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丨2025年第2期文章导览

百科   2025-01-16 10:36   北京  
因微信公众号调整了推送规则,如果您想继续接收本公众号的内容,请将“建筑结构”公众号设为星标,并多点文尾的“在看”“赞”
星标设置: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 . .」,点击「设为星标」,公众号名旁就会出现黄色五角星(Android 和 iOS 用户操作相同)


本期推荐

《建筑结构》2025年第2期已顺利付梓,本期设有结构设计、钢与组合结构、混凝土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改造栏目

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栏目介绍了广州南沙国际金融论坛永久会址屋盖及立面钢结构设计、张弦金属薄板空间结构模型、基于退役PTFE膜材力学性能、铝合金板式节点滞回特征、模块化折叠式活动房展开机构及运动过程、新型模块化箱型组合反力墙结构设计、超长钢结构屋盖施工及服役过程健康监测、基于地形参数的地震动放大系数。

张峥等针对广州南沙国际金融论坛永久会址屋盖长度长、立面构成体系多、传力复杂、屋盖和立面一体化设计,具有诸多结构设计难点的情况,重点介绍了屋盖和外立面结构体系构成:屋盖包含大跨度桁架、正交网格梁以及下凹形采光顶,立面结构由单层索网结构、PTFE双层刚柔幕墙结构、UHPC刚性吊挂结构组成;对整体结构进行了弹性、风荷载、温度作用分析;最后对结构进行了抗连续倒塌分析和弹塑性极限承载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具有足够的安全冗余,可以应对突发不利荷载的影响。

秦杰等基于大跨空间结构“围护+结构”合二为一的设计理念,提出张拉金属薄板空间结构体系,并通过对金属薄板施加面内预应力提高其面外刚度,同时将索结构与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相结合,构成新的张拉金属薄板空间结构体系;进行了平面尺寸为6m×4.5m的张弦金属薄板空间结构的模型试验;最后对采用新结构体系的工程实例进行了数值分析。

巫燕贞、崔家春基于服役于1997—2019年的上海八万人体育场的主体结构退役PTFE膜材,分别选取高低区的膜材,对其进行一系列力学性能试验,包括单轴抗拉强度、单轴撕裂强度、单轴连接强度、双轴循环拉伸试验,得到退役膜材的力学性能指标

闫志榜等为研究对铝合金网壳结构中板式节点滞回特性,开展了拟静力试验,并建立对应的数值分析模型;在验证铝合金板式节点数值分析模型正确的基础上,对铝合金板式节点的骨架曲线开展参数化分析,推导出了铝合金板式节点四折线简化骨架模型的计算公式,并通过足量数值模拟结果对公式的修正参数进行了拟合。

严仁章等阐述了折叠式活动房展开机构的模块化组成方式;根据机构展开过程的运动特征,将活动房展开机构简化为平面机构并计算自由度,基于速度瞬心图解法对机构进行运动学分析;采用CREO运动仿真软件,对运动学模型进行了验证及分析,并确定了多模块组合时活动房的折展方式。

李志宇等提出新型模块化箱型组合反力墙结构,探讨其箱型模块组合模式及三种性能参数;确定了新型模块化箱型组合反力墙结构的设计流程、基本模块与底部模块的参数、一字形组合的典型组合模式及其荷载工况;建立了简化力学模型,提出了简化设计计算方法,并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开展了底部模块数值模拟分析;最后探讨了工程案例成本分析及施工运维要点。

袁焕鑫等为研究武汉江夏大花山户外运动中心钢结构屋盖在施工卸载过程和服役状态的受力和变形情况,在结构关键部位布置传感器,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应力、变形和温度健康监测;根据监测数据分析了应力、变形以及其与温度作用的关系;最后对钢结构屋盖提出了优化的弹性支座分布方案。

罗麒锐、赵仕兴等为复现真实地形,提出了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山脊地形建模方法,进行了场地位置、高度、坡度和地形形状的参数分析;基于大量仿真数据,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GMAF预测模型,对预测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钢与组合结构


