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你了,能不能别这么蠢?

文摘   文化   2024-08-02 23:33   安徽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时宜

哈喽,宝贝们,我是你们的11,时宜微信:luckydeq11qwq 欢迎大家来参观我的朋友圈日常哦,记得备注读者哦,不备注不通过哦~

今天是过稿作者酥歌的文章,一起来看看~

临近年底,天气越来越冷,凛冽的寒风好像看准了时机,直往皮肤毛孔里钻,就连在室内也无法幸免。

这天傍晚,我完成手头上的工作,跺了跺冻得发麻的双脚,正准备下班时,坐在旁边的实习生小周突然凑了过来,问起我关于表格设置的问题。

“制作表格不是最基础的工作内容吗?这都不会?”听着他提出的疑问,我不禁感到有些无语。

虽然内心很想吐槽,但秉持着“多照顾新人”的想法,我还是耐心地教给了他操作方法。

原以为事情就到此结束了,不料他又翻出一堆数据分析的资料,问我该怎么打印成纸质文件。

工作一天的疲惫,加上寒气的渗透,心烦意乱之下,我终于忍不住开口回怼道:“这么简单的操作,实在不会可以自己百度好吧?”

察觉到我略带烦躁的语气,小周连忙低头向我致歉:“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我下次一定注意。”

看到他慌忙和我道歉的样子,我也自觉有些过分,便赶紧收拾好东西离开了办公室。

来到外面的走廊上,站在一边的同事安抚我道:“别嫌人家笨,每个人都是这么过来的,别忘了你刚来公司的时候,连电梯都不会按呢。”

像被一记闷棍击中,听到同事的话后,我更加感到惭愧。

是啊,明明我也是这样“犯蠢”过来的,我又有什么资格嫌弃别人呢?

回想起自己刚入职的那会儿,别说打印文件、制作表格,就连文档归类这种简单的操作,我都摸索不明白。厚着脸皮去问其他人时,也会时不时地收到对方一个“好蠢啊”的表情。

甚至有一次,我站在休息室门外,听到里面有人轻声抱怨了一句:“厌蠢症要犯了!”

虽然不知道那句“厌蠢”说的是不是我,但在长期羞耻情绪的包围下,我已经主动将自己代入了那个被厌恶的对象。

于是那时候的我,除了时刻担心自己会招人嫌恶以外,还总会控制不住地自我反省:

“我真的很笨吗?做不好这些简单的事情,就该被人说蠢吗?”

这个问题曾困扰过我很久,直到这次我也用同样的态度攻击了别人,才恍然间意识到,所谓的“厌蠢”思想,不过是在轻视过去的自己罢了。

其实不单是职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犯蠢”的排斥态度也是随处可见:

比如说,有的人不能适应扶手电梯,上去两步就摔倒,站在一边的旁观者就会忍不住开口嘲笑对方的笨拙;

比如说,一道题目讲了好几遍,有的人却还是不能理解,于是讲解的人就会忍不住嫌弃对方的蠢笨;

再比如说,某人手脚不够协调,没有及时做出正确的反应,就会有一群人发出声讨:“好蠢啊,厌蠢症要犯了!”

这些吐槽看起来好像只是一时的情绪发泄,但事实上,这是一种由上而下的情绪暴力。

而对于这些有厌蠢情绪的人来说,一旦别人在他们未曾涉猎的领域犯了错,他们就会收起随意轻贱的态度,包容心也会随之高涨。

由此可见,人们对于“蠢”的容忍度,往往都取决于他人和自身水平的比较。

同样地,就人类发展的共性而言,接受不了他人的粗笨,也是在排斥过去的自己。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厌蠢情绪的产生,也是证明自身内在变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虽然“厌蠢”心理可以在特定情况下得到理解,但就普遍存在的问题来说,以当下的认知,去比较过去的自己,这样的对比显然是不公平的。
谁不是从零开始磕磕绊绊走过来的呢?谁又能保证自己永远不会犯低级的错误呢?

不说过去如何,就算是现在乃至以后,嘲笑他人的人,下一秒或许也会变成别人厌烦的蠢人。

所以说,用“许多次”的阅历,去批评“第一次”的自己,或是和“第一次”的自己处于同等水平线的人,这样看似直接的厌蠢心态,实际上却是一种丧失同理心的欺凌。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跋涉,没有人生来就站在终点,有幸先行几步,这并非是高人一等的理由。

既然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不断试错中成长起来的,那么在面对别人的失误时,不如就少一些指责,多一些耐心和理解吧。

毕竟包容对方的同时,也是在宽待以前的自己。

编辑|时宜

排版|时宜
图文|网络侵删
-END-
作者:酥歌
‍‍

乔时宜
乔时宜,99年互联网打工人,一名正在努力挣扎成长的自媒体人。分享我的日常、干货、副业。感谢你的关注❤️
 最新文章