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高铁看冰雪(新春走基层·假日市场看信心)】【欢欢喜喜过大年 万家团圆庆新春(新春走基层)】……

政务   2025-01-31 08:39   山东  

转发

01 乘着高铁看冰雪(新春走基层·假日市场看信心)

02 欢欢喜喜过大年 万家团圆庆新春(新春走基层)

03 年夜饭消费热气腾腾|新春看市场

01

乘着高铁看冰雪(新春走基层·假日市场看信心)

16时50分,长春站,G2603次列车准时发车。列车载满旅客,很快驶出城市,窗外不时闪过白雪黑土交错的山坡。“这是哪位旅客的雪板?”乘务员冯熙洪走进车厢,指着行李架,朗声询问。“我的。”一名男士应道。“车上有专门存放区,我帮您拿过去。”冯熙洪说。

  “来滑雪的多,南方游客多,上车就坐到终点的人多。”在铁路系统工作11年的冯熙洪,用“三多”概括近几年的变化。“起初,我们发现游客常常把雪板摆在车厢头尾,不仅占地方,还有磕碰危险,于是在餐车统一留出放置区域。”冯熙洪说。

  G2603次列车从太原南站出发,终点到延吉西站。入冬以来,列车班组与延吉西站建立联系,设计文旅手册,当地美食项目、景点交通一应俱全,供车上有需要的乘客取用。车厢不大,汇集八方来客。“我是带着孩子来体验滑雪运动的,听说还有场滑雪比赛,也想去看看。”天色渐黑,来自辽宁的陈妍和周围的旅客聊起天来。

  邻座来自天津的年轻女孩说:“我去年夏天就来过延吉,体验很好。这次是来长白山旅游的。”“我不一样,我是要回家。”前排,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归心民宿合作社理事长杨丽娜说。她返乡创业,经营着两家民宿,“高峰时,民宿能接待1000多名游客。”

  新雪季,人气旺,项目多。吉林推出多项民俗活动,还在本雪季将冰雪消费券总规模增加至1亿元。延边州结合自身优势,推出连接延吉和长白山的民俗旅游专列,计划举办冬季赛事活动11项。

  19时19分,列车到站,冯熙洪与游客们挥手告别,“今年的冰雪季,更忙碌!”

02

欢欢喜喜过大年 万家团圆庆新春(新春走基层)

甘肃兰州市城关区市民在自拍全家福。侯崇慧摄(人民视觉)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在中国空间站向全国人民拜年(视频截图)。新华社发

湖北当阳玉泉山风景区举办2025新春繁花灯火艺术节,游客们在参观游览。魏勇摄(人民视觉)

河南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内,市民在欣赏舞狮表演。高嵩摄(新华社发)

重庆黔江区城市大峡谷景区的演员在表演非遗川剧变脸。杨敏摄(人民视觉)

安徽芜湖市繁昌区一家酒店内,顾客们在吃年夜饭。肖本祥摄(新华社发)

编者按:当街头巷尾飘来糖瓜的焦香,门框窗棂换上火红的新装,绚烂的灯光映照夜空……千家万户的“炊烟”里,汇聚起跨越万里山河的情感,升腾起年的气息。

年味渐浓处,人间共此时。游子归乡,亲人团聚,一桌年夜饭诉说彼此的思念;贴春联、挂彩灯、拍全家福,祈愿吉祥如意。年的脚步,丈量着生生不息的轮回。

非遗传承人巧手翻飞,古老技艺焕发新的光彩,年轻人在多姿多彩的非遗展演中,触摸春节的文化脉搏;各地游客循着年俗地图享受休闲时光,在山水城乡间生成共同的节庆记忆。年的底蕴,在多彩文化活动中愈发深厚。

时代向前,年味不变。春节是节令的刻度,是滚烫的文化血脉,更是中华文明在岁月长河中生生不息的密码。

山乡“村晚”欢乐多

本报记者  徐  靖

1月28日,安徽滁州市全椒县武岗镇武岗村文化广场上,暖阳洒满地面。

“这是我们武岗镇连续7年举办‘村晚’了,老百姓可都期待着。”全椒县文化馆武岗镇分馆馆长李爱玫告诉记者,“今天我们准备了16个节目,有花灯、舞蹈、独唱、小品、戏曲等,都是大家爱看的。”

“爷爷快看,奶奶上台了。”“妈妈,快给外婆拍照。”……随着演出开始,台上演员全情投入,“扭”出风采、“舞”出活力,台下父老乡亲热情洋溢、喜乐开怀,现场观众纷纷拿起手机拍视频,记录精彩。“所有节目都是本地村民自编自导、自排自演,他们白天忙农活、干家务,晚上来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多功能厅排练节目。‘村晚’在发出节目征集通知后,几天时间就收到了20多个节目报名,在综合考虑演出时长和节目类型后,最终选取了16个节目。”李爱玫向记者介绍,“为了不让落选的演员们失望,我们在节目编排时尽量让大家多参与。”

