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久以前的华夏大地,我们的祖先们可真是智慧超群!有一种我们常见的植物狗尾巴草,别看它现在只是路边不起眼的小草。在那个时候,先人们硬是把它变成了滋养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宝贵粮食小米。
小米与水稻
粮食遗迹的统计方法
网图侵删 版权属于作者
在内蒙古兴隆洼遗址,考古学家发现了大约8000至10000年前最早的小米栽培遗迹。看来,那时候的人们就已经开始驯化这种看似普通的草本植物了。还有黍,这种古老的粮食作物,同样也在内蒙古兴隆洼遗址被发现是最先被驯化的。
再来说说稻谷,这也是如今咱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最早的水稻种植遗迹可以追溯到江西仙人洞遗址。时间大概也是1万2千多年前。想一想,那些先民们在悠悠岁月里,把野生稻种培育成了如今养育着亿万人民的水稻。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以为在很久以前的二里头文化时期,先人们主要是种小米过日子。但是,最近的研究揭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秘密。
原来,考古学家们早些年统计粮食遗迹的时候。就像数豆子一样简单地按颗粒数量来判断哪种粮食更重要。所以,如果只是零散几粒的水稻,确实很难被注意到。大家都注意看到小米,就自然而然认为小米是主要粮食了。
水稻种植的真相
二里头文化的新发现
网图侵删 版权属于作者
不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研究方法的改进,专家们或许发现了隐藏在历史深处的真相。在二里头文化的土地上,当时的先民们可能是以种植水稻为主!就像是南方的良渚文明遗址那样。
在科技还没现在这么发达的时候,人们找矿挖宝贝,用了一种神奇的方法叫做“浮选法”。有点类似在水里淘金,利用了矿石和石头性质的不同来分离宝物。那些有用的矿物,能粘附在水里的小泡泡上。然后随着泡泡飘到水面。这样就和普通的石头分开了。
到了考古界,有聪明的专家们也学来了这个妙招。像稻米或者小米这些,它们变成碳化颗粒后比水还轻。于是考古学家们就把土样泡在水里,就像给土壤洗个澡一样。那些古代留下的碳化粮食就会像小船一样漂在水面上,而沉在水底的就是普通的泥土石头了。
考古学家们在研究古代二里头遗址时,找到了非常多的小米和稻米。他们数了数这些从土里挖出来的粮食颗粒,发现小米数量最多,有1万1千多颗,占了60%多;而稻米呢,虽然也有5千多颗,但看上去没那么多,只占了30%左右。另外还有些大黄米。
稻米才是主粮
二里头文化的新发现
网图侵删
以前大家都觉得,既然小米粒多,那肯定就是二里头的先民们主要吃小米。不过后来,有学者提出了个新鲜观点,光看颗粒数可能不行。因为,小米跟稻米的大小和重量差别很大!比如说,小米粒小得像砂砾,而水稻谷粒则相对较大且饱满。
于是有人就像个现代农学家一样,提到了一个叫“千粒重”的概念。这个概念就好比是算一算一千颗种子有多重,这样能更准确地知道哪种粮食实际占比更大。
这么一算下来,原来二里头出土的稻米重量竟然差不多是小米的4倍!再根据2019年新发掘的样本数据换算成重量,稻米的比例上涨到84.5%!
现在看来,人家可能主要是吃稻米的呢。这个新发现就像是解开了一道历史谜题,挺有意思的。
各位朋友,您有什么高见?我们讨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