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企业减负担得实惠——从地方两会看助企帮扶着力点】【从2025年地方两会看老百姓“钱袋子”新变化】……

政务   2025-01-24 16:32   山东  
转发3

01 地方两会观察丨让企业减负担得实惠——从地方两会看助企帮扶着力点

02 新华视点丨从2025年地方两会看老百姓“钱袋子”新变化

03 引导中长期资金加大入市力度

01
地方两会观察
让企业减负担得实惠——从地方两会看助企帮扶着力点

新华社北京1月22日电 题:让企业减负担得实惠——从地方两会看助企帮扶着力点

  新华社记者刘羽佳、刘邓、农冠斌

  企业是经济运行的“细胞”,企业有活力,经济才能发展得更好。

  如何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助力企业更好成长与发展?在近期密集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各地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针对企业经营中的关切诉求,提出一系列助企帮扶新举措,让企业减负担、得实惠、谋发展。

  培土壤,营造更优良的企业发展环境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沃土。记者从地方两会上发现,多地都在打造更好营商环境上下功夫——

  上海将实施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58条改革举措;重庆将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和拖欠企业账款清偿机制;广西将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辽宁将强化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建立健全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机制……

  “近年来,减税降费等政策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支持。”河北省人大代表、河北诚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欣说,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入实施市场、政务、要素、法治、信用环境提升工程。这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一针“强心剂”,也让企业对未来发展更有信心。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广西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姚华表示,降低物流成本对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的帮助很大。期待广西在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的指引下,加快各地物流枢纽、智慧物流等项目建设,打造服务国内、辐射东盟的高效率、低成本国际物流网络。

 引活水,有效满足企业融资需求

  融资难题是束缚不少民营企业发展的痛点之一,也是各地政府助企纾困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记者从各地两会上了解到,多地积极行动,提出一系列新要求、新举措,为民营经济发展引入融资“活水”。

  山西提出,健全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优化信易贷、晋质贷、惠商保服务,让经营主体融资更快、成本更低;广西明确,要推进惠企金融政策创新,落实无还本续贷政策;海南提出,加力实施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权益……

  海南省政协常委、海南信联盛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召华说,要建立多方融资风险共担机制,同时制定和执行精细化的政策,协调金融机构通过债务重组、置换等方式拉长企业的债务周期,降低企业成本,缓解企业的偿债压力。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薄弱环节,能够有力推动经营主体释放更多发展活力。

  “当前,需要更加开放、公平的融资环境,让民营企业融资更快、成本更低。”山西省政协委员、山西美锦能源有限公司副总裁朱锦彪建议,根据不同类型企业的发展实际,创新银行产品和服务,支持企业产能置换、转型升级等发展需求。

  育新机,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积蓄创新动能

  当前,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赋能传统制造业深度转型,生成式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新的增长点不断孕育,5G、算力、储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布局……传统产业焕发新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壮大,企业抢抓新机遇、拓展新赛道的需求愈发强烈。

  翻开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多地向“新”而行出实招,支持企业转型升级、探索创新。

  重庆提出,支持民营企业技改创新、开拓市场、降本增效,推动政策直达快享、免申即享;安徽提出,聚焦十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一体推进引资、引才、引技;山西提出,开展民营科技领军企业培育工程,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00家;辽宁提出,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攻关。

  “对于传统产业而言,‘智改数转’是发展中的必答题。”重庆市人大代表、重庆顺多利机车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周继群表示,当前,传统产业的企业纷纷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促进高质量发展,希望政府部门能在金融政策、产业链协同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破解企业“不愿转、不会转、不能转”难题。

  在安徽省人大代表、合肥市长丰县委书记李孝鸿看来,工业增长乏力、创新动能不足,是县域经济转型发展面临的两大挑战。县域要立足现有产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等,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优生态、转动能,夯实现代产业体系基础。

  辽宁省人大代表、大连达利凯普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长刘溪笔说,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关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等内容,对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有很强的针对性,充分体现了政府对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视和支持,提振了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信心。

  参加地方两会的企业人士纷纷表示,各级政府为企业出实招解难题提信心,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让企业对未来发展更有信心和底气,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脚步更加坚定。

02
新华视点
从2025年地方两会看老百姓“钱袋子”新变化

新华社北京1月22日电 题:从2025年地方两会看老百姓“钱袋子”新变化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连日来,全国31个省区市陆续召开地方两会,经济增长、收入、消费、乡村振兴等与老百姓“钱袋子”息息相关的政策安排新鲜出炉。2025年,老百姓在家庭收支方面将有哪些实惠和变化?

