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过去的2024年中,理事单位作为《建筑结构》杂志社不可或缺的支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记录和展示各理事单位在2024年取得的成就以及对未来的美好展望,本刊特别推出“理事足迹”专题报道。这不仅是对过去一年工作的总结与回顾,更是为了激励我们在未来的征程中继续砥砺前行。
继往开来 | 扎实前行
2024年
2024年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75周年
结构专业全体同仁一步一个脚印
为建设“百年建院”辛勤工作
让我们一起回顾这一年走过的足迹……
创 优 发 展
2024年度BIAD优秀设计奖评奖工作,对本年度全公司申报的79项公共建筑和14项住宅建筑全面筛选、公正评定,推荐优秀结构设计奖(含入围奖)共计15项。
获奖作品一览
以上图片由creatAR、存在建筑、深圳市三鑫膜结构有限公司、王祥东、翟剑锋、CAT-OPTOGRAM STUDIO、 陈向飞、朱雨蒙、shiromio studio提供,在此表示感谢。
部分获奖作品简介
工人体育场改造复建
北京工人体育场改造(“新工体”)本着“基于建筑科技系统构建的专业足球场体育产业综合体,解决传统建筑、现代场馆、体育产业的有机结合与更新”的设计理念。复建遵循“传统外观、现代场馆”原则,保留经典工人体育场造型、外立面形式、特色元素,融入现代场馆功能要素,形成工人体育场改造复建的新亮点。
项目是大跨度屋盖高位组合隔震结构、大跨度开口单层拱壳结构和大规模清水混凝土单体建筑。其中钢结构、高位隔震和诱导缝相关技术被评价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高位隔震被国家地震局列为优秀案例进行推广。
国家会议中心二期主体部分
建筑主要功能为展览中心、会议中心、高端政务、商务峰会活动中心及配套附属设施,是强化首都国际交往中心功能的重要设施,同时也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媒体中心(MMC)所在场所。
结构设计创新性地采用了下部钢框架-组合墙-转换桁架、上部钢框架-支撑-索拱屋面的新型特殊结构体系,满足了高空间、大跨度、叠层使用等要求;屋面采用的双拉杆扁平索拱形式简洁、受力合理,力与美兼具。项目提出的新型组合墙设计方法及新型索拱结构体系,经专家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图片来源:北京北辰会展投资有限公司
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
项目选址在“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与中关村科学城交汇处,既彰显了厚重的中华历史文化,又讲述了现代中国的创新精神。作为未来的中关村论坛主要承载地,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以“南博鳌,北中关”的高标准定位,秉承科技、文化、绿色三大设计理念,以“森林中的会议中心”为设计概念,让更多绿色开放的公共场域拥抱城市与人民,打造面向全球创新创业者的“科技圣殿”和首都市民的“科技会客厅”。
设计中创新性地采用大跨度多曲面异型钢结构体系,采用Q460高强钢叠合楼板实现47.6米大跨度组合结构以及20.7米的超长悬挑,控制构件截面高度,实现轻、薄的建筑效果;地下一层下沉庭院外墙为超长清水混凝土,利用清水混凝土禅缝设置新型弯折钢筋诱导缝,解决了超长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问题。
图片来源:存在建筑
图片来源:DONG Image
大连梭鱼湾专业足球场索膜结构设计
项目规模大,结构复杂。罩棚为索桁架结构,上弦斜交索网,利用两个方向斜索交织的网格组成上弦索网,索网网格由内向外加大,通过索网结构的造型实现“炫彩叠浪”的水面涟漪效果。
图片来源:深圳市三鑫膜结构有限公司
结构专业设计团队在各项工程设计中精益求精,从结构安全性、合理性、经济性等多方面提高设计质量,对重要项目通过结构专业技委会等形式,进一步把控质量、提高设计水准,确保在手项目建设过程顺利,以更高的完成度和更优的技术品质得到社会认可和好评。
在建项目代表作品
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航站楼工程
大连金州湾机场位于大连金州湾填海造陆场区,是重要的国际国内枢纽机场。新机场航站楼位于人工岛中心,金州湾三面环绕着机场岛,当夜晚灯光亮起,新机场就像海湾里的一颗明珠。航站楼项目总建筑面积50万平米,航站楼南北及东西长度达1100m,屋盖结构采用外围柱及室内58棵柱支撑,支撑数量少,结构外露,屋盖覆盖范围超大。
项目建于离岸式人工岛,分为清淤换填区、直填区、纳泥区,设计过程基于地基基础协同设计原理与实践经验,科学合理地确定地基基础性能化设计目标,进行了建筑地基基础差异变形控制协同设计方法专门分析研究。
采用三组多级分叉柱,形成稳定强有力的柱群,支撑起主中心屋盖结构,形成以柱群为中心的240m圆周范围内的无柱空间,配以柱群中部采光大天窗简洁的网格结构,完美实现建筑亮点。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
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装置
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装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十四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主要支撑前沿科学技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生命科学及医学等研究使用,体现我国在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技术国际领先优势。
项目存在两大特点,“极弱磁”和“极微振”,电磁结构和工程结构是大型“零磁”空间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在无磁材料、无磁支承结构体系、无磁结构设计方法等方面的系统创新满足大型“零磁”空间工程结构的剩磁、屏蔽性能、承载、微振动控制等需求。
武汉广电全媒体中心
武汉广电全媒体中心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是一座以广播电视专业演播演艺厅群为核心的集成广播电视专业区、广电创意拓展区、公共文化服务区和后勤配套的综合文化建筑。
主体结构采用钢框架-剪力墙(核心筒)结构体系,建筑外立面主要采用玻璃幕墙和 ETFE 膜围护体系,屋面主要采用 ETFE 膜和金属格栅板围护体系。
结构利用造型下凹的特点,采用单层双向钢网格悬垂受力实现承重需求。对于东、西塔南北两侧的造型外伸突变,采用核心筒直接外伸的跨层斜拉杆和楼面压杆承重形式,完美实现建筑意图。
部分在手重点工程一览
向下滑动查看
向下滑动查看
创 新 研 发