吴帮霞就是全椒县“村晚”表演的“常客”。吴帮霞自从退休后,就组建起一支广场舞队伍,在全县多处演出。“我们这支队伍大多是60后。平时我自己找音乐、想动作,然后带着大家一起练,哪里有演出,我们就报名参加。”吴帮霞一边说一边打开手机,向记者介绍自己上传到社交软件上的演出视频。

短短一个小时的演出很快接近尾声,但村民们却意犹未尽。大家纷纷表示:“每年的‘村晚’都是我们村的大事,上台演出的都是我们村的村民,他们演得像模像样,我们看得十分开心,希望继续办下去。”

大运河畔品年俗

本报记者  江  南

1月28日,在京杭大运河最南端的浙江杭州市拱墅区拱宸桥街道,西直街上数百盏鱼灯高悬,形态各异的“福”字装点成一整面“百福墙”,“书香守岁·邻里联欢”活动精彩纷呈。

读书品诗、吹拉弹唱等活动,吸引了社区居民、经营商户、各地书友、国外游客,还有在当地工作的保洁员、保安、快递小哥等。“书香亦是佳肴。”拱宸桥街道桥西社区党委书记项政感慨,“‘书香守岁’活动的‘朋友圈’一年年壮大。”

外地游客罗女士刚在手工艺活态馆里领到一本“好运手账”,手账上新盖的印章图案正是眼前的大运河拱宸桥。“我们一家人打算跟着手账上的推荐线路,一路走运河、品年俗,好好体验一下这里的文化味。”罗女士说。

春节假期,杭州桥西历史文化街区每天有川剧变脸、戏曲快闪、国乐赋美等演出和活动,运河边的“年俗集市”汇聚了打年糕、做年糖、雕葫芦、做年宵花等传统年俗手艺,还有传统木造、布艺、纸伞制作等非遗文化展示。

入境中国过春节

本报记者  沈文敏

一串串灯笼高高挂起,一株株鲜花簇拥绽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航站楼里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走进候机楼大厅,伴随着此起彼伏的登机广播声,出行的旅客来来往往。

“好久没有回来看看了,回家真好!这次带女儿回来就想与亲人好好团聚。”1月26日,澳大利亚籍华人邵先生办理完入境手续后说,这些年在国外生活,虽然各方面都很便利,但每到春节,对家乡的思念就愈发浓烈。

中国免签政策持续优化,目前,过境免签外国人在境内停留时间延长至240小时。近期,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选择来华开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体验中国年味儿。

据上海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统计,春运开始至1月26日,该总站已查验入境外籍人员数量超13万人次,其中免签入境的外籍人员数量达7.5万人次,占入境外籍人员总数的57.3%。

“因为有了免签政策,现在来中国非常方便。这次要在上海多待几天,去豫园、外滩、南京路等景点转一转,感受一下中国的传统春节。”德国旅客托林罗宾对舞龙、舞狮、吹糖人、猜灯谜等年俗表演有着浓厚兴趣,此次特地前来体验。

电商赋能销售旺

本报记者  白光迪

天刚蒙蒙亮,江苏宿迁市沭阳县国际花木城便热闹起来。春节期间,蝴蝶兰、君子兰等年宵花成为消费者的“心头好”。商户臧守同正加班加点,忙着将花木盆景整理装箱,“订单爆满,这些天日均销售额2万元左右。”

线下忙碌,线上火热。在沭阳县艺森园盆景直播基地,一场别开生面的“矩阵直播”活动正在进行。“来看看这红梅盆景,造型独特,寓意喜庆,喜欢的可以喊价了!”主播热情解说,直播间里不断有消费者留言竞价。

“从‘单兵作战’到‘攥指成拳’,‘矩阵直播’优势明显。一场直播最多能吸引40多万名观众,单场最高成交额达百万元。”基地负责人周艳玲介绍,该基地计划春节期间举办多场特别直播,把沭阳花木推广出去。

一株黄杨盆景上架不到10分钟,便迅速成交——沭阳县颜集镇堰下村村民姜野的直播间流量不小。姜野的父亲姜柏走进温室大棚,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着光照、湿度、温度等数据。“有了这些‘黑科技’,花木成活率更高了,护理起来也更方便。”姜柏说,一些小盆景从种植到完成造型只需几天,效率大大提高。

62岁的姜柏是村里的老花农。过去,姜柏拎着喇叭、骑着自行车跑市场;如今,姜野用直播代替吆喝,让花木顺利外销。

颜集镇党委书记陆雷雷介绍,镇里建设了“老花农”直播基地,通过“产学研销”一体化运营,让老匠人的娴熟技艺与年轻主播的活泼创新融合起来,推动花木产业转型升级。目前,沭阳县花木种植面积达60万亩,花木类电商突破5万家。

灵活调度保通畅

本报记者  周亚军

“取消定点发班,改为应急船!”海南海峡航运股份有限公司“白石岭”轮大副潘铭敏接到调度中心指令后,马上拉响船钟,指挥工作人员随即就位,“白石岭”轮提前从海口新海港出发驶向琼州海峡对岸。今年春运,琼州海峡客滚运输采取“班轮化班期+加班”模式灵活调度运力。

