,在职本科学历,工程师、政工师职称,中共党员。历任镇江市自来水公司副总经理、工会主席,镇江市海绵城市建设指挥部办公室综合处处长,现于镇江市史志办借用工作,爱好地方文史研究与创作。


编辑:朱振鑫

审发:常雪寒

更多精彩  | 跟着总书记看江苏|胡阿祥|程章灿|葛剑雄|江苏名志|中国共产党在江苏 | 冷历史|江苏风物 | 江苏民俗 |清廉江苏|名人掌故|运河文化|苏商传奇|江苏名镇名村|海上丝绸之路之江苏寻迹|一城一诗长江行|古都南京|温婉苏州|徐州人文|镇江人文|美丽淮安|南通故事|泰州人文|美丽常州| 黄海之滨盐城|东海胜境连云港 |无锡史话| | 宿迁史志 | 美好扬州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部分图片视频来自互联网

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征稿启事

      征稿文章以弘扬传统文化、宣传省情地情、展示地域风貌、讲述江苏故事为主。来稿一经采用,即根据相关规定支付稿酬。
      公众号文章字数在1500~3500字,配相关图片。优先使用配音频、视频的稿件。投稿邮箱:jssdfzwxxz@163.com
      杂志文章字数在3500-10000字,配相关图片。投稿邮箱jsdfz@vip.163.com
      来稿文章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联系电话、通讯地址等以便联系。 


方志江苏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宣传江苏省情地情,展示地域风貌、讲述发生在江苏的中国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