研发创新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IAD结构专业始终保持开拓高新技术的敏感和探求,2024年积极申报外部科技研发课题,对接行业资源,拓展横向合作课题,提升技术高度和行业影响力,以下为获批立项的代表性课题。
立足行业技术前沿,结合工程建设需求,2024年BIAD结构专业研发设计团队的创新研发成果得到业内好评,获得奖项包括:
1)2024年度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结构专业参与研发课题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
2)2024年度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技术创新奖1项:
3)2024年度中国钢结构协会授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卓越贡献奖”:
标 准 编 制
BIAD结构专业一贯重视行业标准的编制工作,不断总结和提炼设计实践中的成果和经验,通过编制标准与行业分享,力争成为行业技术进步的引领者。
2024年度主编(修编)完成的地标、团标如下:
北京地标《房屋结构综合安全性鉴定标准》
北京地标《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跳仓法技术规程》
团体标准《新型热轧带肋高强钢筋应用技术标准》
2024年度主编参编进行中的国标如下:
2024年度主编参编进行中的地标如下:
2024年度主编参编进行中的部分团标如下:
行 业 交 流
作为民用建筑行业的领军企业,BIAD结构专业始终与业内同行保持紧密联系,多维度、多层次进行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为推进国内建筑行业技术进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2024年主办、承办多项技术交流活动。
联合主办建筑结构设计创新发展沙龙
——构力智库“走进北京建院”
本次活动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司承办。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全胜,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研院副总经理、首席科学家肖从真分别为本次活动致辞,来自北京市的设计院领导、总工程师、结构专家等200多位齐聚,聚焦提升勘察设计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速度,全面促进设计工作高质量发展,畅聊数字化创新设计新时代的新发展,探讨结构设计新方向。
承办北京钢结构行业协会“走进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暨高强钢应用与发展论坛”
此次论坛由北京钢结构行业协会、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结构分会、北京土木建筑学会、北京工程勘察设计协会主办,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以“推动高强钢材应用助力国家双碳战略”为主题,业内多位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勘察设计大师,设计院、施工企业总工和专家、设计师、钢结构企业负责人等190多人参加了本次论坛,共商共议高强钢应用与发展。
联合承办“第二十八届高层建筑结构学术交流会”
此次交流会由中国建研院、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等主办;中国建研院中建研科技、中国建研院建筑设计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联合承办。大会邀请了我国建筑结构领域众多院士、大师和专家学者,以特邀报告、主旨报告、学术沙龙等方式,交流研究成果、探讨技术创新、展望发展趋势,来自全国各地的近700名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参会,为我国建筑结构发展搭建了一个高水平、高层次的交流平台。
联合协办“第十四届中日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
交流会由中日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日中建築構造技術交流会、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我公司参与协办。来自全国各省市建筑设计院、高校、科研院所约350名中方专家学者和日方40余名专家学者共同参加会议。
邀请行业领军专家莅临公司举办高水平学术讲座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方小丹大师做《广东省高规解读及钢管高强混凝土剪力墙应用研究》讲座,并与与会设计人员进行深入交流。
清华土木工程系主任、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监事长冯鹏教授做题为《应用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的工程结构技术创新》的分享。
出 版 宣 传
在行业一级学术刊物《建筑结构学报》《建筑结构》上刊发“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专栏”,加强在业内对公司结构专业的宣传。
公司结构专业副总工程师孙宏伟结合公司工程设计及研究课题成果,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专著《试桩二十讲》。
参 观 学 习
2024年11月,公司通州新总部未来建筑科创中心项目完成主体结构施工封顶之际,科技质量中心、北京建院培训学校、未来设计院和第七建筑设计院项目团队联合组织公司各部门结构专业设计人员赴施工现场进行参观学习,结构专业设计负责人于东晖总对项目中采用的劲性复合桩、消能减震装置、正向BIM设计、摇摆柱和立体机械停车库等技术亮点和创新内容做了详细介绍并带领大家参观。
2
25
巳巳如意|蛇我其谁
图文内容均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科技质量中心提供。
END
推荐阅读
喜报丨《建筑结构》入选“建筑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级!
重要通知
参编邀请
·建筑消能减震装置认证标准
·混凝土模块化建筑、装配整体式钢骨架混凝土结构
·聚碳酸酯板屋面、建筑幕墙更新改造
·钢结构性能化设计、高强钢混组合结构
诚邀加入
在线教育
![]()
![]()
![]()
![]()
![]()
"阅读原文"免费注册结构云学堂
![]()
点赞
![]()
在看
"阅读原文"免费注册结构云学堂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