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军工产业发展的基本态势

科技   2025-01-18 09:02   北京  

当前世界军工产业发展的基本态势



近年来,百年未有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安全形势和世界军事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各国纷纷调整军事战略,加强军工产业调整和发展。为了提高军工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世界主要军事大国加大对军工产业的投入,调整军工产业投资结构,尤其是对部分优势行业和核心项目加大投资力度,以巩固和维持本国军工产业基础。俄乌冲突“震荡”国际安全局势,大国对抗加剧,多国增加军费开支,军事化阵营对抗趋势明显,国际安全形势恶化,有可能会引发新一轮全球军备竞赛,迫使世界主要国家扩大军工生产规模,给军工产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世界各国军工产业的并购重组向专业化和集团化方向深入发展,行业垄断加剧,国际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加强武器装备出口和对外投资,进一步加强政府和企业间跨国合作,以寻求军工产业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适应军事战略变革需要调整军工产业发展政策

进入21世纪20年代以来,国际战略格局和世界军事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美国突袭叙利亚等世界性热点问题日益增多,加速国际格局的大震荡、大分化、大重组、大演进。针对这种急剧恶化的国际安全形势,西方一些国家纷纷调整军事战略,并以此制定和调整军工产业政策,急剧增加的军事需求成为军工产业发展最为直接的推动力。在军事科技呈现出信息化智能化、太空武器化和颠覆性军事科技成为世界各国争夺制高点的趋势下,全球军工生产已形成一超多强的稳定格局。美国在全球占据绝对优势,引领着世界军事科技领域发展的潮流;俄罗斯仍是全球军工产业的重要标杆;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军事强国在全球军工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

美国政府针对新的战略环境,对军事战略作出了新的调整,以维持美国在世界军事领域的领先地位。2014年11月15日,美国国防部部长查克·哈格尔在里根国防论坛的演讲中提出“国防创新倡议”,正式宣布“扭转局面”的第三次“抵消战略”,旨在利用技术创新保持美国军事优势地位。第三次“抵消战略”是在美国加速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背景下提出的,旨在通过发展新的军事技术和作战概念以“改变游戏规则和未来战局”,形成美军依托科技发展、持续性引入新技术和滚动提升战斗力的新常态,使美军在未来几十年内与主要对手的新一轮军事竞争中保持绝对优势。2017年12月以来,美国先后出台《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和《国防战略报告》,认为世界重新进入“大国竞争时代”。基于新的威胁判断,美国一方面重新强调前沿部署和前沿威慑,另一方面在全球兵力配置上重点布局亚欧两线,压缩驻中东和非洲美军规模,同时将亚洲打造成美军新的力量中心,快速推进印太战略,将F-35B战机、“美利坚”号两栖攻击舰、陆军多域特遣部队等新型作战平台和作战力量优先部署至印太战区。此外,美国继续奉行针对大国的遏制战略和威慑战略,积极开发导弹防御系统,构建新“三位一体”的战略威慑体系,加强对世界主要战略要地的争夺,巩固和确保对主要战略对手的强大遏制能力;着力维持和增强远距离、复杂环境下兵力投送的能力,发展持续的监视、跟踪和快速作战能力以及能起杠杆作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保护美国的空间能力免受敌方攻击。美国国防部认为,要实现以上军事战略目标,必须保持一个充满活力、健康发展的军工产业基础。为此,美国政府以能力为核心,以国防和本土安全领域为重点,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对军工产业的投入力度,通过政策吸引和保留大量高端人才从事军工产业的科研;通过扩大和创新装备采购办法,为大型军火公司提供有保障的国防市场,运用税收、补贴等手段使大型军火公司获得更多的收益;采取各种措施鼓励非传统的供应商特别是民营中小科技企业进入军工产业,更多地采用商业采购惯例,减少供应商进入防务市场的障碍;保护军工产业的知识产权,以不断增强军事技术创新能力。美国政府希望通过这些政策的全面实施,加快军工产业转型的步伐,以形成更富竞争力、创新性和活力的军工产业基础。