钢与组合结构栏目介绍了轻钢格栅混凝土组合墙体抗压性能、圆钢管UHPC短柱偏压性能与承载力、骨混凝土柱侧向冲击后剩余承载力、骨混凝土柱侧向冲击后剩余承载力以及矩形钢管混凝土柱节点处隔板设计、外包钢板组合槽形梁的剪切挠度求解及修正。

安海玉等对3个足尺轻钢格栅混凝土组合墙体试件进行了轴压、偏压试验,探究轻钢骨架、水泥纤维板和混凝土的协同工作状态,分析了试件的抗压承载力和破坏模式,提出了轴压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王秋维等基于圆钢管UHPC 短柱偏压的试验研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 ABAQUS建立了圆钢管UHPC偏压短柱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数值分析;研究了偏心率、钢管径厚比、钢材强度和UHPC 强度对试件荷载⁃位移曲线的影响;基于叠加原理,结合试验结果计算得出UHPC 的等效强度系数α 和等效受压区高度系数β,建立了圆钢管UHPC短柱偏压承载力的计算公式。

李文博等利用ANSYS/LS-DYNA软件建立了钢骨混凝土柱(SRC柱)轴向荷载与侧向冲击荷载作用的耦合分析模型以及冲击后受压承载力计算模型;对经典侧向冲击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验证了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结构柱在侧向冲击过程中的冲击力和位移;基于该模型研究了不同参数下SRC柱侧向冲击后剩余承载力特性,对比了未遭受冲击柱的轴心受压承载力,分析了其动力响应、破坏模式和两者轴压极限承载力差异,并提出损伤程度评价系数DDAG,量化分析了SRC柱的剩余承载力。

宋钢等简要介绍了现行规范中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梁柱节点处隔板厚度的相关规定;采用MIDAS/Gen软件对隔板贯通节点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对不同厚度、不同开洞形式以及不同受力位置下的隔板应力进行了计算分析,归纳总结了不同状态下隔板内应力的分布状态;基于隔板内应力分布不均匀的前提下,提出了实际工程应用时小矩形截面钢管混凝土柱内隔板的建议厚度;给出了钢结构住宅中矩形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的布置原则。

田林杰等推导出集中荷载和均布荷载作用下外包钢板组合槽形梁剪切挠度和总挠度的计算公式;然后将理论值与试验测试值和ABAQUS模拟值进行了对比,证明推导的挠度计算公式具有较好的精确性;最后以梁体腹板高度、腹板厚度和腹板形状为分析指标,研究了不同参数对剪切挠度和总挠度的影响,并基于影响分析对推导的剪切挠度公式进行修正及验证。

王荣霞等以一座新建钢⁃混工字组合简支梁桥为依托,详细介绍了该桥的静载试验以及脉动、跑车、跳车等动载试验过程,探讨了此类结构冲击系数的试验计算值,并与各规范计算值进行了对比;指出进行高速公路30m跨径钢⁃混工字组合简支梁桥设计时,应对桥梁跨中冲击系数适当放大。

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结构栏目介绍了HRB600级钢筋混凝土柱偏压性能、干湿循环作用下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抗拉强度试验研究以及纤维增强聚合物筋混凝土梁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陈安英等考虑偏心距与配筋率等因素影响,设计制作了6根高为2000mm的HRB600级钢筋C50混凝土柱;采用偏压加载的方式对试验柱进行了静力试验,研究其破坏形态、挠度曲线、极限承载力、钢筋强度设计值取值及裂缝宽度等,最后对HRB600级钢筋混凝土柱纵向受拉、受压钢筋应变数据进行了分析。

李文龙等对国内外有关纤维增强聚合物筋(FRP筋)耐久性能、FRP筋与混凝土的界面粘结性能以及FRP筋混凝土梁的受弯、受剪及耐久性能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杨海燕等通过考虑聚丙烯纤维掺量(0、0.2%、0.4%、0.6%、0.8%)及干湿循环次数(0~100次),对哑铃形试样开展了单轴拉伸试验;分析了干湿循环作用对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抗拉强度的影响,并结合干湿循环后试样质量损失率及微观孔隙结构,讨论了上述影响的微观机制。

