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在对越反击战中,一名战士给前线阵地送情报,却发现阵地已经被越军占领,他怒道:“既然来了,总不能啥也不干吧!”
"砰!砰!砰!"连续三声枪响,三名越军应声倒地,隐蔽在石缝中的陈全钢屏住呼吸,紧握手中的步枪,警惕地扫视着四周。
他的心脏剧烈跳动,汗水浸湿了军装,但眼神依旧坚定如铁。
就在几个小时前,这个年仅21岁的年轻通信兵还在为一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奔波,谁能想到,此刻的他竟独自一人深入敌后,与数倍于己的越军周旋。
就在战斗的前一天,41军123师368团5连的营地里,一片紧张忙碌的景象,连长刘大勇正在为一项棘手的任务而犯愁,815号高地的一排已经失去联系多时。
在那个危急时刻,陈全钢毅然挺身而出,尽管他入伍不到一年,是个不折不扣的新兵蛋子,但他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优势——对这片土地的熟悉。
"连长,我从小在中越边境长大,对这一带的地形了如指掌,请让我试一试吧!"陈全钢的话语中充满了坚定和自信。
连长犹豫再三,最终同意了陈全钢的请求,但为了以防万一,还是派了一名老兵陈聪与他同行。
两人轻装简行,踏上了这条危机四伏的道路,他们避开了越军的巡逻路线,选择了一条隐蔽的石子路。
这条路虽然能够绕过敌军阵地,但同样充满了风险——光滑的石子随时可能让他们失足,甚至可能踩中敌人埋设的地雷。
陈全钢和陈聪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前进,每一步都像是在刀尖上行走,稍有不慎就可能万劫不复,就在他们即将抵达815号高地时,突然遭遇了敌军的追击。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陈全钢展现出了惊人的应变能力,他拉着陈聪迅速钻入密林,巧妙地甩开了追兵。
当他们终于到达815高地时,眼前的景象却让他们大吃一惊——原本驻守在这里的我军已经撤离,整个高地已落入敌手。
面对这种局面,普通人可能会选择立即撤退,但陈全钢却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既然来了何不给敌人一个"惊喜"?
陈全钢仔细观察周围的地形,旁边有个石缝位置绝佳,不仅隐蔽,还能清楚地看到对面被越军占领的14号高地,他默默等待着,如同一只蓄势待发的猎豹。
很快,机会来了,五名越军从暗堡中走出,毫无防备地站在开阔地带,陈全钢屏住呼吸,瞄准扣动扳机。
"砰!砰!砰!"三声枪响,三名越军应声倒地,剩下两名还没反应过来,又被陈全钢干脆利落地解决。
枪声惊动了整个高地的越军,他们如同捅了马蜂窝,四处搜寻着这个神秘的狙击手。
陈全钢灵活地在石缝和周围的灌木丛间穿梭,不时开枪,打得越军晕头转向,他们完全摸不清敌人的位置和数量,以为遇到了一支埋伏的解放军小队。
就这样,陈全钢一个人硬是牵制住了数十名越军,给了我军宝贵的时间重整旗鼓,当夜色渐浓越军撤退后,陈全钢才悄悄离开藏身之处,向山下摸去。
可当他回到原先的驻地时,却发现连队已经转移,陈全钢没有气馁,他根据留下的标记,继续寻找自己的战友,经过一夜的跋涉,他终于在第二天黎明时分找到了连队。
"报告连长,我回来了!"陈全钢疲惫但坚定的声音,让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连长激动地拍着陈全钢的肩膀,赞叹道:"干得漂亮!你小子真是给了我们一个大惊喜!"
可命运总是喜欢和英雄开玩笑,就在陈全钢立下赫赫战功的六天后,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他再次冲锋在前。
当他再次扣动扳机时,却发现弹匣已经空了,就在这一瞬间的迟疑中,敌人的子弹无情地击中了他的胸膛。
21岁的陈全钢,就这样倒在了他深爱的这片土地上,他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气概。
陈全钢的事迹很快传遍了整个军营,甚至登上了报纸,人们惊叹于这个年轻战士的勇气和智慧,更为他的牺牲感到惋惜。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像陈全钢这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他们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怀揣着报效国家的热忱,义无反顾地投身于保卫祖国的事业中。
他们中的许多人,和陈全钢一样,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曾经战火纷飞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