琼州海峡客滚运输,承担着海南岛90%以上生活物资和全部车辆的进出岛运输任务。今年,为缓解春节期间过海车辆骤增带来的供需不平衡问题,相关部门和航运企业协作,多措并举,优化运输组织、提升运输能力。“为避免造成拥堵,我们将入口前移,在距离港区5公里的地方设置查验点,严格执行‘先购票后到港’规定。”海口新海轮渡码头有限公司服务管理中心值班经理梁建英说。

“白石岭”轮一次能运输190辆小汽车,核定载客999人。随着一辆辆小汽车从港区驶入船舱,潘铭敏和同事跑前跑后指挥停放。“车辆驶入船舱后停放到位,然后人员登舱,人车分离。”潘铭敏说。

为保障新能源汽车顺畅过海,海南海峡航运股份有限公司今年新增2艘新能源汽车专用运输船。据介绍,春运期间,海口新海港和秀英港均开通了新能源汽车运输专班,秀英港每天至少安排20个班次。


03

年夜饭消费热气腾腾|新春看市场

年夜饭消费火热、菜品不断上新、外卖热度不减……春节来临,大街小巷年味浓郁,餐饮市场消费迎来高峰,持续激发消费动能。

进入1月份,北京市西城区鼓楼马凯餐厅店经理张雪肖就在为年夜饭做准备。“我们有11个包间,除夕当天中午早早就订满了,为了满足更多顾客的用餐需求,我们把大厅大部分散台改为大桌。”张雪肖告诉记者,餐厅在年夜饭套餐上也进行了调整,增加了更符合年轻人口味的菜品。

年夜饭“一厢难求”的情况并不少见。记者了解到,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的西贝六里桥旗舰店,50个包间开放年夜饭预订后,早早就被订满了。店长刘彩霞告诉记者,春节期间客流量有明显增长,草原牛羊肉、乡村五谷杂粮仍是热销产品。

从全国范围看,年夜饭消费也是一片红火。春节期间,全国超800家海底捞火锅正常营业,仅除夕用餐预订已超4万桌。坐落于上海市中心豫园商城内的多家老字号,如上海老饭店、绿波廊、上海德兴馆等,年年都是年夜饭预订的热门餐厅。绿波廊总经理陆亚明介绍,早在2024年9月份,蛇年春节年夜饭就已预订一空,“今年推出的6人年夜饭套餐很受欢迎,中桌小桌的顾客下手预订速度也很快”。

在重庆,相比其他品类,火锅是年夜饭的首选。“往年腊月廿九就歇业了,一般到正月初四才营业,但今年没有休息。”重庆市正南齐北火锅店老板杜华说,今年打电话订座的客人特别多,所以他们调整了门店作息时间。

近年来,为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用餐需求,年夜饭外带、配送服务也逐渐兴起。据统计,在美团平台上,今年春节上线年夜饭外卖服务的餐饮商户数同比增长220%。以南京大牌档为例,3人至4人、5人至6人年夜饭外带套餐销售火爆,除了招牌菜盐水鸭之外,还有充满美好祝愿的年菜,用户不仅可以除夕当天顺手外带,还可通过美团平台预约配送到家。

线上平台陆续推出各类活动,为餐饮市场再添一把火。为满足春节期间家人团聚、朋友相聚场景需求,多家平台推出了新春促消费活动,充分发挥多元化业务优势,持续为消费者提供丰富优质的消费体验。美团外卖总经理薛冰介绍,美团外卖根据订单即时运力情况,对配送费进行动态调整,溢价部分将补贴给留岗骑手,保障春节期间留岗骑手收入。

面对年夜饭消费的火爆局面,不少餐饮企业开始探索新的服务模式。记者了解到,消费者只需提前预订,“私厨到家”厨师们便可根据顾客的需求和口味偏好,提前准备好食材和调料,在指定时间上门为顾客烹饪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这种服务模式不仅让顾客省去了繁琐的烹饪过程,也让更多消费者在家中就能享受到餐厅美食体验。

消费者对餐饮的要求不再仅局限于食物本身,就餐环境、服务以及产品品质等因素同样重要。“我们店里的冷面、米肠、参鸡汤等朝鲜族特色菜深受顾客喜欢。”吉林省延吉市海兰江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南福顺介绍,每到节假日,店门口会停很多外地车,游客接待数量是平时的两三倍,销售额也会翻一番;今年春节店里更新了朝鲜族特色装饰布景,为游客免费拍照打卡提供沉浸式消费场景。

春节是传统的消费旺季。“连日来,消费市场年味浓、人气足、消费旺,老字号传统美食、地方特色名菜成为餐饮消费热点,一些餐饮平台年夜饭订单量同比增长1倍以上。”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李刚表示,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推出形式多样的新春消费活动,营造红红火火的过年氛围。目前,陆续启动了老字号嘉年华、网上年货节等活动,指导各地围绕百姓采购年货、探亲访友扩大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满足群众节日消费需求。同时,节日期间,各级商务部门加强值班值守,密切关注市场形势,持续做好生活必需品保供工作。

来源:经济日报  人民日报

点亮“在看” 让更多人看到

临沂自然资源规划
发布自然资源、城市规划、不动产等方面政策信息、行业动态、宣传解读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等政务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