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化能力和具象化实践

创业   职场   2024-10-28 15:12   北京  

经常惊叹于自己能把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写得比较的抽象,这种形而上的寻找规律的感觉是我喜欢的。

本公众号中有很多除了科研、实习之外的,关于思维的一些思考。不知道大家感不感兴趣,但当我写完总还是会感到某种兴奋。

这篇文章首先讲讲我理解的抽象思维,如何从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求事情的本质,并进一步升华凝练,并将这种思维方式用于其他地方。

当然,本文另一个主题是实践意识。不然,这种抽象思维会脱离实际。

毕竟现在也有自己的社群运营,里面涵盖的业务也挺多的。在这过程中我经常发现一些方案是脱离实际的,就有种“一出来就很不靠谱”的感觉。

如何具有实践意识,我觉得还是要想象这件事/这个方案的发生,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从用户决策的角度来看,究竟什么是吸引用户的,要学会将心比心

因此,本文将讲讲方法论,如何兼具抽象思维和实践意识。


#1 抽象思维

人类思维的奇妙之处在于发现世界的客观规律,并将其提炼应用

我一直觉得基础数学训练的就是这种能力。虽然题目里面的具体数字是改变的,但解题核心不变。我们需要从不同题目中提炼出相似问题的解题思路,并学会灵活变通用于新的题目求解。

这一思考成为了我的习惯。这种思考不是哲学上的思考,不涉及“本我、超我”,“客观主义、主观主义”,也不关于我为什么存在这些话题。


我好像特别喜欢归纳和类比这两件事。

前者能够方便我形成总体方法论,在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至于有多种思维框架相互打架。框架的重要性我觉得一级二级投资都会涉及,尤其是二级,因为涉及到不同的投资流派,一级似乎只能“价值投资”。

归纳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至少我觉得历史是会重复的。那就要从过去的失败中总结错误,从生活的事情发现规律。要学会长记性。

不过,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也养成了我多写材料、多写文字的习惯。


另一个是类比。如果归纳让你总结了经验,那么类比就是应用这个经验。类比其实还挺有趣的,因为你总会发现事物间千奇百怪的联系,当然有一些是强加联系!

比如我最近就跟团队里的朋友说,了解一个合作伙伴就跟找对象一样。你得了解它的基本信息(组织架构)、家庭构成(决策结构、合作伙伴)、职业(业务构成)、收入(盈利方式)、年龄(成立时间)、体重(团队规模)…当然,组织会有自己的一些特性。

你要选择合作伙伴,必须慎重。毕竟我们可不是渣男渣女,还是要讲究长期陪伴的。

其实这就是投资和寻找合作伙伴的不同,因为自己做投资还没对公司研究的很深(所以不想做二级投研)。标的公司就像校园里的校花校草,大家迷恋,然后自己也盲目跟风。最后被狠狠欺骗。宝藏对象还是要自己发现。

总之,抽象思维决定了人成长的高度。其中归纳和类比是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技能。要有意识地去锻炼自己的总结和运用能力。


#2 实践意识

但是,单纯思考而不去做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反而容易陷入某种内耗。

因此,执行力强且方案具有落地性是个人认为的一大优势。因为问题的关键不在说而在做。


实践意识分为对事和对人。

先来讲讲对事,这个比较简单。事一般都是自己能够掌握的,那么关键就在于去做!一定要执行起来!

不过我越来越发现,执行力本身就是一种“天赋”。毕竟像我这种笨人,没有一些高超的技巧,就只能多做快做。

对事一定要分清楚什么是可以解决的矛盾、什么是不可解决的矛盾。对于不可解决的矛盾和问题,要接受世界的不完美。

同时,做好最坏预期。我感觉做一件事情,不在于它有多好,而是在于它最糟糕的时候是不是你能接受,即尾部风险。

如果预期尽可能地糟糕,那总不会更差了对吧,这也是一种“悲观的乐观主义”。


对人就比较复杂。毕竟人千奇百怪的,世界上那么多pdf都见怪不怪。所以跟人打交道是一场危险且有趣的“概率游戏”

实践意识在与人打交道中的体现,我认为是,一定要将心比心,想他人所想。

不管是活动方案还是业务开展,一定要围绕“对用户的价值”这点展开,进而让用户需求和产品服务相匹配。

所以多问问自己,面对这个活动/流程,如果是你,你真的会去参加么?大一大二的诉求和大三的诉求和大四/研一的诉求是不一样的。但你要先想清楚你想主要服务于哪个群体,它们的需求是不是跟你的供给相匹配,如果相匹配,那么这件事基本就成了。


#3 抽象思维和实践意识

兼具抽象思维和实践意识是一项困难的事情。我会优先建议锻炼自己的思维逻辑,因为思维的力量是巨大的。

抽象思维是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方式,进而理论指导实践,这是应该且必须发展的方向。

实践意识是种底线思维,它不是特意要去发展的,但时刻提醒我们必须强调落地,而非空中楼阁。

幻想家Alex
感谢关注,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