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学生
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新课程、新课标、新高考要的是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的提升,国家培养总目标——立德树人,要的是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才,那种传统的靠“刷题”单纯“死记硬背”的“高分低能”的“优秀人才”不是国家当代发展所需要的,因此,面对新课程、新课标,我们的课堂教学在传授的理念和方法上要有所改变,否则,我们培养人才将与时代脱节。
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当代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评价一节课优与劣、成功与否,关键就看这节课是否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思维”。这句话就告诉我们,一节课上学生参与思维活动越多,越证明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主动,凡是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效果自然不会低。
培养学生较强的“思维”能力,关键是老师的“启发诱导”,启发式教学虽然是传统教学思想,但是,它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学过程中重在老师的“启发”,尤其是问题启发、问题诱导,这些问题就是新课程所提倡的“情境创设”,以问题情境创设,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
比如,在地理教学中,以常见的自然现象创设问题情境:为什么月明星稀?为什么“山雨未来风满楼”?珠峰海拔8000多米,按道理说距离太阳最近,却为什么常年冰雪不化?等等;
生物学科的问题创设:葵花朵朵向太阳反映了植物的哪些属性?香蕉不是很熟的情况下为什么和熟苹果放在一起很快就会熟透,反映的是什么原理?
政治学科“入水问渔,入山问樵”反映了什么样的哲学常识?
上述这些问题都是身边常见的现象,以这些问题为情境创设,自然会引起学生浓厚兴趣,激发他们积极思考。
但是,下列这些问题设置的情境做法基本是无效或低效的,老师们要忌讳这些教学行为的发生。
1. 提出问题后不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直接就让学生说答案且是集体回答。这种情况下,机会一般都是给了那些班级内学科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若长期这样下去,班内中等和中等偏下的学生的思维就得不到训练,久而久之,他们的学习必然会下滑。
2. 问题提出后,让学生集体作答却没有时间限制,不考虑问题的难易度,不关注课下学生作答情况,凭主观臆断反馈,学生出现的问题不收集归类,反馈评价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3. 问题创设太直接缺乏情境创设,对学生的思维训练缺乏应有的强度,这种问题情境创设效率很低;
规范的做法是问题情境提出后,给出一定的时间限制,让学生独立思考作答,老师巡视课下,关注学生作答情况,发现典型(优劣皆有),尤其是收集问题,对问题汇总归因分析,之所以出现问题说明学生对问题思考分析作答不到位,比较薄弱,老师要重点反馈点析。
当然,情境创设学科不同,方法不同,教师个人也会因人不同,一句话,什么样的方法适合你,你比较拿手,就使用哪种方法,防止机械照搬,东施效颦,弄巧成拙,否则不会有好的效果。
向美四禾
来源丨品牌发展中心
文字丨冯松治
图片丨谢 凯
编辑丨肖欣欣
审核丨李 浩
联系我们
/TEL/
电话/微信:18638556966 李老师
电话/微信:18638555088 马老师
招办电话:0371-60989400
/SHIPINHAO/
官方视频号:郑州四禾美术学校
/TIKTOK/
官方抖音号:郑州四禾美术学校
△点击上方地址即可跳转至导航界面
乘车路线:723路、723支线郑州四禾美术学校站下车即到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郑州四禾美术学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