俄罗斯面临北约东扩的压力,为保持强大的军工科研生产能力,采取了一系列军工产业调整与改革举措,加快军工产业转型的步伐,出台了军工产业联合体发展规划及改革与发展目标纲要。其首要目标就是加大军工产业投资力度,加快武器装备升级换代的步伐。俄罗斯国防部和军工产业委员会联合筹措中央基金,对武器装备研制和试验设计工作进行预算外补充拨款,对制造最新武器装备、研发颠覆性军事技术的部门提供优先拨款。

英国为适应不断变化的战略环境,提出建立繁荣的、具有创新性与竞争力的军工产业体系,加强军工产业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军工产业军民一体化,建立国防部与工业界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与盟国的技术合作,使军工产业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加强国防科技领域的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从根本上推动军工产业水平的提升。欧洲其他主要国家也都根据新的战略形势,相继对本国军事战略和军工产业政策作出大幅度的调整。

印度的军事战略目标是要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确立自己的霸主地位,把这一地区划成自己的势力范围,这个地区就是南亚和印度洋,称霸南亚、主宰印度洋就成为印度军事战略的两个主要目标。印度一直以来都是全球最大的武器进口国之一,但近年来印度政府积极推动本土军工产业的发展,力求减少对外国武器的依赖。印度国防部长辛格宣布从2020年开始,禁止进口101种军事装备,逐渐摆脱对美俄等国的武器依赖。印度已决定向本国军工产业投资533.5亿美元。印度内阁安全委员会授权开发第五代隐形战斗机——先进中型战斗机,该项目预计耗资1500亿卢比,计划在五年内设计和开发五架原型机,并在2026年正式推出原型机,2029年开始量产,21世纪30年代交付200架战机。印度发誓要成为继美、中、俄之后世界第四个服役量产五代战机的国家。


二、进一步调整军工产业投资力度与结构

 为了迎接大国战略竞争的挑战,抢夺军事领域的主导权,进一步巩固和增强本国军工产业基础,提升军工产业核心能力,世界各主要军事大国都纷纷加大了对军工产业的投资力度,并将投资集中在一些核心技术领域。从2020年开始,全球多个主要军事大国全面启动新一代装备研制,全球或迎来新一轮军备革命期。世界各主要军事大国都加强了“陆海空天电网核”七大作战领域的武器装备现役型号的改造升级任务以及新型号的研制工作,特别在无人装备、第六代战斗机、高超音速武器、新一代导航卫星、电子战及网络战战略、现代化核武器等新兴武器装备研发方面都有快速的发展。新兴军用电子信息领域成为各国军工行业发展的重点。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等军事强国纷纷将通信和控制系统纳入武器装备的研发生产,俄罗斯甚至成立了无线电技术和信息系统集团等专职力量来开展通信控制系统和国防电子领域的装备研制。

美国根据新的国家安全形势和军事战略要求,进一步加大军工产业投资力度,国防预算也大幅增加装备采购与科研费,优先发展新技术和新概念武器装备,以巩固和进一步提高美国的军事实力。这些国防预算最终将用于军工产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导弹防御计划、无人机、战斗机、运输机、驱逐舰、弹道导弹潜艇、直升机、精确制导弹药等重点关键领域,定向能、动能和超声速等新概念武器已进入试验验证阶段。2022年12月,美国国防部成立了一个名为战略资本办公室的新部门,希望生产对美军至关重要的技术和产品的公司能获得更多投资。2023年8月,五角大楼宣布正式成立生成式AI工作组,该工作组被命名为“利马”,将在分析和集成整个国防部的生成式AI工具(包括大语言模型)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俄乌冲突中无人机、无人艇等无人化武器系统平台被广泛运用,让美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现代战争产生的深刻影响,开始逐步邀请多名科技公司高管在政府部门任职,以促进商业技术在军队的使用,一些硅谷初创企业已经从五角大楼获得大量订单。

近年来,俄罗斯军工产业投资的关键技术包括微电子、人工智能、光电系统、近实时导航系统、计算机和雷达、核技术等。通过关键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先投入,实现了军工科研生产能力的快速提升。在俄罗斯军工产业投资规划中,把具有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的国防关键技术和军民两用技术作为投资重点,制定了军转民工作规划、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实施方案,为军用技术向民用领域转移提供政策保障,同时加快推进民用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以缩短武器装备研制周期,促进军民工业基础一体化的实现。

