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特别懂枪的隔壁老王
本文是付费文章《今天,我们来谈谈95式上最难解决的bug》的配套免费阅读内容,主要作用为是付费文章提供补充和进一步讲解,更多精彩内容详见我们的付费文章哦,本文只是小菜,付费文章才是正餐。
昨天,一位老哥在评论区提醒我:
老王老王,deepseek的水平都要超过你了,以后有啥问题问他就行了,谁还付费啊,坏笑.gif。
我当时就不信了。人工智能谁没见过啊,一言不合就开始瞎编。于是,我也下了个deepseek试了试。
我输入的问题是:SKS改装发射全威力弹并加装瞄准镜行不行?
deepseek的回答为:
看完之后,我大惊失色,原来deepseek竟有如此水平!实在是太让人震撼了!看来老王要被淘汰了呜呜呜。
然而,合围这时候拦住了我,并劝我说:要不我们问deepseek一个更难的问题?
新问题:如何评价95式步枪的高基线易打脸?
deepseek的回答为:
关于95式步枪“高基线易打脸”的评价,需要结合其设计背景、实际使用反馈以及枪械工程学特点进行客观分析:
一、问题的技术背景
高基线设计
95式采用无托结构,瞄准基线(瞄准具到枪膛轴线的高度)较高(约85mm)。这种设计缩短了全枪长度,但导致瞄准时射手贴腮高度不足,需抬头适应瞄准线。
人机工效矛盾
无托结构导致抛壳窗靠近面部(约10cm),加上高基线,后坐力传递路径与传统有托步枪不同。据部队实测,连续射击时枪托撞击面部的概率比81杠高约15%。
二、实际使用影响
射手适应差异
身高170cm以下射手不适率高达40%(2010年陆军测试数据)
需刻意调整贴腮姿势,导致瞄准速度降低0.3-0.5秒(对比03式)
驻港部队反馈:持续射击300发后,30%射手出现下颌淤青
战术场景限制
巷战快速出枪时,紧急瞄准失误率增加,某特战旅演习数据显示较81杠高12%。
三、设计权衡与改进
原始设计考量
为适应机械化步兵需求(全长仅746mm),牺牲部分人机工效。相比同代FAMAS(760mm)、AUG(790mm),95式长度控制更优。
95-1式改进
降低基线至72mm
加装贴腮板(厚度增加5mm)
后坐缓冲行程延长3mm
测试显示面部撞击率下降60%,但全枪重量增加0.15kg。
四、综合评价
时代局限性
90年代中国轻武器工业水平(加工精度比西方低30-50μm)制约了复杂结构的实现,简单设计更适应当时量产需求。
辩证看待
高基线带来的快速瞄准优势(视野开阔度提升20%)与人体工学缺陷并存,体现武器设计中的取舍。随着单兵装备发展(如光学瞄具普及率从5%提升至40%),基线高度对实战的影响正在变化。
总体而言,该问题反映了轻武器设计中永恒的人机功效与战术性能的矛盾,后续型号的改进说明我军已重视此类细节优化,但评价需置于具体历史技术条件背景下。
看完这个几乎遍布谣言和错误的回答,我悬着的心又放下了。果然,AI的基础在于数据和训练,但如果数据就是一团糟,那AI训练得越好越完蛋啊!
恩,看来我们的付费文章还能继续搞下去。
PS1 明天我们解析deepseek的这个回答到底多离谱。
PS2 虽然deepseek的这个回答不好,但总体上很不错,大家也去试试deepseek吧,真的很不错。
《晓枪》的征稿计划:
小作者在晓枪投稿有以下好处:
一,从不乱改稿子(因为老王懒);
二,待遇特别高,每篇文章小作者拿六成七,两成缴税,剩下的才是老王的。1.2万字的文章3块钱,3000人付费,小作者就能拿3×3000×67%=6030元,这外快它不香吗.jpg
三,审稿团队专业性强,除了某些单位的师兄,在枪械领域应该没人比老王更专业了.jpg
四,结算周期快,微信后台给我结款了,我就给小作者结款,从不拖欠。
扪心自问,老王觉得这条件相当好了。人不能一辈子用爱发电,有爱好,爱写作,爱分享,为啥不来《晓枪》来试一试呢?能持续的爱好,才能爱一辈子呀!各位有想法的老哥快来投稿吧!
最近好多读者对老王说,不知道如何使用晓枪的搜索功能,看下面的视频就可以了哦。比如你要看XXX枪的文章,去搜索一下就可以,我们很多都已经讲过啦。
PS 最新微信政策变化,有小伙伴反映看不到老王的文章,大家只需要加个星标就好了哦(#^.^#)
作者@特别懂枪的隔壁老王
本文由《晓枪》编辑&发布
最新的消息
新书《一本书看懂枪械基础知识》上线啦
全网唯一一本讲枪迷“基本功”的书哦
是您居家学习 上网吵架的必备神器
好消息好消息
老王的书上线啦
现在还附赠超值免费网课
亲自讲解自己写的书
国内枪械科普还是头一回呢
这么好的书,哪个男孩子不想来一本呢
赶快点击下面的链接订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