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TT“难民”和我们对齐颗粒度后,谁穿帮了?
文化
2025-01-19 15:07
河北
图片由Pexels提供
有读者问我怎么看TT“难民”蜂拥中文互联网,美国网友和中国网友第一次大规模近距离接触之后,公知穿帮了的话题。其实随着国人大规模赴美旅游之后,公知的形象已经动摇了,而疫情期间,则是中文互联网首次扯下灯塔的滤镜。也就是说,四五年前,国人已经普遍明白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灯塔,即便他们从未出国旅游过,也已经知道美国人没有他们想象中那么富。现在,如果说对齐颗粒度,也是更多美国人开始发现,中国人也没他们想的那么穷。
至于这些天网络上盛传的美国人月入3000美金,要打多份工,交了房租水电费所剩无几的段子,听听得了。
我说国内一套房子卖5000万是不是真的?是,深圳的5000万蹲。
我说国内一套房子卖1万块是不是真的?也是,鹤岗真有1万块一套的。我说有6亿人平均月入不到1000是不是真的?是,公开的数据。
我说有家庭月入十万还月光,是不是真的?是,人家把开支晒出来了,明细列出来了。如果你是一个美国人,你对着这一堆数据,你能拼凑出完整画面么?
因为你根本不理解国内的那一堆的地名,那一堆的实际情况,你根本不理解不同地域的人收入不一样,消费方式也不一样。
你问一个北京人,大学食堂便宜么?人家会告诉你太便宜了,就没见过这么便宜的,这肯定是有补贴。
你上哪儿吃顿饭还不得人均100,大学食堂里,才20,吃的很丰富了。可是从东北小县城里来北京读大学的人会告诉你,大学食堂太贵了。
看到了么?对着同一个事物,自己人的体验都不一样,你让一个外国人,他能明白什么?
同样,我们去看美国,也是一回事。他们是个非常大的国家,地区间差异,行业间差异,包括生活方式和我们的差异都非常大。
我打个比方,14年前我待过某个甲方,13年前出去创业,11年前被那个甲方的一个供应商,某上市民企收购了。这个甲方的员工,当年有些人是要打三份工的,上下班做顺风车生意,上班的时候有人投资,有人开网店,再加上上班,这算三份,当年规定还不严的时候,有小头目们周末跑去乙方兼顾问,那就四份了。你反观那家乙方的员工,他们的规定是不出差期间,早上9点打卡,否则算迟到,晚上12点发每天的工作日报否则算早退,一周六天。出差期间,一周七天。技术人员每年出差时间硬性规定要超过1/3,销售全年非出差时间不许超过五天,其余日子都得满世界飞,否则算矿工。当然这里只是形容,现实中没有迟到早退和矿工,因为都是自愿的。用老板的话说昔日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现在每年允许你五个晚上回家睡,身为销售你不觉得自己很怠惰么?
所以真正有上进心的销售连那五个晚上都不回家睡,纷纷表态一回家就睡不着,真的睡不着,一出差一见到客户就兴奋,压抑不住的兴奋。在这么高的工作强度下,我都不信他们有人能打出两份工。
一份工对应三四份工,请问,你觉得谁轻松?是那个甲方的,还是乙方的?
