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于AI的无人机发展及应用

科技   2025-01-23 15:52   北京  


在科技飞速前行的当下,人工智能(AI)技术以迅猛之势融入军事领域。无人机作为AI技术的关键应用载体,其发展与应用正重塑现代战争格局。从侦察监视到精确打击,从电子对抗到战场支援,AI无人机凭独特优势,逐渐成为战场关键力量,为各国军事战略布局带来全新思路。


多维度升级

‍‍‍‍‍‍‍‍‍‍‍‍‍‍‍‍‍‍‍‍‍‍‍‍‍‍‍现代战争形态快速演变,对无人机智能化水平提出了严苛要求。AI技术的深度融入,正全方位推动无人机实现跨越式发展。它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解锁了无人机在自主作战、目标识别、集群协作以及导航抗干扰等多个维度的巨大潜力,让无人机在复杂战场环境中如鱼得水,成为改变战局走向的关键因素。

(一)自主作战:摆脱人力束缚,迈向智能决策。各国积极投身于提升无人机自主作战能力的研发。美国“空战演进”项目借助AI算法开展无人机模拟空战,持续优化作战策略;“天空博格”项目着力打造可自主执行任务的无人机系统,降低了对人类操作员的依赖。俄罗斯的“猎人-B”无人机具备高度自主作战能力,能在复杂战场环境中自主规划航线、精准识别目标并果断发动攻击。

(二)目标识别:深度学习赋能,精准锁定目标。深度学习算法让无人机的目标识别能力实现质的飞跃。以MQ-9“死神”无人机为例,其装备的先进AI目标识别系统,能够在远距离精准识别地面车辆、人员等目标,为后续打击行动提供可靠情报。TB-2无人机依靠AI目标识别技术,从众多地面目标中精准锁定装甲车辆,引导导弹给予致命一击。“前哨-R”无人机同样借助AI技术,在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里,成功识别出经过精心伪装的军事设施,为炮兵部队指引精确打击方向。

(三)集群协作:AI引领蜂群,协同执行任务。AI驱动的无人机集群作战成为军事领域的焦点。美国DARPA的“进攻性蜂群使能战术”项目打造高度协同的无人机集群系统。这些无人机在AI控制下,如同紧密协作的蜂群,能执行多样化任务。在一次模拟演练中,多架无人机组成的集群成功突破敌方防空体系,对目标实施有效打击。

(四)导航抗扰:适应复杂战场,稳定飞行作业。为适应复杂恶劣的战场环境,无人机的导航与抗干扰能力不断升级。V-BAT无人机搭载的人工智能系统具备抗干扰能力,身处强电磁干扰环境仍能稳定飞行并执行任务。Orlan-10无人机通过AI算法优化,显著增强抗干扰能力。

全方位显能

信息化战争的舞台上,AI无人机凭借其独特的技术优势,深度融入各个作战环节,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作战效能。无论是在瞬息万变的战场态势感知方面,还是在精准高效的打击行动中,亦或是在激烈的电子对抗与关键的战场支援任务里,AI无人机都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深刻地影响着战争的进程与结局。
‍‍‍‍

(一)战术侦察:长时间滞空,洞察战场态势。AI无人机具备长时间滞空优势,可对战场进行实时监控。“旗手-TB2”无人机运用AI技术,在复杂天气与地形条件下,能自动识别军事装备、部队集结点等关键目标,并将信息实时回传至指挥中心。“海鹰-10”无人机搭载的AI侦察系统,能快速分析拍摄的图像和视频,精准提取有价值的情报。

(二)自主打击:智能识别锁定,主动出击歼敌。AI技术赋予无人机自动识别、锁定并打击目标的能力。作为一种自杀式无人机,“柳叶刀”巡飞弹借助AI算法,在飞行过程中自主搜寻目标,一旦锁定,便毫不犹豫地高速冲向目标,与其同归于尽。

(三)电子对抗:化身干扰平台,瘫痪敌方通信。部分AI无人机摇身一变成为电子战平台,专门干扰敌方通讯设备与雷达系统。EA-18G“咆哮者”电子战无人机装备先进的AI电子战系统,能对敌方雷达和通信系统实施精准干扰。“克拉苏哈-4”电子战无人机,运用AI技术干扰无人机的通信系统,使其失去控制或无法正常通信。

(四)战场支援:承担多元任务,助力前线作战。AI无人机在战场支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为前线部队运送弹药、食品等物资;无人机借助AI规划的安全航线,可避开敌方火力,高效完成运输任务。此外,AI无人机还能承担伤员转运任务,在危险区域迅速将伤员转移至安全地带,为挽救生命赢得宝贵时间。

机遇与挑战并存

AI无人机的发展道路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但前行的途中也布满了荆棘。当下,技术的限制与伦理法律的困境横亘在其发展的道路上。然而,挑战与机遇总是相伴相生。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持续突破与创新,AI无人机必将在性能和应用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为军事领域带来更多令人期待的变革。
‍‍‍‍

(一)技术瓶颈:复杂环境掣肘,数据处理待解。尽管AI无人机技术已取得显著进展,然而在复杂环境下,仍存在一些技术瓶颈。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如暴雨、沙尘等,无人机的传感器易受干扰,导致目标识别出现偏差,自主导航也可能失误。此外,随着战场数据量呈爆发式增长,无人机的数据处理能力面临严峻考验,如何快速、准确地处理海量实时数据,成为亟待攻克的难题。

(二)伦理困境:自主决策引发,责任界定模糊。AI无人机的应用引发了一系列伦理和法律层面的思考。当无人机自主做出攻击决策时,责任界定陷入困境。例如,若无人机在执行任务时造成平民伤亡,责任究竟应由开发AI程序的人员、操控无人机的军事人员,还是国家来承担?在国际法律层面,针对AI无人机作战的明确规范尚属空白,如何确保其在战争中的使用符合人道主义原则,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课题。

(三)发展趋势:智能自主进阶,隐身小型兼具。展望未来,AI无人机将朝着更高智能化、自主化方向迈进。其性能和功能将持续升级,能够执行更为复杂艰巨的任务。设想未来的AI无人机或许具备自我修复能力,遭受敌方攻击受损后,可自动评估损伤并进行修复,继续执行任务。同时,小型化、隐身化也将是重要发展方向,小型隐身无人机能够更隐蔽地渗透到敌方防线后方,执行侦察和打击任务。


本文来源:光明军事 新号

 关注公众号了解更多

会员申请 请在公众号内回复“个人会员”或“单位会员


 欢迎关注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媒体矩阵

CICC官方抖音

CICC头条号

CICC微博号

CICC官方网站

CICC官方微信公众号

《指挥与控制学报》官网

国际无人系统大会官网

中国指挥控制大会官网

全国兵棋推演大赛

全国空中智能博弈大赛

搜狐号              

一点号              


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
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是中国科协、国家民政部批准成立的国家一级学会,是由我国从事指挥与控制科学技术领域的单位和科技工作者自愿结成的学术性、全国性社团组织。学会办事机构挂靠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