英国国防部将研发投资作为推动未来军工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军地合作,将资金投入到重要军事领域和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25个优势科研领域。隶属于英国国防解决方案中心的联合经济数据中心发布报告,表示过去10年,英国军工产业在技术创新和战略投资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重点提到了对研发领域的投入:2022年对防务领域的研发投资占受访公司研发投资的60.5%,相当于8.42亿英镑;英国政府仍然是防务领域科技研发的最大资助来源,自2020年以来占全行业研发投入的69.8%。2022年被认为对英国国防至关重要的“国家安全”专利数量比2021年增加了36%,新专利涉及伪装和诱饵装置、通信对抗装备、无人机和导弹制导系统以及激光武器等。法国、德国等国也大幅增加军事预算,用于支持包括航空装备在内的军事装备现代化。

日本始终把军工产业投资重点放在高新技术产业上,特别是具有军民两用性的高新技术。通过投资倾斜,在微电子、半导体、生物工程、光导纤维、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始终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些技术具有很强的军民两用性,已经广泛应用于航空兵器、防空与反导武器、航天系统等信息化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使得日本的军工科研生产能力大幅提升。


三、俄乌冲突带来军工产业新一轮高成长

俄乌冲突犹如一颗重磅炸弹“震荡”国际安全局势,大国对抗加剧,多国增加军费开支,军事化阵营对抗趋势明显,国际安全形势趋于紧张甚至恶化,对全球军工产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英国《金融时报》2022年7月17日报道,美国军工巨头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总裁凯茜·沃登在接受该报采访时声称,西方政府应该对军火武器需求发出“明确的需求信号”,以便军火商能提前扩大投资。西方阵营中一些曾经不属于武器出口国的国家,也借俄乌冲突开始对外出口武器。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西方各国纷纷计划或正在大幅提高国防预算。德国更是彻底扭转了几十年来在军事上的态度,追加1000亿欧元的国防预算,并将于今后每年把德国的国防开支占GDP的比例提升至2%以上。丹麦首相弗雷泽克里森宣布,将增加国防开支,并就修改丹麦30年前退出欧盟防务政策的决定进行全民公投。瑞典也宣布将增加国防预算。与乌克兰接壤的罗马尼亚和波兰也已宣布增加国防开支,罗马尼亚将把国防开支占GDP的比例从目前的2%提高到2.5%,而波兰计划把国防预算在GDP的占比从2%提高到3%。俄乌冲突也有可能会刺激意大利、荷兰和西班牙等北约国家提高军费支出,从而达到北约规定的所有成员国将GDP的2%用于国防的指导要求。面对“俄罗斯对北约威胁”的增加,英国国防开支在所有预算中增加得最多;法国总理马克龙也多次承诺增加国防开支;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表示将考虑增加国防开支。在北约之外,芬兰在俄罗斯的打击范围之内,也可能会增加军费开支。俄乌冲突衍生风险的“蝴蝶效应”,以及巴以冲突、美国突袭叙利亚等,将加速国际格局的大震荡、大分化、大重组、大演进,有可能引发新一轮全球军备竞赛,新一轮装备建设高峰期或将到来,全球军工产业有望迎来新景气,开启新一轮高成长。

在连续不断的俄乌冲突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断加大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力度,加速输送大批武器。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立即宣布将向乌提供总价达3.5亿美元的军事援助。2022年3月16日,美国宣布将再向乌提供价值达8亿美元的武器援助。在短短的十个月时间,美国已花费450亿美元用于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欧盟国家也已花费了280亿美元。在美国给乌克兰输送的武器中,有一部分是从美国军方的武器库中直接调出,大部分是从军工企业新订购的。美国对乌克兰价值数百亿美元的军事支持,大部分是用于生产武器弹药的合同。从订购到交付,战争产品的生产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时间。俄乌冲突持续了两年多时间,消耗了大量武器弹药,导致对武器弹药的需求很高。由于美英等西方国家不断拱火冲突,持续对乌克兰提供武器装备等军事支持,也给这些西方国家军队的库存带来压力,捐助国自身武器短缺的情况逐渐浮现。乌冲突爆发后仅两周时间,美国和其他北约国家累计向乌克兰提供了 1.7 万枚反坦克导弹和 2000 枚便携式防空导弹。乌克兰向美国提交的需要援助清单中,明确希望美国每天提供 500 枚“毒刺”和 500 枚“标枪”。乌克兰对这两种导弹的迫切需求,直接导致美军的相关库存严重不足,并促使雷神公司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加速生产。