检测鉴定与加固改造

检测鉴定与加固改造栏目介绍了考虑二次受力效应的既有端柱⁃加固剪力墙构件受力性能、碹窑民居受力机理及加固、置换加固混合料力学性能与强度检测

范夕森等考虑新老混凝土粘结界面的破坏和端柱二次受力影响,研究了端柱⁃剪力墙在水平作用下的破坏机制和承载力,并与整浇剪力墙进行了对比;依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此类构件水平承载力的简化分析模型和计算公式。
高幸基于FLAC 3D有限差分软件建立碹窑数值模型,分析了碹窑民居(下部黄土夯筑、上部土坯成碹)的受力及变形特性,明确了材料强度对碹窑稳定性的影响;针对窑鼻、夯土与土坯结构接触面及窑顶等薄弱部位提出了具体的加固措施,并通过爆破激振试验证实了加固措施的有效性。
李其廉等对不同灌浆料掺和比的18块标准棱柱体试块进行轴心抗压强度试验和弹性模量试验,考虑灌浆料掺入比例、龄期和养护方式等因素制备成3个剪力墙,对墙体进行回弹检测,并钻取108个芯样进行抗压强度检测,将墙体回弹数值代入泵送混凝土全国统一测强曲线验算适用性,建立其专用测强曲线。制备216块混合料标准立方体试块,对其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和碳化深度测试,并根据强度和龄期的发展规律拟合得出龄期强度计算公式,建立了混合料立方体抗压强度和轴心抗压强度换算公式。

2025年第55卷第2期

点击查看往期全文



期刊订阅https://www.ytsjk.cn/store/s-2008

投稿须知:点击查看

近期导览:点击查看

当期封面目次下载:2期封面2期目次

往期封面目次下载:点击“此处”进入云学堂下载(见下图红框处示意)












































责任编辑:张梅花


点击“此处”可查看往期详情!



内容报道特色


实用性、科学性、导向性和资料信息性。



读者对象


设计院、高校及科研结构、建设和施工管理、房地产、政府等单位的结构技术人员。


学术活动


每年举办十余场面向全国的高端学术活动,其中不乏一些为客户量身定做的活动。高质量的线下学术活动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形成了有效互动。


点击“此处”可查看《建筑结构》杂志2023年主要工作回顾。

推荐阅读

喜报丨《建筑结构》入选“建筑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级!

建筑结构丨任庆英大师: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之遮阳棚结构体系设计研究
建筑结构丨与山水相融之建筑——大禹纪念馆结构设计
建筑结构丨季静、韩小雷教授:巴布亚新几内亚配筋砌块砌体震损评估与加固设计
【积石山地震专访】甘肃省院江重阳副总工:闻令而动奔赴灾区一线,挺膺担当诠释行业责任
【积石山地震专访】 甘肃省院黄锐副总工:应急评估排除隐患,震害研究防患未然

重要通知

【报告申请/论文征稿】3月下旬:武汉·第十届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

参编邀请

·边坡孤石防治、搅拌桩技术规程
·建筑智能化、产业化等技术规程
·减隔震、加固改造、停车库等技术规程

·建筑消能减震装置认证标准

·混凝土模块化建筑、装配整体式钢骨架混凝土结构

·聚碳酸酯板屋面、建筑幕墙更新改造

·钢结构性能化设计、高强钢混组合结构

诚邀加入





在线教育






"读原文"免费注册结构云学堂

点赞

在看

建筑结构
《建筑结构》创刊于1971年,是中文核心期刊,建设部优秀科技期刊。主要栏目包括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空间结构、组合结构、地基与基础等方面的结构设计经验以及工程抗震、减隔震等相关问题的交流与讨论。内容以实用性、科学性、导向性和资料信息性为特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