所以当你听到一个老美跟你抱怨他要打两份工时,不要忙着同情,不要把自己的一份工乘以二去脑补对方的生活。
你要先弄清楚,这哥们每周具体都做了哪些工作,别回头他一星期两份工的工作量加起来,你两天就完成了,那他有什么值得你同情?其实即便同样是西方国家内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人家,差异也非常大。我们有读者表示,他也在海外生活,但他家里从来不开空调,为啥?因为他住悉尼。悉尼就像欧洲地中海沿岸国家,气候冬暖夏凉,对标过来就是内地的西双版纳。你去版纳旅游,很多酒店里都只有风扇没空调。我们还有海外读者表示,自家的泳池几年都不换水,只消毒,只打捞落叶,很节水。我家的锦鲤池也多年不换水,只是一直在循环过滤杀毒,附属的过滤池有很多设备常年在运行,你看着那水也清澈见底。问题是,我敢下去和锦鲤一起游么?看着清澈见底实际上那水对人类根本就不安全。我以前小区里的公共泳池就是只消毒不换水,你看着水也挺清的也没味。有年夏天对外运营,小孩子们游泳,俩月后有小孩生病,家长投诉。
卫生部门来检查,罚款够重造一个泳池的。理由就是如果你不能像健身房那样每周换一次水,只是永远靠消毒的话就不要开放给人游泳。因为景观泳池和可以让人安全游泳的泳池是两套卫生标准。每个城市气候不一样,那电费账单就不一样。每个家庭的生活方式不一样,那水费账单就不一样。一个月入3000美金的,如果让自己的孩子去读高达十几万美金的私立大学,要不要背很多年的贷款?美国有私立大学,公立大学,州立大学,办学经费来源各不同。私立大学人家就是靠高学费靠校友捐,那不招有钱人怎么办学呢?你看国内同一所中外合作办学,在发达省份的招生分数就高,在欠发达省份的招生分数就低。
国内的大学学费已经那么低了,过去很多年里,不也常常有低收入家庭让孩子专门考那六所免费的师范学校。
人家就去读公立大学了,就去读州立大学了,就去读那些对本州居民有学费优惠的大学了。在美国,念医是很贵的,于是大多数人都读不起,进而医生的供应量就小,于是医生就可以高收费。
医生在美国是收入很高的职业,所以才会出现你叫个救护车动辄天价账单。在国内,看病是便宜。便宜的背后就是医生这个行业,是个体力活,你挣的远不如你的美国同行。因为我们的大学有补贴,每年都有天量的医学毕业生,正如同我们有天量的学法律的,天量的学计算机的。
我们读大学很便宜的,好处很明显,就是各行各业人才供应都非常充分,你享受医疗,律师,计算机,你享受什么领域里的人工服务都便宜。
在美国学医读大学是贵,学完了挣的也多,在国内学医读大学是便宜,学完了挣的也少。这就是我大前天第五个话题讲的,低价格体系下的经济圈和高价格体系下的经济圈。国内是低价格体系下的经济圈,所有牵涉人工的地方都便宜,但是工资也低。
美国是高价格体系下的经济圈,所有牵涉人工的地方都贵,但是工资也高。无聊的网民只会去YY到底谁比谁幸福,具备商业思维的人会看到什么?你有没有发现老美特别喜欢铺地板,而国人特别喜欢铺地砖?
你单纯看材料,实木地板可能是地砖的两倍甚至更多,但是地板的人工费很便宜,工人铺起来很快,而地砖铺起来工艺复杂。在美国,人工费才是大头,材料那就不算个啥,所以美国人倾向于铺地板。
所以你发现国内的豪宅与美国的豪宅装修卖点都不一样。
国内的中介卖豪宅,你看,这墙上都是奢石,意大利运过来的,强调材料贵。美国的中介卖豪宅,你看,这墙上贴的都是马赛克,人工手贴的哦,强调花了多少人工。
在美国,动辄给你上大龙虾,个头大,肉足,但是不入味;在国内,萝卜豆腐都能给你雕成花。因为在美国人工太贵了,我有功夫给你把一只龙虾做到精益求精,不如多送你一只,反正龙虾又不值钱。反过来,在国内,人工很便宜,我不想上原材料,我就给你上人工,整花活儿,秀刀工,反正人又不值钱。所以我大前天说,你要看懂两种不同的经济圈,想清楚这里面的套利空间。
没有禁酒令,盖茨比是什么?是一个没有机会参与卷的游戏的穷小子。当然,看懂一半就够了,别为了一个女人去挥金如土最后把命搭上,我只讲商业的那部分,我不讲爱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