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是根据诺贝尔1895年的遗嘱而设立的五个诺贝尔奖之一,该奖旨在奖励在文学领域创作出具理想倾向之最佳作品者。
根据诺贝尔奖官网显示,诺贝尔文学奖每年评选和颁发一次,由瑞典文学院颁发一枚金牌、一份证书以及一笔奖金。自1901年设立以来,诺贝尔文学奖曾因战争或缺少合适的候选人而取消或推迟颁奖,但在2018年却因丑闻暂停颁奖,这是史无前例的。
无法颁奖的2018年,瑞典文学院究竟发生了什么?
2018年5月4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当年不颁发诺贝尔文学奖。
自1901年设立以来,诺贝尔文学奖曾因战争或缺少合适的候选人而取消或推迟颁奖,因丑闻暂停颁奖史无前例。
诺贝尔文学奖一直以来被视作全球最高级别的文学奖项,作为其评选机构,瑞典文学院在世界文学界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18年到2019年曝光的一连串丑闻,却令成立200余年、一直保持着神秘色彩的瑞典文学院跌下“神坛”。
丑闻的中心是一个名叫让-克洛德·阿尔诺的法国人。阿尔诺和他的诗人妻子、瑞典文学院院士卡塔琳娜?弗罗斯滕松共同经营着斯德哥尔摩最有声望的文化沙龙“论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瑞典文学院院士、艺术界名流都是“论坛”的常客。
20多年来,阿尔诺的轻浮好色是人尽皆知的——包括他的那些院士朋友,但人们似乎将其解读为他的法式风情的一部分。阿尔诺用恐惧和羞耻制造沉默,这种沉默又进一步使受害者和知情人相信,他围绕“论坛”和瑞典文学院建立起的人脉足以使发声者付出惨重代价。直到古斯塔夫松的调查揭开尘封的盖子,受害者不再沉默,人们才终于发现,阿尔诺的“轻浮”行为早已达到犯罪的程度。
丑闻不断发酵,弗罗斯滕松利用职务之便影响瑞典文学院奖项评选和资金发放的嫌疑也浮出水面。院士们对于如何应对丑闻持两极化的态度,保守派与改革派爆发了难以调和的矛盾,瑞典文学院面临瓦解的危机……
博库君今天推荐的书籍详细记录了这一系列丑闻曝光的过程,并由此暴露出瑞典文学院内部乃至整个瑞典文化界的诸多弊病。
本书作者玛蒂尔达·福斯·古斯塔夫松(Matilda Voss Gustavsson)正是“揭开盖子的第一人”。2017年11月,她在瑞典最大的日报《每日新闻报》刊登调查报告,以十八名女性的证词,揭露某瑞典文化界名人的性侵丑闻,之后进一步指认此人便是瑞典文学院院士卡塔琳娜?弗罗斯滕松的丈夫、著名文化人让-克洛德·阿尔诺。本书详细记录了这一系列丑闻曝光的过程,并由此暴露出瑞典文学院内部乃至整个瑞典文化界的诸多弊病。这桩丑闻最终激化了瑞典文学院中保守派与改革派的矛盾,促成了文学院的制度改革。
《诺贝尔文学奖消失之日》不仅揭示了丑闻的真相,还深入探讨了权力结构和性别不平等在文化界的表现。书中描述了阿尔诺如何利用恐惧和羞耻制造沉默,使受害者和知情人不敢发声。古斯塔夫松通过细致的调查和采访,呈现了一个充满矛盾和黑暗的文化圈子。
这本书的出版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反思。许多读者认为,古斯塔夫松的调查不仅揭露了瑞典文学院的丑闻,更揭示了全球文化界普遍存在的性别不平等和权力滥用问题。书中对受害者的描写真实而感人,展示了她们在面对权势和暴力时的勇气和坚韧。
这本书不仅是对瑞典文学院事件的记录,更是对整个社会的一次警醒。它促使我们反思权力的滥用和对受害者的忽视。通过阅读这本书深刻感受在面对不公时勇敢发声的必要性。
玛蒂尔达·福斯·古斯塔夫松,1987年出生,瑞典记者,供职于瑞典《每日新闻报》文化部。
她关于文化界权力斗争和腐败现象的报道震惊了瑞典文学院和全世界,获瑞典新闻大奖年度独家新闻奖、瑞典杂志出版协会年度记者奖、《快报》比约恩·尼尔松优秀文化记者奖等。凭借《诺贝尔文学奖消失之日》获瑞典书店员工协会“你的书,我们的选择”奖、年度塞尔玛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