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更许久,好久没有码字了。
重新打开页面,是熟悉的却又是陌生的。
“GAP”的4个月,更多得是在体验,关于反思和复盘少了,这也导致文字产出更加的稀缺。
体验是一种感受、记忆,是视觉、声音甚至是气味,而文字只是一种类似于逻辑的表达,虽然有时候它能够激发起一个人的想象,但我的文字主要是属于逻辑的。
#1 我这“GAP”的4个月
从不同的视角,会对我这段时间所做的事情有不同的猜测,但这些基本都不是全貌。
事实上,我也不知道开启“GAP”和“躺平”的4个月以来,我究竟有没有什么主题来概括?如果有,可能最合适的词是旅行。
旅行是什么含义呢?是去一个不一样的地方体验一样(美食)或者不一样(文化)的事情。
-
从物理意义上,从7月份起我就开始高强度的流浪,走遍四川、广东、广西、新疆、浙江、北京等省市。在不同的城市,我看到了不一样的城市布局、气候特征、房屋特色和产业基础,也品尝了当地特色的美食、甚至走进一些当地人家里。当然,对我而言更为重要的是,留下了许多好看的照片。
不过物理意义上的旅行并不是GAP的专属,从今年起我的旅游强度就蛮大的,所以也难怪不少人对我的印象是“天天在外面玩”。
只有走遍这么多的地方,我才真正理解了什么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为什么需要“因地制宜”。
-
但旅行并不只有物理意义上的旅行,也还有精神意义上的。
在结束了互联网的实习后,我一头扎进一个较新的领域,并通过不同的形式来沉淀相关的认识和经历。我感觉有趣的是,作为一个领域的“萌新”,居然在各种形式中认识到相对厉害和资深的同学,而这基本都是运气的成分。
所以我不得不惊呼,“你的运气真好啊!”
不过有时候确实也是,我想来想去认真选的东西,可能还不如随机选择。所以,人的理性究竟是有限的,在一些情况下不能穷尽所有的变量。
到现在,我几乎所有选择的东西都与GAP前有了一个较大的转向,似乎走向一条完全不同的路。而这,也是一种旅行。
#2 究竟何为“GAP”
讲了这么久选择“GAP”之后我的经历和变化,但还没有对GAP下一个定义。
事实上,不同的人对GAP定义确实不一样,但字面意思上离不开“空白”和“间隔”。
关于空白的定义,这个事情就很有意思。人就是一天天踏踏实实的过,不会突然得多一天少一天,那怎么会有一天或者一段时间是个空白呢?
所以空白以及GAP的具体表达形式,是主观的,取决于你要做什么。
如果你一直在工作状态,那么在离职调整的间隙,就是你的GAP。
而你如果在上学阶段,是不是寒暑假也是一种GAP呢?
我想讲的是,GAP是一种非共识性,所以关键不在于你到底做了什么,而是在于你有没有“放松下来”的勇气。如果你有,其实你就是在GAP。
那什么是“放松下来”的勇气呢?就是别人在成群性地做一些什么,而你是想清楚之后选择做或者不做,或者做其他的事情。
比如,我在旷野上大口地呼吸,看见“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的蓝。
#3 “GAP” 4个月的一些感受
这4个月我几乎没有任何的焦虑。我主动或被动地切断了与焦虑有关的一切消息,也让我对身边的人究竟在经历什么这件事变得越来越模糊。
所以当别人问我一个同学的近况,我只会回答“我不知道哇”。
这种断离感,与身边的同学隔绝的感觉,既温暖又潜藏危险感。但别人在做什么,终究是与个人无关的。“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已经很好了”。
-
我越来越感受到运气对我的馈赠,而我将之归因于我的“多做好事”。
所以当你不知道做什么的时候,多做一些利人利己的事情吧,为未来种下一棵种子。
-
生活很苦,但生命很美。
如果累了,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吧。
这个世界,只要没死,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