为了补充美军的武器库存,同时满足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支持等需求,美国不断增加对军工企业的订单,军工企业也一直在增加产能,进一步扩大生产线。最大的军事承包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从五角大楼获得了价值超过9.5亿美元的导弹订单,部分原因是为了补充用于乌克兰的库存。美国陆军授予雷神技术公司超过20亿美元的导弹系统合同,旨在扩大或补充用于帮助乌克兰的武器。俄乌冲突使美国的武器出口大幅增长,2022年武器出口增长了49%,这里面不仅包括对乌克兰的军火供应和对那些从本国军火库中向乌克兰军队提供武器装备的国家的替代性供应,美国的北约盟国本身也在购买美国武器,如德国联邦国防军购买了35架可挂载美国核弹头的F-35战斗机。

俄乌冲突爆发后,英国超过4000枚NLAW反坦克火箭很快就被送往乌克兰。据英国《卫报》消息,英国国防部常务秘书大卫·威廉姆斯表示,已要求以泰雷兹公司英国分部为首的企业增加产量,以弥补军援乌克兰造成的库存缺口。NLAW由瑞典萨博公司设计,泰雷兹公司在英国贝尔法斯特组装和测试。萨博公司准备加速生产包括NLAW、AT-4和“卡尔·古斯塔夫”在内的多款便携式反坦克武器,计划在瑞典本地的工厂及设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和北卡罗来纳州利灵顿的两处分厂建设新的生产线,以便迅速扩大制造规模。英国军火商英国航空航天系统公司是155毫米榴弹炮的主要生产商之一。该公司发布的市场报告称,在俄乌冲突爆发后的10个月里,拿到了价值340亿美元的订单。

欧洲的军事工业有相当的基础,但即使生产线可以增加,人员和技能也存在问题,解决起来需要时间。而且,俄乌冲突前的两年间疫情在全球蔓延,导致制造武器装备的关键材料供不应求,欧洲各国在俄乌冲突爆发后纷纷上调军费并追加订单,进一步助推了压力。如今的俄乌局势,无论是美国还是北约国家都需要大量的武器装备。欧洲国家一方面对自己的军火库更新换代,另一方面不断与美国军火巨头达成新的订单来扩充自己的军事实力,引进更加先进的武器装备。

针对西方国家持续军援乌克兰,俄罗斯全力加强武器装备研制生产,重点改进远程打击兵器,如自杀式无人机、无人艇等。2023年,俄军在多个项目上的武器生产和交付量增加了10至12倍,而国防订单执行率更是创下了98%的历史新高。俄罗斯已经准备为FPV自杀式无人机批量生产弹药,配备了通用支架,可挂载到特别军事行动区使用的几乎所有类型的FPV无人机下方。2023年8月,俄罗斯开始了“猎人”重型无人机测试工作,将于2024年前结束。2024年1月10日,俄海军航空兵计划接收“遛蹄马”和“猎人”无人机。苏-57第五代战斗机的改进型将装备新型发动机,或将成为最快的超音速战斗机,并很快列装俄罗斯空天军。2024年1月底,俄罗斯研制的S-70“猎人”重型无人机已进入测试的收尾阶段,下半年在新西伯利亚州的契卡洛夫飞机制造厂投入量产。为了反制乌克兰无人艇袭击,俄罗斯开始抓紧研制无人艇,以无人艇来对抗乌克兰海上无人艇袭击。


