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三笔账” 党纪铭于心|“算好廉政账”专题教育活动心得体会⑨

文摘   2024-11-28 17:09   江苏  
编者按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各级纪委全会精神,持续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营造崇廉拒腐的良好风尚,市纪委监委组织开展第十八个“算好廉政账”专题教育月活动。各地各单位结合实际开展廉政教育,党员领导干部纷纷撰写心得体会,畅谈算账感悟。现将体会文章选登,供学习。


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吴日明:

算好“三笔账”是我们党深化党纪学习教育、强化廉洁自律意识的有效途径。算好“经济账”,要求党员干部树立正确利益观,珍惜待遇,有助于增强抵制诱惑的“自制力”;算好“法纪账”,要求党员干部要坚持底线思维,遵纪守法,有助于增强履职尽责的“执行力”;算好“良心账”,要求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有助于增强为民服务的“原动力”。

算好经济账,增强抵制诱惑的“自制力”。物质利益是影响一个人作出选择的重要因素。是过一种收入稳定、幸福安定的生活,还是过一种身败名裂、孤苦无依的生活,这是算好“经济账”后需要作出的选择。马克思曾说,“不可收买是最高的政治品德。”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自觉抵制各种利益诱惑,不能既想当官又想发财。“当官发财”是传统文化遗留下的思想毒瘤,与共产党员的价值追求格格不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为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指明了方向。

算好“法纪账”,增强履职尽责的“执行力”。法纪是每个党员干部必须坚守的底线。是保持一种遵纪守法、心底坦荡的心理状态,还是保持一种破坏法纪、心存侥幸的心理状态,这是算好“法纪账”后需要作出的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也是党员、干部约束自身行为的标准和遵循。”党员干部要对法纪心存敬畏,洞悉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法。在法纪范围内努力工作,种好责任田,深知遵纪守法是最大的自由、最好的保护,切实增强履职尽责的“执行力”。

算好“良心账”,增强为民服务的“动力”。良心是个人在履行对他人和社会的道德义务过程中所形成的并隐藏于内心深处的使命和职责。是过一种“君子坦荡荡”“心底无私天地宽”的日子,还是过一种惶惶不可终日、备受良心谴责的日子,这是算好“良心账”后需要作出的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共产党员的“良心”就是不忘初心,一心为民,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指出:“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使我们每个活着的人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难道我们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牺牲,还有什么错误不能抛弃吗?”算好“良心账”,就要不忘“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永葆共产党人的初心本色,自觉增强为民服务的“动力”。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团委书记 胡慧伊:


近期,我有幸参加了市纪委监委举办的家风课堂,看到警示教育片中一个个曾经踌躇满志的领导干部或因自身理想信念丧失,或因没经受住不法商人的围猎,或因没有把好亲情关、家庭关,最终误入歧途,不禁让人唏嘘感慨。作为一名年轻干部,这堂生动的廉政教育课可谓是恰如其时,时刻警醒着我以案为戒,引为镜鉴。具体而言,我有以下三点体会,与各位共勉:

一、任尔东西南北风,确保心中有党、思想纯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本人于2017年至2021年奋斗在高校纪委工作战线上,如今从一名监督员转变成一名运动员,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纪律建设的重要性。无论身处什么岗位,一定要时刻保持如履薄冰,常打预防针,乐于受批评,做到闻过则改,自觉接受监督,从根本上预防和杜绝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
二、立根原在破岩中,确保修身律己、遵规守纪。《左传》有云: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作为公职人员,如果意志不坚定,意识不清醒,忘记自己的身份,就会陷入贪欲的沼泽。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我们一定要把好独处的关口,一旦有了第一次,通常便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最终一发不可收拾,因此切不可迈出走向贪腐的第一步。坚持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台上台下一张脸,切不能空对空,“两张皮”。
三、留取丹心照汗青,确保品行端正、初心不改。“围猎”一词意为四面合围而猎,原本是形容古时狩猎将猎物追赶至一处陷阱,最终将猎物捕获的过程。如今,“围猎”常用来形容一些不法人员拉拢腐蚀党员干部的现象,有些干部对于别有用心人员编织的“温柔陷阱”,不仅不进行抵抗,反而甘于“被围猎”,成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工具,落得个身陷囹圄。要想破除这种成长关键期变成贪腐危险期的现象,年轻干部需要从净化自身“朋友圈”做起,不结交心术不正、作风不正、品行不正的损友恶邻、狐朋狗友、酒肉朋友,对身边投机取巧、以权谋私、行贿受贿等违法乱纪行为坚决说不,时刻自重自省、树牢清廉底线,坚守先公后私、公私分明的纪律意识,涵养端正的品行和纯洁的初心,让铮铮誓言成为指引干部成长成才的座右铭。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航空与交通工程学院团总支书记 朱晓茜:


通过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老师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时刻自重自省,严守纪法规矩,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接下来我想结合暑假在廉洁教育基地进行研学的情况谈谈自己的体会。
故事1
干部弊绝风清:“任何情况下都以人民利益为重”
在红旗渠有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叫杨贵。他是河南省林县原县委书记,也是红旗渠工程的总设计师。1952年,杨贵初到林县,那个时候的林县是安阳地区最贫穷最落后的山区县,也是河南最缺水的地方。恶劣的生活环境迫使大批林县人远离家乡,踏上了西去山西的“逃荒路”。外地的人不愿意来林县工作,而他却下定了扎根林县的决心。他务实重干,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在修建红旗渠之前,他已经带领林县百姓成功修建了大大小小数十座水利工程,圆了林县人民的“引水梦”,他还始终与修渠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商量解决问题。
一碗小米干饭的故事至今仍被林县百姓津津乐道。有一天,炊事员看杨贵干活太累,偷偷给他蒸了一碗小米干饭。杨贵很生气地说道:“群众吃啥我吃啥,这米饭谁蒸的谁吃!”最后,这碗干饭倒进大锅里煮成粥,30个人分着喝了。正是因为杨贵的表率作用,当时整个班子和队伍都很廉洁。10年修渠,近亿元的投资,没有一个干部为自己和亲属谋取过任何利益。
故事2
账单有整有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在红旗渠纪念馆里有一口黑色木箱子。这是20世纪60年代修渠时的炸药箱,外观平淡无奇,盖子内壁却贴着一张字条,泛黄斑驳的纸页上隐约可见“收据”两个字。时任红旗渠指挥部组织股股长彭士俊回忆,指挥部的干部常年驻守工地,衣物无处存放。后来他买了工地废弃的炸药箱存放衣物。但是彭士俊怕影响不好,说不清楚,干脆把购买的收据贴在了箱子上。这张收据条,只是红旗渠账目明晰、制度严密的一个缩影。历时十年、投资近亿元的红旗渠工程,未发生一起贪污或挪用修渠物资事件,没有一名干部失职渎职,连账单都有整有零、清晰可查。

从红旗渠回来,我打算把红旗渠的故事讲给我身边的人听,我更要把红旗渠的故事和红旗渠精神带到课堂讲给我的学生听,带到我扎根的这一片教育沃土,让风清气正的廉洁之风激励更多的青年学生。


来源:市纪委监委宣传部
编辑:周昊  陈晓雷

清廉江海
权威发布南通市纪委、监委最新方针、政策、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