  稳增长:明确发展目标 提出切实举措

  为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多地定下积极增长目标。

  不少地方将2025年的经济增速定在了5%左右或以上。北京、广东等地明确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浙江、湖南、吉林等地将这一目标定为5.5%左右,福建则将这一目标设为5.0%至5.5%;湖北、内蒙古、新疆的经济增速目标达到了6%左右,海南为6%以上。

  为此,浙江省明确,深入实施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安排重大项目1000个以上,完成年度投资1万亿元以上。北京将持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面向民间资本推介重大项目总投资不低于2000亿元。广东省提出,促进外贸提质发展,支持企业抢抓订单,扩大电子信息、智能家电、电动汽车等产品出口;推动广交会、高交会、中博会等创新发展,办好“粤贸全球”展会;支持外贸企业做强做优,培育一批本土供应链企业、港口物流企业、国际分销商和代理商。

  外贸在稳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广东省政协委员、民建广东省委会副主委陈伶俐建议,为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加大对海外仓企业支持力度,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培育外贸新质生产力,推动外贸拳头产品矩阵从“新三样”向“新多样”迈进。

  促增收: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

  老百姓“钱袋子”鼓起来,收入增速能有多少?各地锚定经济增长目标,纷纷定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或高于经济增速的目标。

  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吉林省提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实施农民工资性收入提升行动,工资性收入提高20%以上。海南省明确,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左右、7.5%左右。

  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多次出现在今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北京将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广东、广西、山西等地都提到,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广西在此基础上还明确要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海南省政协常委、海南省农业交流协会主席周大卫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居民收入增速,体现了“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应该通过二次分配,促进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协调增长。

  甘肃省人大代表、甘肃省民政厅厅长苟保平说,确保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保障,需要不断强化中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救助帮扶,形成多层次、差异化、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大力度增进群众福祉。

  扩消费:“两新”政策扩围升级 受益面还将扩大

  2024年,随着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实施,越来越多优质消费品走进千家万户,让实实在在的优惠落入老百姓口袋中。今年,“两新”政策有何走向?

  河北省提出,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促进汽车、家电、住房等大宗消费。浙江省明确,持续推进汽车、手机、家电家居、电动自行车等消费品以旧换新和医疗设备、电梯等设备更新,优化政策设计、补贴程序、兑付方式,扩大政策受益面。江苏省也将加力扩围落实“两新”政策、优化补贴方式。湖南省推进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持续实施“以旧换新”等系列促消费活动。

  不仅如此,新型消费、高品质消费也将丰富居民消费体验。天津市明确,促进文旅、健康、养老、银发、托育、家政等服务消费,拓展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北京市提出,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促进新能源车、数码产品等绿色、信息消费;增加生育养老、美丽健康等高品质服务消费供给。

  海南省政协委员范高满说,培育壮大新型消费,除了举办一些大型活动外,还要注重研究出台系列配套政策,吸引更多消费,带动服务业提质升级和居民就业增收。

  促振兴: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2025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各地纷纷明确促振兴的新举措。

  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创建“千万工程”示范村500个。江西省将深化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

  新疆提出,深入挖掘乡村特色资源,实施品牌战略,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湖南提出,推动农民增收共富,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云南也提到,实施新一轮促农增收三年行动,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保持在320万人以上。

  湖南省人大代表、湖南省龙山县县长周胜益表示,将积极探索低收入群体分层分类帮扶机制;对于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群体,在保障基本生活的基础上,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开展技能培训、组织转移就业等方式,增强“造血”能力;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通过综合性社会保障兜底,确保基本生活无忧。



03
引导中长期资金加大入市力度

近日,经中央金融委员会审议同意,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方案》重点引导商业保险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加大入市力度。

主要举措包括:一是提升商业保险资金A股投资比例与稳定性。二是优化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机制。三是提高企(职)业年金基金市场化投资运作水平。四是提高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和占比。五是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

来源:新华网  经济日报

点亮“在看” 让更多人看到

临沂自然资源规划
发布自然资源、城市规划、不动产等方面政策信息、行业动态、宣传解读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等政务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