四、持续扩大武器装备出口和对外投资

世界各主要军事大国将武器装备出口作为维持军工产业基础的重要手段,采取多种措施和渠道,继续加强武器装备出口。美国军工产业投资规模远远超出武器装备需求,因而将扩大武器装备出口作为促进军工产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采取放松出口管制等多种措施,致力于推动武器装备的出口,以进一步促进军工产业的发展。美国国务院和商务部想方设法帮助军火商在世界范围内推销武器装备。美国国防部通过其主管装备出口的“国防出口服务局”,为军工企业的武器装备出口和海外投资提供担保和有力支持,庞大的军火出口维持了美国军工产业庞大的投资规模。目前美国武器装备的出口额占到世界武器装备出口市场总额近50%,继续保持世界第一的领先地位。

由于国内订单不能满足维持庞大的军工科研生产能力,俄罗斯采取了扩大武器装备出口的办法,成立了武器装备与国防技术进出口公司,通过“以出养内、以外联内”的方式,加大武器装备出口规模,维持了庞大的军工产业投资规模和较强的军工科研生产能力。通过加强武器装备出口管理,形成了由俄罗斯国防出口总公司为主体,以安泰公司、土拉仪器设计局、米格飞机制造公司、机械制造科研生产公司和机械制造公司为支撑的武器装备出口体系。为了扩大武器装备的出口,俄罗斯先后与世界60多个国家建立了军事技术合作关系,并在30多个国家开设了军事技术合作代表处,以进一步扩大武器装备出口的规模,为军工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更多资金。2024年2月4日,第二届沙特世界防务展在首都利雅得举行,有来自全球75个国家和地区的约770家展商参展,其中20多家俄军工企业展出了650种各种类型的军事和武器装备,所有这些展品都以出口型号展出,包括现代防空设备、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装甲车、无人机和反无人机系统、高精度武器、小型武器和其他新研发的武器。

加强军品出口是英国军工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除加大武器装备出口外,英国国防部还十分重视扩大对外投资。英国国防部认为,对外投资是英国军工产业长远发展的重要途径,既可以扩大工业界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也能够大大拓展军工产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降低单位生产成本,促进军工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此,英国政府鼓励扩大武器装备的出口,大力鼓励英资防务公司更多地进入海外市场。英国国防部通过其主管装备出口的“国防出口服务局”,为工业界的装备出口和海外投资创造更多的机会。此外,英国政府还对出口许可证应用程序进行不断改进,以大幅减轻本国军工企业承担海外业务的负担。

印度塔塔集团旗下的防务公司宣布将在摩洛哥开设军工厂,这标志着印度军工企业首次在海外建立军工生产基地,为其未来进军非洲军品市场铺平道路。2024 年印度国防预算已经达到了720亿美元,同比增长10%,位居世界第三。同时,印度还不断扩大军品出口,2024年前9个月的军品出口额已超过60亿美元,同比增长30%。印度总理莫迪在印度航空展上表示,到2024至2025年,印度希望将年度国防出口额从目前的15亿美元提高至50亿美元。


五、继续推动军工领域的并购与重组

在武器进出口市场激烈竞争的环境下,世界各国的军工企业为了在国际军火市场上赢得主动和优势,不断进行并购与重组,总的趋势是走专业化、集团化的发展道路。大型军工企业通过收并购积极推进产业链的延伸,实现多元化发展,即把主要业务逐步集中于军品及关联性强的产业,产业链从单纯的制造向经营、服务等延伸。

美国军工企业并购重组的主要特点是,大型军火公司在并购过程中纷纷出售非核心业务,进行内部重组,以保持核心竞争能力,提高专业化水平。2020年4月,雷声公司(2019年排名第5位)和联合技术公司(2019年排名第10位)完成合并,新成立的雷声技术公司世界排名第2位,成为仅次于洛马的全球第二大军工企业。2024年6月20日,美国工业巨头霍尼韦尔宣布,将以19亿美元的巨额投资,启动对国防电子制造商CAES Systems Holdings的收购流程。通过此次并购,霍尼韦尔将深化其在F-35战机、EA-18G“咆哮者”电子战飞机、AMRAAM空空导弹以及GMLRS制导火箭等关键军事平台的技术整合,同时将目光投向了SPY-6海军雷达系统、无人机和反无人机技术等新兴领域,旨在通过技术创新为公司带来显著的收益增长。

