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文明在中国历史上有它的独特韵味。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品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彩,无论是物质世界的光彩夺目,还是精神世界的审美意趣,宋文化总让人感到意味深长。让我们跟着《夜听宋韵》,回眸两宋文明,品味文化精髓。
我国自汉代开始,就在宫廷中设置专门从事美术的机构,少府、画室、画工和署长,称画家为黄门画者、尚方画工。唐开元初年(713),翰林院添设了术艺待诏一职。唐末战乱,明德二年(935年),后蜀孟昶创建了西蜀翰林图画院,掌管宫廷绘画事务,画师授予待诏、祗候等官位,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画院。南唐后主李煜热爱艺术,也在宫中设置画院。宋代一统中原之后,也建立了类似的机构,史称翰林图画院,设在当时的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陈师曾《中国绘画史》谈到“宋朝之画院”说:“宋朝画艺之盛况过于唐朝,而帝室奖励画艺,优遇画家,亦无有及宋朝者。”
尤其是宋徽宗(赵佶)即位后,愈加完备了皇家画院制度,从提升画院规格着手,设翰林图画院直管。宋人方勺在《泊宅编》中记载“徽宗兴画学,尝自试诸生”。皇帝不仅创办了世界上最早的皇家美术学院,还亲自主持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工作。另据宋代邓椿《画继》记载:徽宗于1104年正式将画学独立为太学中的一个学科,分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六科命题举行特殊的科举考试,选拔天下善画之人。于是一千多年前的宋朝,诞生了类似今天的美术“艺考”生。
赵佶尤其喜欢亲自给艺考命题,他常以古诗为题,考察画学生作品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如“嫩绿枝头红一点,恼人春色不须多”,凡是直白画桃红柳绿的考生,皆不入选。有人画美人红衫与垂柳相依,以写意含蓄的表达打动了皇帝,登上了录取榜。又如“竹锁桥边卖酒家”,考生多在酒家上落笔,唯有李唐在桥头竹外画一酒帘,以“竹锁”之意入选。那时,李唐年纪已经五十开外,由此看来画学考生是不限年龄的。当然李唐也不负徽宗的栽培,后来成为南宋画院的首席。
除了写意创作试题,还有知识性、常识性的格物题。有一年徽宗出题:“万年枝上太平雀”。结果,没有一个考生能画出来,后来,有人去问答案,回答是:“万年枝,冬青木也;太平雀,频伽鸟也。”“频伽鸟”是极乐净土的妙音鸟,能为国家祈福致祥开太平。通过这道考题我们可以猜测赵佶的王道初心,要用艺术为他统御的江山开万世之太平!这般玄奥,难怪无人能懂?
宋徽宗赵佶 《瑞鹤图》卷(局部) 绢本设色
这些通过“艺考”选拔进画学的考生会通过“士流”和“杂流”两大体系进行分层培养。“士流”文化基础好,就注重艺术理论的培养,以提升整体的艺术境界;“杂流”绘画技法超群,就更侧重于实用技能的训练,会直接参与宫廷装饰、壁画绘制等项目,锻炼实际应用能力。学习期满毕业后,吏部会将学生各阶段的成绩综合汇总,形成毕业总成绩进行排名与考核授官。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便是王希孟,考入画学后受“士流”体系培养,毕业后分配入“禁中文书库”工作,能朝夕陪伴、服务于宋徽宗身边。徽宗亲自传授其绘画技法,王希孟凭借自己的天赋和机遇,完成了千古名作《千里江山图》。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宋代的画学和画院形成了系统、健全的中国古代传统美术教育制度,培养了大批优秀画家,孕育出众多绘画理论著作及作品。既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当代美术教育体系的形成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资料丨区社科联 西湖之声
顾问 | 徐跃峰
编辑 | 王慧
一审 | 刘佳欣
二审 | 王灵
终审 | 吕啸
你的每个“点赞”和“在看”小布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