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中对商业又有了新的思考,写一篇文章梳理分享一下,本次的主题是关于渠道和转化。
由于篇幅较长,分为几个部分,本篇文章主要分析流量和渠道端。
商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被看到的问题,也就是渠道的问题。
渠道是所有商业必须思考的事情,即如何触达用户,分为线上和线下两大类。
#1 线上渠道-公域流量
大家现在对线上比较熟悉,也就是大家在网络上注意力在哪里的问题,进一步拆分成公域流量和私域流量。
公域流量是指内容能够被所有人看见,但问题就是你要和其他的商家/内容竞争,因为每个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平台会选择更有优质的内容/产品分发给消费者。因此这带来了竞价机制、投流机制和内容运营等话题,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让平台愿意让大家更多的看见你。
而不同平台的机制是不同的,所以玩法是不一样的,因此需要根据你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平台,用你的内容手段来吸引大家的注意力,让大家看到。
现在基本都是推荐流,就算用户关注了你,也不一定能看到你,所以内容能力在公域越来越重要,然而流量越来越贵了。
至于公域平台的选择,内容平台主流就是腾讯系(视频号、公众号等)、小红书、抖音、快手、B站等,电商平台是拼多多、京东、淘宝系、抖音、快手等,对于这些平台的特点由于实习和自身的因素,也有一些体验,但先按下不表。
当然,可能还有其他平台,可能更加契合你的用户群,其实会比在大平台做更有吸引力(电商like唯品会、得物等)
记住,大公域流量越来越贵了,要么是极强的投流能力(ROI算的过来),要么是极强的内容生产能力。
#2 线上渠道-私域流量
私域流量是不存在推荐机制的,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的,最私域的流量是大家的微信好友(1对1聊天),其次是大家的朋友圈,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会吹捧说要用朋友圈打造个人形象。
在微商时代,私域流量玩转的更丰富,但现在几乎被平台禁止了。
进一步放大私域,包括各类社群,不过从社群的属性来看,又可以分为大社群和小社群的概念。
社群是一个宝贵的资源,但对于不同的品牌而言重要性是不一样的,如果一个品牌不追求复购、不线上获客,其实没必要建社群体系,因为大部分社群确实是“死”的。
社群带来的一种可能性是社群互换,这会以事半功倍的方式来吸引大家注意力。但有一些没下限的商家在他人群里发自己的广告,一般都是比较低质的,这种建议直接扫码入群怼他们。真正合适的还是开展合作活动的方式。
从流量性质来说,越私域被单个人看到的概率更高,但被公众看到的概率更低,即私域适合维系而不是增长。
但线上流量总的来说流量增长期已过,进入存量互搏时代,公域流量越来越难了,建议大家尽早建立自己的私域,并且维持一个好的用户关系。
至于不久前比较火的企业家IP的讨论,大致也是围绕线上流量范畴,我并不认可每个企业家都要做IP,因为是系统性工程成本极高,并且需要调动非常丰富的组织资源去匹配线上营销方式。
更重要的是,流量本身只能保证你“被看到”,但从“被看到”到“被吸引”乃至“被转化”需要不小的努力。当你产品/服务并不能匹配流量的时候,只能被流量吞噬裹挟。
这是下一个话题,我们继续讨论被看到的问题。
#3 线下渠道
线下是一个传统的渠道,包括“小吃街”、商场乃至路边摊,都是线下渠道的一种模式。
为什么之前线上是增量呢,是因为大家上网时间越来越多,走出去越来越少,但现在大家上网普及率和人均单日上网时间基本不会有一个很大的突破,所以线上和线下重新回到一个均衡的状况。
我是缺少线下基因的,因为我没做过线下的生意,但按着线上渠道的思路,我们来理解一下线下的渠道观。
我们走在马路/机场上,会看到不同的商铺,里面可能有我们需要的东西,或者是会吸引我们兴趣的东西,这就是线下的“被看到”。他们为了让我们看到,付出了租金、装修,也就是线上要付给平台的费用(当然,线上成本会更低)。
而商城则集成了很多的商铺,提供了一个平台让线下店铺被大家看到,因此每个商城都要有自己的一个定位,告诉大家为什么要来我们这,而不是去别的商城。只有商城的流量高了,里面每个店铺被看到的概率就更大了。
更为形象的例子是,我们去一个新的城市总会想搜一下当地的夜市街,因为夜市街选择多、热闹,或者是某种特色街,让大家可以更好地进行线下的比价竞价。
或者是办展会、办美食节,都是用一个特色活动的方式,让更多感兴趣的人知道,进而链接用户和线下店铺。
如果你知道你的用户在哪里,发传单也是一种高效的获客手段,因为能快速触达!比如教培机构就喜欢在学校门口发传单,因为用户触达最为直接。
所以线下的选址很重要。
线下作为是一种传统模式,但由于启动成本较高,规则复杂(不仅包括社会规则、还有区域规则),不太适合微创业。
但不得不承认,线下触达覆盖面会更广,转化率会更高,因为用户直接和产品接触。
发传单、线下路演、开店,都是线下触达的手段,但又由于每个的成本、效果、门槛不同,适用的主体是不一样的。
#4 总结
不管线上还是线下,都要结合品牌特点、行业特点(比如餐饮服务基本都要线下去实施,虽然外卖可以实现线上化)。
更重要的是,知道你的用户是谁,他们的习惯是什么,在哪里能找到他们。
不过线上和线下只是触达到他们的渠道,不具备转化能力!转化问题是涉及到产品、定价、服务、运营手段等综合因素。
如果只用“看到”视野去考虑问题,很容易搞臭品牌形象(比如消息轰炸)。
因此我们要在“高效的被看到”的命题之下,进一步思考如何让大家主动选择,这就是下一个话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