俄罗斯在面临经济衰退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战略打压下,通过将军事工业各领域力量与国际市场相结合,形成集科技、工业、贸易与金融一体化的国际化大型军工集团,借助整体力量提升军工生产能力和产品国际竞争优势。2019年来,俄罗斯已将近2000家军工企业合并为61个国防工业综合体,其全球百强军工企业均为合并后的大型国防军工集团。在军事电子工业领域,俄罗斯组建了17个大型的“科研生产”一体化机构,这些机构将把相关的设计局、研究院和生产企业联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大大降低了武器装备的研发成本,缩短了新产品的研发周期,实现俄罗斯在军事电子工业领域内的规模化经营。在航空工业领域,组建大型军工集团公司是近年来俄罗斯航空工业领域并购、调整与重组的主要特征。2021年,俄罗斯最大的百强军工企业联合航空制造集团的主营业务为军用飞机制造,入选的6家全球军工百强企业中有3家与空天攻防直接相关。

在产业竞争格局基本稳定的情况下,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军工企业普遍通过并购重组以更好地适应用户需求,积极开拓新领域、新市场。从未来发展趋势看,世界军工企业并购的重点将集中在情报、监视与侦察、精确打击、网电安全、数据融合、无人系统等具有重大增长潜力的业务。


 六、更广泛地开展军工领域的国际合作

为了拓展国际军火市场,提高军工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世界各主要国家的防务公司在加强区域防务合作、推动盟国间防务合作和企业间的跨国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鉴于世界各国纷纷提升装备采购规模,欧洲国家军工企业的代表们认为,应当加强国际协调,以免在欧洲内部引发“军备竞赛”。世界各国政府在军工产业投资领域的协调开始增多,出现了由“企业主动、政府管制”向“企业要求、政府协调”的新变化。加强军工产业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根据各国的强项分工,充分发挥群体的优势,缩短项目合作周期,促进各国武器装备研制生产的标准化、通用化,以质量和性能上乘的防务产品增强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还能够起到分担风险、节省费用、缩短研制周期的作用。

近些年来,世界主要国家加强区域防务合作、盟国间防务合作和军工企业间的跨国合作,重点放在加速高技术研发和新式武器装备研制上。军事合作的领域主要包括三类,一类是情报与监视技术领域,如卫星领域的合作;第二类是动力工程领域的合作,如军用直升机和运输机等;第三类是本土安全防御领域的合作。军工领域的合作方式更加多样,在特许生产、合作生产、联合研发等方式有新的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军工国际联盟、产权联合、跨国兼并、参股等新型合作方式。美国防务公司与欧洲和以色列的许多公司共同组建诸多联合企业,进行合作生产或者联合营销多种产品,开拓国际市场。2024年9月23日,美国白宫发布消息称,美国将与印度合作建一个半导体工厂,该工厂主要用于生产发射红外线所需的半导体产品,以及抗干扰能力更强、适用于军用电子产品的氮化镓和碳化硅半导体材料。这一项目将成为印度首个专注军事领域半导体设备需求的工厂。总部位于德国杜塞尔多夫的军工企业莱茵金属Rheinmetall希望通过收购美国车辆零部件供应商Loc Performance,与美国军方开展更多业务合作。莱茵金属希望通过此次收购在全球最大的军火市场上获得更多订单机会,计划扩大其军事车辆的产品供应和本地生产能力。此外,国际大型防务企业也进一步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例如,欧洲航空防务与航天公司希望通过与关键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使自身能更好地满足国际军火市场的需求,以加强核心竞争力,给合作双方都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




(转发本公众号文章,请注明来源于上海市军民融合发展研究会公众号)





往期热文:



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
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是中国科协、国家民政部批准成立的国家一级学会,是由我国从事指挥与控制科学技术领域的单位和科技工作者自愿结成的学术性、全国性社团组织。学会办事机构挂靠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