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工是一种必要的罪恶! 很多学科,分久了就合不起来。 很多工种,分细了就整不起来。 分工越细,专业也就越深,同时罪恶也就越大,风险也就越高! 所以任何组织在进行分工时,需要同时问自己三个问题。 第一,这样分工能提高组织效率吗? 第二,这样分工能降低管理成本吗? 第三,这样分工能防控流程风险吗? 如果三者皆否,分不如合! 2008年9月15日上午10点,美国雷曼兄弟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消息瞬间疯传。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德国国家发展银行10点10分居然按照外汇掉期协议的交易,通过计算机自动付款系统,向雷曼公司即将冻结的银行账户转入了3亿欧元。转账风波曝光后,各界震惊,舆论哗然。因为在此前一周,有关雷曼破产的消息已经满天飞,德国国家发展银行应该知道这笔交易的巨大风险,并事先做好预防措施才对。 首席执行官乌尔里奇·施罗德:我知道今天要按照协议预先的约定转账,至于是否撤销这笔巨额交易,应该让董事会开会讨论决定。 董事长保卢斯:我们还没有得到风险评估报告,无法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 董事会秘书史里芬:我打电话给国际业务部催要风险评估报告,可那里一直占线,我想还是隔一会儿再打吧。 国际业务部经理克鲁克:星期五晚上准备和全家人去听音乐会,我得提前打电话预订门票。 国际业务部副经理伊梅尔曼:在忙其他事情,没有时间去关心雷曼的消息。 负责处理与雷曼业务的高级经理希特霍芬:我让文员上网浏览新闻,一有雷曼的消息就立即报告,现在我要去休息室喝杯咖啡了。 文员施特鲁克:10:03,我在网上看到了雷曼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的新闻,马上就跑到希特霍芬的办公室,可是他不在,我就写了张便条放在办公桌上,他回来后会看到的。 结算部经理德尔布吕克:今天是协议规定的交易日子,我没有接到停止交易的指令,那就按照原计划转账吧。 结算部自动付款系统操作员曼斯坦因:德尔布吕克让我执行转账操作,我什么也没问就做了。 信贷部经理莫德尔:我在走廊里碰到了施特鲁克,他告诉我雷曼破产的消息,但是我相信希特霍芬和其他同事的专业素养,一定不会犯低级错误,因此也没必要提醒他们。 公关部经理贝克:雷曼破产是板上钉钉的事,我想跟乌尔里奇·施罗德谈谈这件事,但上午要会见几个克罗地亚客人,等下午再找他也不迟,反正不差这几个小时。 理性的神话,不敌讽刺的现实。 我们很容易将罪责归于一人。 比方说那个占线就不再打电话的董事会秘书,怪他做事不够坚持。 再比如那个忙着预定音乐会门票的国际业务部经理,怪他做事不够认真。 再或者是那个写了张便条就不管的文员,怪他做事不够到位。 更或者那个负责转账的系统操作人员,怪他做事不会确认。 等等,等等。 这些人当然各有罪责。 但问题是,1个流程,居然流经11个人。 而人人把关,却人人失控! 这不得不说分工太细本身会导致巨大的弊端。 分工分得太多,太细,导致上往下推,下往上推,横向互推。 分工分得太多,太细,导致每个人都当自耕农,只顾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都不多事,都不管事,都相信对方在其领域内的专业性。 总而言之,所有人都在低头拉车,却没有人抬头看路。 而看路是要合,而不是分。 现实中,类似的笑话和悲剧,其实每天都在上演。 而一旦出事儿,组织中的管理者,往往最先反思的是人本身,其次反思的是流程本身。鲜有人反思分工本身的问题。 反思人的结果,往往是减少一个人。 反思流程的结果,往往是增加一个流程。 结果人越来越少,流程越来越多,大家越来越忙。 其实,一切要正本清源,回到起点。 所谓起点就是组织架构设计。 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进行组织架构设计时,就要掌握好“两面三刀”原则。 所谓两面,就是横向的流程和纵向的权责。 在组织架构设计时,横向的流程要以目标为导向,纵向的权责要以客户为导向。 所谓三刀,是指效率、成本、风控。 第一刀,是指效率。 在初设架构时,怎么高效怎么来,不要被市面上和脑袋中的教条所束缚。在调整架构时,低效的部门、岗位,要么砍掉,要么合并。 在初设架构时,怎么降本怎么来,不要为高大上而高大上,这里的降本不是说给员工低工资,而是指降低因分工过细导致的编制臃肿、因部门过多导致的沟通内耗。在调整架构时,内耗重、成本高的部门要么砍掉,要么外包,要么内部重组。 第三刀,是指风控。 在初设架构时,往往业绩大于风控,所以在架构设计时要能做到彼此制衡,但不能过于精细。在调整架构时,对于那些风险较大的部门、岗位,要么拆分,要么轮换,适度细分。 还是那句话,分工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